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0.0
本书以短文和条目的方式,汇集了作者在做企业总经理和咨询公司总裁过程中的管理点滴和心路历程。
老板篇
1.要目光远大,如果没有做大的心态,肯定做不大
2.关注增值活动
3.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想到,没有首先做到
4.要坚守正确的价值观
5.要对新事物敏感
6.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7.不要偷税漏税,但要学会合理避税
8.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但国外的案例你可以不用理会
9.不要用黑白道的规矩去解决商业上的冲突
10.关注同行,向最好的学习,与最好的竞争,但不要跟得
太紧,以免被拖垮
11.不是揣到兜里的才是钱
12.节俭不是小气,小气未必不好
13.避免想在先,做在后;起大早,赶晚集
14.预则立,不预则废
15.抵不住诱惑,就另外开间公司,各干各的,也不要叫什
么集团
16.在能把握全局的前提下,不要追求事必躬亲
17.物极必反
18.要冷静
19.要敢赌
20.要懂法
21.救人于危难,但好心有时不会有好结果,不能因此而灰心
22.没有立场冲突,只有利益冲突
23.做要事,不是急事
24.指地不打粮,指儿不养娘
25.承认世界多样性,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26.透过现象看本质
27.承认失败,学会放弃
28.失败是进行时,不是终结,也不是最后结果,更不是世
界末日
29.只要不要命,都好商量
30.一分钱憋倒英雄汉
31I田忌赛马,管理是相通的
32.企业最终是社会的
中层篇
33.关注老板:老板也是人,老板大多很辛苦
34.老板做好人,中层做坏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35.上侵下职,妨害员工的学习、成长,更破坏上司与部属
之间的合理关系
36.千万不要“纵容”上司
37.离开后千万不要诋毁前公司,夸奖或沉默为好
38.强调事情要可控,当事情比较复杂的时候,先做可控部分
39.别人对你的印象,取决于你自己展示的形象
40.不要限于局部
4l.崇尚简单,尊重多元
42.认真能把事做对,用心能把事做好
43.尝试说“这事我来负责”
44.观念转变:几页纸的报告和与客户一致的结论
45.遵守时间,但不要期望别人也遵守时间
46.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47.对事不对人
48.资历非常重要
49.千万不要认为上司比你傻
50.不要犯想当然的错误
51.要直面问题
52.好记性比不过烂笔头
53.瓜熟蒂落:任其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54.文以载道,形式为内容服务(文章、沟通、做事)
55.不要撒谎,更不要骗自己
56.成长一生存+发展
57.创新无所不在
58.要有主见(耳根子不要软)
打工仔篇
59.企业把管理权限分成三六九等,而不是把人分成三六九
等
60.对工作要投入,事业是自己努力来的
61.要集中精力(时间、业务、事项)
62.工作要深入细致,不可以轻易放弃任何细节
63.不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而焦虑
64.与客户是平等的合同双方,保持自尊和中立性
65.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66.无名草木年年发,不信男儿一世穷,要有不服输的精神
67.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
68.不怕慢,就怕站;坐以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69.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了也落不到你嘴里
70.要大气
71.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但老理儿不变
72.有一颗平常心:没什么大不了的,好事要往坏处想,坏
事要往好处想
73.要练口才
74.要勤奋好学
75.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
76.有理不在声高
77.总有先之先觉者,后知后觉者,不知不觉者
78.要默契
79.让领导划圈,不是填空
80.不要低估别人智力和能力
后记解脱的痛苦
前言
报纸杂志上经常刊登各种各样管理培训的招生广告,价格不菲,却人满为患,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管理者、企业家在企业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他们渴望向管理学者学习,渴望得到管理学者的帮助,渴望解决实际问题,可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求助于管理学者,结果却不仅不能帮助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反而经常受到错误的指导,企业被引向了歧途呢?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我们之所以对管理学者尊重有加,是因为他们开创性的研究可以让我们的企业避开陷阱并少走弯路,科学的理论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得心应手。然而,现实中,大量的歪理邪说充斥社会各个角落,让你不小心就落入了陷阱,管理者孜孜以求的往往是伪科学,因为现在社会上招摇着几种可恨的管理学者。
