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封面图

协商民主

(澳) 何包钢,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介绍和评述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并以中国地方协商民主经验讨论了西方民主协商理论中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协商性民主模式及其对中国民主化的意义。

作者介绍:

何包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国际和政治学院首席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理论、比较政治学和中国政治研究。英文著作有The Democratization of China;TheDemocratic hnplications of Civil SoCi—ety in China;Nationalism,NationalIdentity and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与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协商民主理论 第一章 协商民主理论 第一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背景 第二节 多维度的协商民主 第三节 几大流派 第四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协商民主的领域 第六节 协商民主的局限 第二章 协商民主和民主化 第一节 关于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的争论 第二节 竞争性民主化模式 第三节 协商性民主化模式 第四节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联系 第五节 协商民主和中国民主化

前言第一篇 协商民主理论 第一章 协商民主理论 第一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背景 第二节 多维度的协商民主 第三节 几大流派 第四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协商民主的领域 第六节 协商民主的局限 第二章 协商民主和民主化 第一节 关于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的争论 第二节 竞争性民主化模式 第三节 协商性民主化模式 第四节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联系 第五节 协商民主和中国民主化 第三章 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国家与协商 第二节 交往权力与行政权力 第三节 协商与代表 第四节 平等与协商 第五节 决策与协商 第六节 协商与两极化 第七节 结论 第四章 协商民主和国家认同问题 第一节 国界证明的正当性 第二节 民主标准 第三节 冲突和互补 第四节 协商民主的新思路 第五节 结论第二篇 协商民主的方法 第五章 协商民主四种方法 第一节 协商民意测验 第二节 公民陪审团 第三节 专题小组 第四节 大规模的协商大会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确定参与者的方法 第一节 随机抽样 第二节 自愿参与 第三节 主办方指定 第四节 混合型 第七章 协商民主工作程序 第一节 组织工作 第二节 协商主题的确定 第三节 工作流程 第四节 日程安排 第五节 地点、语言和时间的选择 第六节 一个工作人员的亲身体会 第八章 主持人的技术方法 第一节 主持人制度设立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主持人的技术方法和基本要求 第三节 主持人制度的效果 第四节 一个主持人的亲身体会 第九章 中国协商民主制度中的方法问题 第一节 中国协商民主实践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二节 现代科学方法无法推广的原因 第三节 改进方式第三篇 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 第十章 中国地方协商民主制度 第一节 中国地方协商制度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协商制度的文化来源 第三节 中国人对协商的理解 第四节 动机机制 第五节 协商制度的种种形式 第六节 协商制度的作用 第七节 影响协商制度的因素 第十一章 乡镇协商民主:泽国镇2005年建设资金使用安排的民主决策过程 第一节 地方背景 第二节 实验和决策过程 第三节 抽样情况 第四节 民众选择结果 第五节 六个环节 的改进 第六节 分析 第十二章 泽国镇的2008年财政预算民主恳谈会 第一节 协商民主深化的背景 第二节 2008年预算基本情况 第三节 公共财政预算民主恳谈会实施过程 第四节 参会代表的基本情况和选择的变化 第五节 泽国镇人大代表会审查预算草案 第六节 协商民主的深化 第七节 问题和前景 第十三章 乡村协商民主:扁屿村个案研究 第一节 问题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个案村庄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设计和实施 第四节 分析和评估 第五节 结论 第十四章 企业协商民主:隆标集团协商民主恳谈会个案 第一节 员工参与的理论 第二节 隆标集团协商民主恳谈会的背景 第三节 隆标集团协商民主恳谈会的设计 第四节 隆标集团协商民主恳谈会的情况汇总 第五节 隆标集团协商民主恳谈会的意义 第六节 隆标集团民主恳谈会与泽国镇民主恳谈会的比较 第七节 隆标集团协商民主恳谈会的启示及改进措施 第十五章 协商民主和劳资面对面恳谈《劳动合同法》劳资对话会 第一节 背景和目的 第二节 过程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对“公民陪审团”的反思 第五节 建议 第六节 附录:理性的力量 第十六章 协商和女性参与:对浙江温岭市泽国镇扁屿村协商民主恳谈会的个案考察 第一节 协商民主和性别 第二节 女性民意代表的产生 第三节 妇女代表参与情况汇总 第四节 女性民意代表的发言特点 第五节 协商恳谈会对女性民意代表的益处 第六节 存在的问题 第七节 结语 第十七章 中澳两国协商民主实践之比较 第一节 中澳协商民主的相同之处 第二节 中澳协商民主的不同之处 第三节 协商民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四节 批评和回应 第五节 协商民主的前景文献资料附录 附件1 泽国镇协商民主恳谈会导论 附件2 泽国镇2006年城镇建设预选项目民主恳谈会实施方案 附件3 泽国镇2006年城镇建设项目预选协商民主恳谈工作委员会组织分工 附件4 泽国镇2006年城镇建设项目预选民主恳谈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附件5 泽国镇2006年城镇建设预选项目协商民主恳谈会的公告 附件6 泽国镇2006年城镇建设预选项目民主恳谈会民意代表抽样实施办法 附件7 项目说明 附件8 2006年度泽国镇城镇建设预选项目协商民主恳谈会记录 附件9 泽国镇2006年城镇建设预选项目民意调查问卷 附件10 关于泽国镇2006年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报告 附件11 泽国镇2006年度城镇建设预选项目协商民主恳谈会的结论反馈 附件12 泽国镇扁屿村“村庄治理”民主恳谈会的策划草案 附件13 扁屿村村庄治理的协商民主恳谈会说明材料 附件14 泽国镇扁屿村村庄治理协商民主恳谈会调查问卷

内容摘要:

本书介绍和评述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并以中国地方协商民主经验讨论了西方民主协商理论中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协商性民主化模式及其对中国民主化的意义。它详细介绍了地方协商民主制度、方法和工作流程,讨论了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本书注重政治实验及其细节,强调制度和程序,希望以此来改变中国人的开会习惯,在会议程序和每个环节中尽可能地体现协商民主的基本原则,并提高协商民主的质量。此书可作为大学教材,尤其适合作为研究生教材,亦可作为本科生、教师的研究参考书。本书的写作风格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尤其可成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手册。

编辑推荐:

通过中国的案例和理论上的一般性阐述,何包钢非常出色地说明了协商民主不仅与民主化过程有紧密的联系,而且是极其重要的。这本书阐述了协商民主理论,展示了在中国特殊背景下协商民主是如何制度化的,强调了中国协商民主实验及其发展的意义。总之,这是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贡献。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协商民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73329
如需购买下载《协商民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8.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082 的主题关于 民主-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