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8.0
本书是当代作者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
序郑怀兴其人
主要人物
第一章人京朝觐
第二章单骑闯关
第三章锋芒初露
第四章铜墙铁壁
第五章山重水复
第六章独卧孤城
弗六章独卧孤城
第七章再接再厉
第八章宁锦之战
第九章归隐岭南
第十章东山再起
第十一章孤掌难鸣
第十二章跨海斩蛟
第十三章背城血战
第十四章仰天长啸
前言
郑怀兴其人胡国华思想影响行为,思想更影响作品。思索的深度,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深度。郑怀兴的新作《血祭河山》,就是一部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在这部作品即将出版之际,我想起了与之交往的不少往事。
怀兴是我多年的老友。他特立独行,性格鲜明,不追逐名利,不仰慕权势。是少见的长期生活在基层的文化人。
我和怀兴上世纪八十年代相识于福建,其时我在新华社福建分社工作。
一次到莆田市采访,遇见市委副书记黄诗筠,他是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由于经历相似,和我很投缘。除谈当地情况之外,我们还天南地北地闲聊。在聊到文学艺术时,他突然说:“这个地区的仙游县有个人物,叫郑怀兴,是写莆仙戏的,得过两次全国优秀剧本奖,值得你采访!”在黄诗筠的推荐下,我见到了郑怀兴。我们可谓一见如故,自此成了朋友。了解他的经历后,我深感他成长之不易,追求之艰辛。
他的家乡仙游和莆田,位于东海之滨,古时称兴化府,文化传统深厚,有“文献名邦”之誉,出过不少文化名人。这里有一种独特的戏剧莆仙戏,是宋元时期南戏的遗响。正是这片土壤,使郑怀兴从小就对莆仙戏产生了强烈兴趣,附近村庄一有戏班野台,他都会跑去看。七八岁时,他便与小伙伴们组织了一个“孩子剧团”,到村后龙眼树下,用树枝当刀枪,用树叶编头盔,自编自演莆仙戏,在小学中学阶段,他也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
后来他当了兵,在部队还自编自演过活报剧。退伍回乡时,文革尚未结束。他钟爱的各个莆仙戏剧团,因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而全被解散。全县只剩了一支既演话剧又唱京戏的文艺宣传队,剧目也是全国都在演的那八个样板戏。在那种历史氛围下,他仍保存了对文艺的爱好与追求。鬼使神差一般,他开始学习写现代小戏,向县文艺宣传队投稿。虽然一个也没被采用,还受到人嘲讽,他仍不改初衷,坚持创作。他的精神感动了当时的公社负责人,便推荐这位会编演唱材料的退伍军人到榜头农业中学当民办教师,至此他总算有了立足之地。
教书之余,他仍坚持写戏,创作了《嫁妆》、《挡马》等小戏,交给榜头公社的业余宣传队演出。由于这支业余宣传队中,有不少人是被解散的原县莆仙戏剧团的演员,小戏上演后,效果很好,在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的当时,深受群众欢迎,每场戏都连续演出上千场。
1977年恢复高考后,郑怀兴考上了莆田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他被分到县编剧小组工作,走上了戏曲文学剧本专业创作的道路。1980年后,他先后创作出了《遗珠记》、《新亭泪》、《鸭子丑小传》、《晋宫寒月》、《青蛙记》、《神马赋》、《要离与庆忌》、《乾佑山天书》、《叶李娘》等二十部戏曲作品。这些作品大都由县里专演莆仙戏的鲤声剧团排练演出,并数次参加全国戏剧会演。其中《新亭泪》、《鸭子丑小传》先后获全国优秀剧本奖。两次获奖为郑怀兴奠定了在中国戏曲创作界的地位,一时有“东郑西魏”之说。魏指的是四川也曾获全国优秀剧本奖的魏明伦。
获奖也为他带来了社会的肯定。他被评为一级编剧,担任了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此时,他有机会调到省城福州工作,但他舍不得离开生他养他的仙游。是这片传说神仙遨游过的土地,培养了他戏曲创作的爱好;是莆仙戏这古老的戏曲活化石,给了他戏曲创作的启蒙;是淳朴且有品位的仙游百姓,激励了他的创作热情。因而,除外出开会、学习、采风,他从未离开过仙游。正因为他一直扎根在仙游,故乡深厚的文化沉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鲜活多样的人物形象,给他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和动力。
他的作品中,有由传统莆仙戏脱胎而来的新编历史剧,也有源于当地生活的现代戏,排练演出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因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演职人员的青黄不接,莆仙戏与其他不少剧种一样,陷于观众流失,票房不佳,难以为继的境地。郑怀兴的戏曲创作也因此进入低迷阶段。多年来,写戏已成为他生命的需要,不写就会非常痛苦。他多次对人说,除非生命力衰竭,否则他不会停笔。他坚持写戏,大戏难排,他就写小戏。1991年,他写了两个小戏《骆驼店》、《戏巫记》和一个现代戏《长街轶事》。几个戏排演后都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与此同时,创作上他开始考虑另辟蹊径。应有关部门的邀请,他开始涉足电视连续剧的创作。1992年,武夷山市约他写了《武夷山仙凡界》。这是一部根据武夷山神话传说写的神话连续剧,由于融入了武夷山风光与传说,该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收视率不错。
