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0
为什么一个人可能得到一切却仍旧不幸福?因为幸福其实是来自自我的“放下”、烦恼的“消融”,而不是任何东西的“获得”。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繁体版序
第一章:佛法改变人生
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情绪从哪里来?
业力与潜意识
如何安心?
烦恼与习气
调和感性与理性
第二章:贪
什么是贪心?
为什么贪心?
转贪心为愿心
以布施对治贪念
名利只是暂时拥有
远离名位、权力的诱惑
广结善缘带来好人缘
凡事恰到好处最好
清贫与悭吝大不同
第三章:嗔
为什么要生气?
嗔是心中火
嗔心与慈心
逆境要忍,顺境也要忍
生气是慢性自杀
忍耐不是忍气吞声
第四章:痴
别颠倒看世界
烦恼与愚痴
跳出自己设的陷阱
危机就是转机
善用生命不懈怠
不为自己找借口
让生活重新上轨道
第五章:慢
是自信,还是自负?
心存谦恭,乐当配角
知惭愧才能更上进
不懂就说不懂
发现不足,包容别人
谦虚才有成长空间
惭愧不是自卑
以鼓励代替责备
脱掉虚有其表的外衣
如何消除虚荣心?
第六章:疑
该不该怀疑?
疑心与信心
用信来除疑
疑出柳暗花明
不要担心未来
怕也没有用
如何去除恐惧?
无有恐怖
自信度过每一天
附一: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安谁一能够安人必能安己
安身在于生活的勤劳俭朴
安心在于生活的少欲知足
安家在于家庭中的相爱和相助
安业在于身口意三类行为的清净和精进
附二:我为你祝福
从《心经》谈如何安定人心
从《普门品》谈如何自助助人
从《大悲咒》谈如何祈福有福
附三:佛教五毒:贪、嗔、痴、慢、疑
圣严法师生平简介
前言
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当恼人的情绪来袭时,如何重拾愉快的心情?
禅的态度是:知道事实,面对事实,处理事实,然后就把它放下。简而言之: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人生,真的有很多不公平要去接受。生活,难免出现逆境。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用智慧把责任负担起来,才能真正地从困扰的问题中获得解脱。因此,放下的幸福,简单而深沉。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面对它:即是告诉自己,任何事物、现象的发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我们不须追究原因,也无暇追究原因,唯有面对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紧的。当问题发生时,逃避并不能阻止它不出现;只有坦然以对,把它当做是一种应对危机处理的锻炼,或者是另一种让自己成长的助力。不要害怕承担做错的后果,努力从中累积人生的经验。不做鸵鸟,直面人生。面对是幸福的第一步。
接受它:很多人在问题发生后,都很难接受这个令人失望而意外的结果,但是人生本来就是一连串的起伏波折,得失是很平常的事,我们不可能永远处在顺境之中,所以,遭遇逆境时,也要勇敢接受,就是一种智慧。
处理它:因果必须配合因缘。对于任何不好的情况,如果能够改善它,当即予以改善;若不能改善,也不必失望,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成功的机会。
放下它:“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过去的事情已然过去,繁华似锦也罢,一塌糊涂也罢,归零是必然的。现实早在重启,你还恋恋不舍,耿耿于怀。心里放不下,又是何苦?
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禅的最高境界,缘于“放下”。“放下”的禅理类同于“得与失”的智慧。失即是得,是一种痛苦,也是幸福。因为只有失去,空下的双手,才能拾起新来的幸福。
能作如此想的人,对一切都会生起同情心与尊敬心。同情人家也是具缚的凡夫,尊敬人家也有独立的人格。无论遭遇任何状况,都不会认为它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如果已经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不如意的事,能让它不发生是最好的;如果它一定要发生,担心又有什么用?担心、忧虑不仅帮不了忙,可能还会令情况变得更严重,唯有面对,最后放下,才是最好的办法。
对感情的问题,宜用理智来处理;对家族的问题,宜用伦理来处理;即使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也应用时间来化解、淡化。能够面对、接受,就等于是在处理;既然已经处理了,也就不必再担心,应该放下了。睡觉时照样睡觉,吃饭时照样吃饭,该怎么生活就怎样生活。
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每一个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马,也要放别人一马,不要把生命浪费在钻牛角尖上。生命的路很长、还宽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亦或你想要控制情绪,却老被情绪反扑而陷入困境吗?情绪从哪里来?该如何面对浪潮汹涌的情绪波涛? 幸福不是一种“获得”,而是源自于“放下”,跟着圣严法师透视“五毒”─贪、瞋、痴、慢、疑;并以佛法的观念和方法,帮助我们在面对各种情绪干扰时,能够将贪欲转成愿心,以慈心化解瞋心,以谦虚去除慢心……作好情绪环保,日日是好日,放下就有幸福! 圣严法师是马英九、林青霞、李连杰、罗大佑、张国立等众多名人的心灵导师,是“四百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是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本书是圣严法师最后的遗作。书中圣严法师教导我们的佛法是:日日有晴,清“五毒”戒情绪,放下即幸福。本书在台湾金石堂、诚品、博客来书店连续28周销售冠军。【作者简介】 圣严法师,1930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县。十三岁出家,曾于台湾高雄山中闭关六年,嗣后留学日本,1975年获得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法师历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所长、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及译经院院长,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佛学学报及佛学研究年刊,为辅大、政大、文大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担任论文指导。又创办法鼓山国内外禅修、文教、慈善体系的人文社会大学、僧伽大学、僧团道场、七个基金会、中英文四种定期刊物。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著作近百种。 他是国际知名的禅师,教育家、学者、作家,特别重视戒行的提倡、禅修的实践、知见的厘清,且以精湛的佛学义理,配合健康浅易的修持方法,指导禅修。 他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主张以教育完成关怀的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