第一种是“自我欣赏”型的管理学者。他们长久地习惯了闭门造车,习惯了自己与自己论战,习惯了自娱自乐、自言自语地研究他们的“模型”与“理论”,却根本不去考虑这些“模型”、“理论”在实际中是否存在、能否应用。管理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脱离实践的研究或不能应用于实践的研究成果都是浪费行为,严重一些可称为犯罪行为。比如,一些学者极力倡导企业从“人治”到“法治”,不知多少言听计从的企业被搞乱套了。为什么呢?因为从“人治”到“法治”中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就是“法制”,而这正是中国企业目前的最短板。
第二种是“算命先生”型的管理学者。他们惯常于做事后诸葛亮,总是在论证成功者的必然成功和失败者的必然失败。如果比尔.盖茨小时候偷过一根黄瓜,他们就会讲:“看,人家多有灵气。”如果一个失败的企业老总做过同样的事,他们又会讲:“这小子,从小就坏。”他们好像无所不知,实则毫无建树,顶多算个管理史学家。理论的价值之一在于前瞻性,在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规律性并警示他人,总结经验教训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管理实践更加贴近规律,舍此无他。
第三种是“坐台小姐”型的管理学者。他们最懂逢迎,逢迎领导、逢迎大款、逢迎学术刊物、逢迎甲方。他们总能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以最合适的方式说出最合适的“管理学见解”。在庞大的管理学体系中,他们适时地断章取义,贻害管理者。因为,管理对策单看每一点都可能是完美的,但是体系化看来,则可能是有很大的问题。比如某企业抱怨新人成长不利,某专家帮助建立了庞大的培训体系,结果人员流动加快,新人越来越新,其实这家企业的核心问题是薪酬激励体系不合理。“坐台小姐”嘛,逢场作戏,哄你一时高兴,她拿钱走人。
第四种是“崇洋媚外”型的管理学者。他们每天看上去都好像是新新人类,他们言必称欧、美、日,举例不离微软、IBM、丰田,一般都不知道audit,在汉语里意思就是审计,或者根本就不认为中国还会有审计。在他们那里,对中国管理实践的无知好像是一种荣誉。崇洋媚外曾经让管理者们付出了巨大代价,这种情况还在延续。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管理学者的推波助澜,他们对国外理论与实践不加选择地盲目推崇造成一大批企业管理者盲从并付出高昂的学费。其实说句良心话,绝大部分国外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听起来激动,做起来没用,尤其国外的案例,国内的管理者们完全可以不用理会,当小说看看就行了。
社会之大,有那么几个可恨的管理学者,并不奇怪,偶尔出来露几下还可以为大家调节调节气氛,提供一些娱乐。然而,奇怪的是,他们竟然繁荣发达,蔚然成风了起来。这就有问题了。
我本人比较麻烦,作为咨询公司的经营人,我是可怜的管理者,作为管理研究的从业人,我可能是可恨的管理学者。实则“医不自医”,管理有规律,无定式,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万分宝贵;同样,管理靠悟,悟的多了,例外就少了。
管理学是大智慧,不是小聪明。做个真正的管理学者并不容易,他需要有智者的脑、勇者的心、苍鹰的眼和农民的手;他要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能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TCL的李东生说过:“如果再过5年、10年,在国际大舞台上仍没有我们的位置,那就是中国企业家的失职。”其实应该说:“如果再过5年、10年,在国际大舞台上仍没有我们的位置,那不仅是中国企业家的失职,更是中国所有管理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失职。”
后记
这本书终于可以出版了。
书稿本来2006年底就完成了,因为太口语化,就这里让改,那里让调。我尽管不大情愿,可是连着换了几家出版社,人家都是这个意见,惊人地一致,我也只好咬牙改一改。这一改,味道就少了很多,本来就是感悟嘛,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全是真人实事儿,自己悟悟,顺便也给他人一些启发,现在变成板着脸的说教,那还有什么意思。一怒之下,书不出了。
后来在很多场合,谈到这些感悟,包括大学商学院课堂、总裁研修班、企业内训和公开课等,一般情况下讲得不多,可是大家总是意犹未尽,于是就建议我结集出版或录成光盘。我耳根子软,或者叫“听人劝,吃饱饭”,就又厚着脸皮挨家找出版机构,谢天谢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善解人意,慧眼识珠,同意出版我这些看似乱糟糟实则很有味道的东西,这样,才有了这本书,才有了我的这段话。
从学生到机关干部到下海经商,从打工仔成长为集团公司的老总,再到创办管理咨询公司,历时20余年,悟了不少东西,可惜的是,因为一些案例涉及不好的方面,有悖主流,或者容易对号入座,为了不至于全面树敌,只好忍痛割爱,所以对于一些感悟,大家读起来就没那么生动了,多原谅!无论何时,我都要向辛勤管理实践的企业致敬,向研究企业规律并传播管理思想和技术的机构和人致敬,向给我管理体验的企业和企业人致谢!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管理感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4354334 《管理感悟》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60 | 印数 | 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