接着,他又专程到广东虎门等地采风,创作了电视连续剧《林则徐》。
该剧投拍并在中央台播出后,得了好几个奖项。九十年代中后期,他创作了电视连续剧《左宗棠》和《郑成功》。前者拍完后虽然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却因特殊的原因,至今未能播出。后者在拍摄过程中,摄制人员对他的原著作了较大改动,播出后他一直不太认可。
去年,应北京一家影视制作公司之约,他精心研读历史,创作出了三十多集的电视连续剧《袁崇焕》。那家公司审读后觉得不错,但考虑到拍摄成本,要求他压缩宁远大捷的内容。他因《郑成功》一剧的教训,一直未答应。
去年中央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和作家代表大会期间,我与怀兴正巧都去参加会议,便相约抽空在北京一家饭店见了个面。说起近况时,他谈到了因电视连续剧《袁崇焕》引起的烦恼怀兴告诉我,为写好这个剧本,他花了很大工夫。除查阅大量资料外,还对袁崇焕这个悲剧英雄的功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思考。他认为,袁崇焕最显赫的功绩,是在镇守辽东期间,把防线前移,重筑了宁远城,并以此为屏障,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先后击败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统帅的后金大军的进犯。因此,他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袁崇焕这一时期的所作所为。谁知那家制作公司却因考虑成本,要他压缩这方面的内容,他实在难以接受。
我主张他先将剧本改编成小说出版,再考虑电视剧投拍的问题。他接受了我的意见,很快改写出了长篇历史小说《血祭河山》。花城出版社编辑审读了书稿,当即决定尽快出版。
历史小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解读历史。只有以严肃的态度认真研究与思索历史,才可能正确解读历史。读了怀兴这部小说,我感到他对明朝那段历史的研究是深入的,解读也是有深度的。他没有戏说历史,没有歪曲历史,靠自己深厚的功底,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情节的设置,场景的描写,人物的刻画,都真实可信,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相信许多读者读后,都会有这种感觉。
《血祭河山》是郑怀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创作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由这部小说开始,也许他会创作出更多作品。期待他迈人一个新的创作旺盛期。
袁崇焕最显赫的功绩,是在镇守辽东期间,把防线前移,重筑了宁远城,并以此为屏障,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先后击败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统帅的后金大军的进犯。因此,作者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袁崇焕这一时期的所作所为。本书作者没有戏说历史,没有歪曲历史,靠自己深厚的功底,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情节的设置,场景的描写,人物的刻画,都真实可信,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相信许多读者读后,都会有这种感觉。 本书是郑怀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创作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剧作名家以最翔实的史料艺术地再现最真实的历史悲情名将千古风流人物。性格决定命运,虽九死而不悔!直叫后人感叹这是一部用深情和激情打造的让人血脉贲张、志气昂扬的恢弘篇章。【作者简介】 郑怀兴,男,1948年11出生,福建省仙游县人。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多年来创作了《新亭泪》、《晋宫寒月》、《鸭子丑小传》、《神马赋》、《要离与庆忌》、《青蛙记》、《乾佑山天书》、《叶李娘》、《王昭君》、《上官婉儿》、《傅山进京》、《萧关道》等三十部戏曲剧本,所创作的戏曲历史被誉为“开新时期戏曲创作的先河”。还创作了《林则徐》、《武夷仙凡界》、《妈祖》(戏曲)等数部电视连续剧。作品多次获奖。首批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郑怀兴戏曲选》,1998年应邀到台北讲学,讲稿《戏曲编剧理论与实践》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血祭河山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6050792 《血祭河山》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广州 | 出版单位 | 花城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血祭河山是花城出版社于2007.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历史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