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本书是关于大学课程创新的研究专著。
摘要Abstract导言 一 背景:外界与自身的需求 二 意义:实践与理论的交点 三 思路:问题与出路的对话 四 方法:探究与建构的路径第一章 课程与大学课程 一 课程 (一)课程定义介评 (二)课程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三)课程的内涵 二 大学课程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摘要Abstract导言 一 背景:外界与自身的需求 二 意义:实践与理论的交点 三 思路:问题与出路的对话 四 方法:探究与建构的路径第一章 课程与大学课程 一 课程 (一)课程定义介评 (二)课程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三)课程的内涵 二 大学课程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四)课程评价第二章 国外大学课程比较分析 一 美国大学课程发展 (一)美国大学课程的历史回顾 (二)美国大学课程现状 (三)美国大学课程改革的新趋向 二 德国大学课程发展 (一)德国大学课程的历史回顾 (二)德国大学课程现状 (三)德国大学课程的趋向性特点 三 日本大学课程发展 (一)日本大学课程改革历史回顾 (二)日本大学课程现状 (三)日本大学课程改革的新动向 四 启示:三个国家大学课程发展的共同点 (一)大学课程改革追踪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二)以培养能够创新的健全人为目标 (三)课程内容体现出均衡性、综合性特点 (四)课程实施弹性化、多样化 (五)以自律性、经常性的课程评价来保证质量第三章 大学课程调查报告——对三所综合性大学本科课程的调查分析 一 调查分析的目的、方法和范围 二 大学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修习制度和教学形式 三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四章 大学课程目标重建 一 课程目标的基础 (一)创新: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创新:知识发展的要求 (三)创新:人的最高本性弘扬的需要 二 创新的内涵 (一)“创新”语词解析 (二)创新的教育学意义 三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课程目标的思考 (一)主体与附庸的关系 (二)安稳与风险的关系 (三)自由与集中的关系 (四)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五)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六)名与实的关系 (七)单一与多元的关系 (八)发展与守成的关系 (九)封闭与开放的关系第五章 大学课程内容重整 一 知识的含义和知识论的新进展 (一)知识的含义 (二)知识论的新进展 二 知识性质的当代转向 (一)知识与认识者关系上的场域转向:从坚持普适性到重视情境性、情境性与普适性相联系的调适性 (二)知识与知识对象关系上的兼容转向:从强调客体性到突出主体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结合的主客间性 (三)知识与社会关系上的意义转向:从重视超脱性到关注价值性、价值性与超脱性相协调的建构性 三 大学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建议 (一)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上,更关注创新取向 (二)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上,更张扬个性倾向 (三)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上,更彰显人文意涵 (四)在专业与非专业(或通识)的关系上,更注意非专业“养分” (五)在学理性与实践性的关系上,更重视实践性特质 (六)在基础性与非基础性的关系上,更突出基础性“土壤” (七)在分化与整合的关系上,更强调整合路径 (八)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更强调整体优化 (九)在微观与宏观的关系上,更注重宏观架构第六章 大学课程实施与评价重构 一 课程实施本质新探 (一)课程实施的功能 (二)课程实施本质认识的透析 二 大学课程实施观念、模式与方法的反思 (一)课程实施的观念 (二)课程实施的模式 (三)课程实施的方法 三 大学课程评价类型、内容与形式的探讨 (一)课程评价的类型 (二)课程评价的内容 (三)课程评价的形式结束语附录一 参考文献 一 专著 二 论文 三 外文资料附录二 课程与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后记
本书以综合性大学本科课程为例,沿循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遭遇了什么问题的挑战及怎样变革这一线索展开研究,先探讨课程与大学课程的涵义,进而比较分析美国、德国、日本的大学课程变迁历史、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向,细致剖析了国内三所综合性大学课程的基本情况、现存问题和影响因素。最后讨论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目标中的基本关系,归纳大学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原则,探索了大学课程实施的功能、模式和大学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与形式。
