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8.0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作为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论,在此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具体运用了跨学科交叉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概念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个案分析法,多视角、多方位地探讨了隐性采访与法治成本的关系。
绪论
第一章隐性采访与法治成本
第一节隐性采访的内涵与特征
一、隐性采访的历史
二、隐性采访的定义
三、对隐性采访的分析从信息的角度
四、隐性采访兴盛的原因考察
第二节隐性采访的法律依据
一、渊源:表达自由
二、基石:新闻自由
三、动力:公众知情权
四、使命:舆论监督权
第三节隐性采访的法治成本
一、宣传政策在国家规范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和所起的作用要有所缩减
二、为实行法治,在隐性采访中新闻从业者必然要牺牲许多原有的“权力”和自由,受较多的制约
三、由于隐性采访的范围和程序受到限制,会增加新闻机构和记者在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
牺牲其工作效率,甚至可能无功而返,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妨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或发展
第二章隐性采访与名誉权的冲突
一、隐性采访对名誉权的侵害
二、名誉权的法律保护
三、隐性采访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四、隐性采访侵害名誉权的侵权责任
五、隐性采访侵害名誉权的抗辩
第三章隐性采访与隐私投的冲突
第一节偷窥与隐私
一、偷窥时代的到来
二、偷窥使个人隐私无处藏身
第二节隐私与隐私权保护
一、隐私的渊源与概念
二、隐私权的概念及特征
三、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第三节隐性采访对隐私权的侵害
一、隐性采访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
二、隐性采访侵害隐私权的侵权责任
三、隐性采访侵害隐私权的抗辩
第四章隐性采访与公法的冲突与平衡
第一节隐性采访与国家安全
一、国家安全受法律严格保护
二、隐性采访与国家安全的冲突
第二节隐性采访与保守国家秘密
第三节隐性采访与司法权
一、我国媒介与司法关系的法律制度
二、隐性采访与司法权的冲突
三、合理构建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结语隐性采访何处去
第一节信息立法隐性采访的法律底线
一、关于《新闻法》
二、关于《舆论监督法》
三、关于《信息公开法》
第二节信任重建隐性采访的道德力量
一、隐性采访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自律应伴随隐性采访的始终
参考文献
后记
经济分析法学认为,每一个有理性的人在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时都会坚持三个原则:第一,投入较少原则;第二,一举两得原则;第三,成功率较高原则。 在成本收益的模式里,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人们才会乐于作出自己的选择。隐性采访这种特殊的采访方式也不例外。基于这样的成本收益模式,本文所要考查的正是,当隐性采访在实践中遭遇法律时,其成本是否大于收益,或者相反?所获得的收益与成本相比较,是长期可持续的还是相反? 本书在中国法治化背景下来考查隐性采访为何能兴起、兴盛以致几成滥用。要考查的正是,当隐性采访在实践中遭遇法律时,其成本是否大于收益,或者相反?所获得的收益与成本相较,是长期可持续的呢还是相反?换言之,隐性采访对中国法治及其进程到底是其中的动力呢还是阻力?【作者简介】 李艺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新闻理论、新闻编辑实务。参与编写《实际应用写作》、《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已有十余篇文章在《中同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知识》《当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