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2007
定价:18.0
本书上编的几篇文字是抗战前三年在清华大学发表的;下篇中“次此抗战在历史上的地位”一文是27年12月13日在汉口《扫荡报》的一篇专著。
上编
总论——传统文化之评价
一 中国的兵
二 中国的家族
三 中国的元首
四 无兵的文化
五 中国文化的两周
下编
总论——抗战建国中的中国
六 此次抗战在历史上的地位
七 建国——在望的第三周文化
附录
世袭以外的大位承继法
殷周年代考
君子与伪君子
雅乐与新声
古今华北的气候与农事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以独特的视角探讨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文官与武官的关系、家族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皇族血统退化与国力盛衰的关系、中国历史的分期等问题。由于《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主要内容写成于1930年代,作者对中国古代兵制尤为关注。作者认为,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未能对中原构成大的威胁,原因在于中原各诸侯国不仅平民当兵,富人、贵族也当兵,近于全民皆兵,军队素质高、战斗力强;而自汉代以后,军队多由流民组成,战斗力明显下降,所以不断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作者推崇文武兼备,认为武德使人坦白光明,而文德之畸形发展会导致中国社会走向病态。《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版本采用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文库选目分为8个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史学类、文学类、艺术类、科学技术类、综合普及类、汉译学术名著类和汉译文学名著类。文库基本上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技文化以及知识普及的各个领域,既能比较全面地反映20世纪我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又能有重点地体现近百年来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成果;既能体现中华民族的创造性,又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本书为哲学社会科学类,作者着重从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兵员、兵制和兵文化演变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作了一番全新的剖析。作者还对中国古代文官与武官的关系、士大夫与流氓的关系、家族制度与国家体制的关系,皇族血统退化与历史进程的关系等问题都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述,对中国历史分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