诚如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所指,大学“面临极大的挑战,应当经受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革新”;而课程发展是其中人所共知的核心内容之一。本书即从课程入手,以综合性大学本科课程为例,坚持历史与现实、国际与本土、专题与综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分四个部分,探索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遭遇了什么问题的挑战及怎样变革这一研究课题。 第一部分含导言和第一章,为本书的基础理论研究。导言陈述“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与方法;第一章先评介课程发展史上视课程为学科(或学程、教材)、计划(或目标)、经验等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定义,然后界说课程与教学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理清课程与教育及正规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初步提出对课程概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回顾我国大学教育理论界的课程有关观点,推演大学课程的含义,综述大学课程系统中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组成要素,形成本书以后各章的分析框架。 第二部分指第二章,为本书的国际比较研究。按国别从北美洲、欧洲、亚洲选取三个比较典型也是重要的国家一一美国、德国、日本的大学课程为比较分析对象,分别简要回溯它们大学课程的历史变迁,陈述大学课程的现实情况,梳理大学课程的发展趋向,为后面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提供参照与借鉴。 第三部分即第三章,为本书的现状调查研究。先说明调查的目的、方法和范围,接着以第二章为参照,分析了三所综合性大学课程的基本情况,整理、解析了调查问卷背后的
诚如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所指,大学“面临极大的挑战,应当经受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革新”;而课程发展是其中人所共知的核心内容之一。本书即从课程入手,以综合性大学本科课程为例,坚持历史与现实、国际与本土、专题与综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分四个部分,探索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遭遇了什么问题的挑战及怎样变革这一研究课题。 第一部分含导言和第一章,为本书的基础理论研究。导言陈述“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与方法;第一章先评介课程发展史上视课程为学科(或学程、教材)、计划(或目标)、经验等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定义,然后界说课程与教学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理清课程与教育及正规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初步提出对课程概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回顾我国大学教育理论界的课程有关观点,推演大学课程的含义,综述大学课程系统中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组成要素,形成本书以后各章的分析框架。 第二部分指第二章,为本书的国际比较研究。按国别从北美洲、欧洲、亚洲选取三个比较典型也是重要的国家一一美国、德国、日本的大学课程为比较分析对象,分别简要回溯它们大学课程的历史变迁,陈述大学课程的现实情况,梳理大学课程的发展趋向,为后面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提供参照与借鉴。 第三部分即第三章,为本书的现状调查研究。先说明调查的目的、方法和范围,接着以第二章为参照,分析了三所综合性大学课程的基本情况,整理、解析了调查问卷背后的事实状况,揭示了大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课程目标上,重视认知,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认知目标褊狭、畸形化。课程内容选择上,所选课程内容的新颖性程度不够、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方面内容薄弱、实践性内容不足、基础方法欠缺、政治课内容急需改善。课程内容组织上,一些基本关系未曾理顺,修习制度和修习方式过于“刚化”,弹性不足。课程实施方面,急需对课程实施的本质再认识,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着重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和把握。课程评价方面,现行课程实施效果在质和量之间出现偏差;课程评价本身内容不全、方式单一,有待全面理解评价内涵,补充与落实相关方法。这些是构成第四、五、六章的依据之一。 第四部分由第四、五、六章组成,在前三章的基础上分别进行针对性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初步建议,为本书的综合对策研究。第四章从社会发展、知识进步、人的实现三个视角找到当代共同特质一一“创新”需求,诠释“创新”概念内涵及教育学意义,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课程目标,简论此目标设计中附庸与主体、安稳与风险、集中与自由、合作与竞争、平等与效率、名与实、单一与多元、守成与发展、封闭与开放的关系。第五章重新审视了“知识”概念的含义,梳理了知识论的新进展;剖析了知识性质的三大转向,即从坚持知识普适性到重视情境性、情境性与普适性相联系的调适性,从强调知识的客体性到突出主体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结合的主客间性,从重视知识的超脱性到关注价值性、价值性与超脱性相协调的建构性;依据知识性质的时代转向及前述课程目标的时代需求,针对大学课程内容现存问题归纳出九条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原则。第六章前一部分列出了课程实施的功能,进一步探索课程实施的本质;在把握这样本质的前提下,重构课程实施观念,以探究性教学为例讨论课程实施模式,评述七种常用课程实施方法的优缺点及操作要点。后一部分探析了课程评价的模式、内容及具体形式与方法。
显示全部信息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大学课程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67700 如需购买下载《大学课程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500 |
大学课程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8.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42.3 的主题关于 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