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0.0
本书以西方现代接受美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参照,对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历史流变和各种观点作了梳理、研究和阐发,把中国早已存在的接受诗学思想作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出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独特的理论内容和理论特征。
绪论
一、重建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的可能性
二、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三、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基本特点
四、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的分期
五、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六、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的现代意义
第一篇 先秦: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早熟期
引言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诗歌接受活动与接受诗学的滥觞
第一节 关于“献诗”、“采诗”、“引诗”和“赋诗”
第二节 关于“论诗”
第二章 “诗言志”与“赋比兴”的诗歌接受理论
第一节 “诗言志”的诗歌接受理论
第二节 “赋、比、兴”的诗歌接受理论
第三章 先秦时期文学接受的三种方式
第一节 “观诗”——偏于鉴赏的接受
第二节 “用诗”——偏于实际的运用
第三节 “说诗”——偏于意义的阐释
结语
第二篇 两汉: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异化期
引言
第四章 从汉儒说《诗》看两汉接受诗学的异化
第一节 汉儒说《诗》的政教接受取向
第二节 汉儒说《诗》的“美”、“刺”理解模式
第三节 汉儒说《诗》的“比”、“兴”释义方法
第五章 从汉儒评《骚》看两汉接受诗学的异化
第一节 尊《骚》为经,将屈骚评论纳入经学的轨道
第二节 依经立义,以儒家的伦理道德原则作为屈骚评价的根本准则
第三节 以经评《骚》,对屈骚艺术特色的遮蔽与消解
第六章 从汉儒论赋看两汉接受诗学的异化
第一节 依傍《诗经》以抬高赋体文学的地位
第二节 片面强调赋体文学的讽谏作用
第三节 儒家功利主义的赋体文学接受准则
结语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自觉期
引言
第七章 葛洪的文学接受理论
第一节 “华章藻蔚,非朦瞍所玩”——关于文学接受的能力
第二节 “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关于文学接受的差异性
第三节 “厨锦丽而且坚,未可谓之减于蓑衣”——关于文学接受的价值取向
第八章 刘勰“知音”的文学接受理论
第一节 学术界关于《知音》篇理论性质的三种界定
第二节 《知音》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论
……
第四篇 唐、宋: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深化期
第五篇 明、清: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拓展期
第六篇 余论: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发表与本书相论文目录辑览
后记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以西方现代接受美学为参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中西文化与文论对话的双重视阈下,对中国古典文论所蕴含的丰富的有关读者文学接受反应的材料进行清理、挖掘、研究和阐发,勾勒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独具的理论内容和理论特征,彰显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民族特色和世界意义,为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作者简介】邓新华,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三峡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三峡大学湖北省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宜昌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古代文论的多维透视》、《中国古代文学解释学研究》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08104860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09 的主题关于 古典诗歌-接受美学-文学批评史-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