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6.0
本书以“两个三角”为研究对象,运用原型范畴和语法理论,界定了“语气副词”这一学术语,并确定了语气副词的研究范围;对一些边界不清的词进行了归类,并具体阐释了这样归类的原因;在对语气副词进行次类划分时,以“主观量”作为意义标准,这一标准有利于揭示语气副词的句法、语义、语用规律;本书稿以我们所列的所有语气副词为研究,系统探讨了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在聚合类的研究上,探讨了“好”、“太”、“多”、“多么”不归为语气副词的原因以及单音节语气副词的虚化机制。
第一章绪论1
1.1研究缘起●1
1.2语气副词研究综述●2
1.2.1套用期和模仿期的研究状况(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2
1.2.2探求期的研究状况●5
1.3本文的研究重点●7
1.4本文的研究视角●8
第二章关于语气副词的名称、定义的探讨9
2.1“语气”的研究状况及“语气”的界定●9
2.1.1“语气”研究综述●9
2.1.2“语气”和“情态”的区分●17
2.1.3“语气”的界定●19
2.2副词研究范围的确定和次类划分的问题●20
2.3“语气副词”的命名及界定●22
2.3.1命名为“语气副词”的原因●22
2.3.2“语气副词”的定义●24
第三章“语气副词”的典型范畴和边缘范畴27
3.1各家所认定的“语气副词”的范围●27
3.2划分语气副词典型和边缘范畴的目的及所依据的原则●30
3.2.1划分语气副词典型和边缘范畴的目的●30
3.2.2划分语气副词的典型和边缘范畴所依据的原则●30
3.3语气副词的典型形式特征●33
3.3.1典型语气副词的句法特征考察●33
3.3.2判别语气副词的形式标准●35
3.4语气副词的典型范畴和边缘范畴●42
3.4.1典型语气副词和边缘语气副词●42
3.4.2对语气副词归类的一些阐释●43
3.5不同双音节语气副词功能差异的原因及双音节语气副词的构词●48
3.5.1不同双音节语气副词功能差异的原因:语法化程度的不同●48
3.5.2双音节语气副词的构词方式●54
第四章副词“太”、“多、”“多么”、“好”的次类归属55
4.1“太、多、多/z,、好”与“很”、“的确”的语法功能的比较●57
4.1.1“太、多、多么、好”与语气副词“的确”的组合能力的差异●57
4.1.2“X+谓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的差异(“X”为我们所比较的副词●66
4.2“好”、“多”、“多么”、“太”与“的确”、“很”的语用信息的差异●70
4.2.1定指的旧信息与定指的新信息的差异●170
4.2.2背景信息与凸显信息●172
4.2.3“太、多、多么、“好”与“很”、“的确”的句类分布●74
4.3副词“好”、“太”、“多”、“多么”、“怪”的历时考察●77
4.4余论●81
第五章语气副词的主观量分类及功现机制83
5.1“主观量”的研究状况及本文对“主观量”的定义●84
5.2语气副词的主观量分类●86
5.2.1采用主观量进行分类的理论基础●86
5.2.2语气副词的主观量分类●188
5.3语气副词连用共现的规律●92
5.3.1主观惑量类与主观估量类●94
5.3.2主观估量类与相对主观大量类●96
5.3.3表相对主观大量类与主观大量类●104
5.3.4小结●115
5.4各次类自身的连用共现●116
5.4.1主观惑量类"11116
5.4.2主观估量类●116
5.4.3表相对主观大量类●118
5.4.4主观大量类●119
5.4.5小结●122
5.5各小类所选择的句类122
5.5.1主观估量类所适用的句类●122
5.5.2主观估量类所适用的句类●124
5.5.3表相对主观大量的语气副词所适用的句类●125
5.5.4主观大量类所适用的句类●128
5.5.5小结●129
5.6各小类与旬末语气词的共现●130
5.6.1主观惑量类●130
5.6.2主观估量类●132
5.6.3表相对主观大量类●134
5.6.4主观大量类●135
5.6.5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词的共现规律及制约机制●136
5.7语气副词连用共现的制约机制●140
5.7.1有标记句与无标记句的制约●140
5.7.2主观化程度高低的限制●144
5.7.3语用凸显的限制●144
5.7.4语义搭配的限制●45
5.7.5句法限制“句管控”●145
5.8本章结语●146
第六章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研究149
6.1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特征的句法实现机制探讨●150
6.1.1语气副词能分布在短语中●150
6.1.2“小句中枢说”、X-阶标理论与语气副词的功能●151
6.1.3语气副词参与语段推导可以出现在短语中●154
6.1.4语用因素是否一定出现在句子的外层●156
6.2语气副词作为高谓语的限制性●158
6.3语气副词的表述功能●160
6.4语气副词的信息功能●166
6.4.1语气副词与命题算子●166
6.4.2语气副词与焦点及焦点敏感算子●170
6.4.3语气副词的元语增量功能和预设触发功能●178
6.4.4语气副词的元语增量功能是其篇章功能实现的条件●181
6.4.5语气副词与言谈功能●183
第七章单音节语气副词的语法化机制研究185
7.1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语法化历程●185
7.1.1反诘语气副词“可1”的产生●187
7.1.2表祈使的语气副词“可2”的产生●90
7.1.3表是非问的语气副词“可3”的产生●193
7.1.4表强调的语气副词“可4”的产生●194
7.1.5“可”的转折语气的来源●196
7.1.6“可”语法化的路径及动因●1204
7.1.7余论●207
7.2“都”、“还”、“也”虚化为语气副词的动因●207
7.3副词“才”、“就”的语气副词用法及其虚化机制●212
7.3.1“就”的语法化机制再探讨●212
7.3.2“才”的语法化机制的认知阐释●223
7.3.3“才”、“就”对立的认知机制比较●228
7.4否定、反问语境与语气副词“并”和“又”的形成●1229
7.4.1语气副词“并”的形成●229
7.4.2语气副词“又”的虚化机制●232
7.5本章小结●234
第八章结语235
8.1本书在语气副词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235
8.2本书研究的不足●241
参考文献243
后记260
本文将结合两个三角的理论对语气副词进行动态的、综合的研究。两个三角学说是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角度提出的,反映的是一种动态研究思路,其目的是要解决怎样在语法研究中观察现象、发掘规律和多侧面相互印证的问题。在给语气副词分类时,也坚持表里互证。语法单位的范畴化是通过语法形式予以体现的,单凭意义所分得的语法单位常常是交叉的、模糊的,因此意义上的分类必须有形式上的依托和证明。运用义素分析法、分布分析法、变换分析法、替换分析法进行分析,对语气副词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进行静态描写。运用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篇章语言学的观点,对某些规律予以解释。 本书以“两个三角”为研究视角,运用原型范畴和语法化理论,界定了“语气副词”这一术语,并确定了语气副词的研究范围;对一些边界不清的词进行了归类,并具体阐释了这样归类的原因;以“主观量”作为意义标准,以我们所列的所有语气副词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在聚合类的研究上,探讨了“好”、“太”、“多”、“多么”的次类归属及单音节语气副词的虚化机制。【作者简介】 齐春红,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汉语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22055964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昆明 | 出版单位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是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146.2 的主题关于 汉语-语气词:副词-研究-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