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2.0
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生于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卒于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他先攻儒学,光绪年间举进士,中年之后则转而研究医学,主张兼取众家之长,“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九卷。清代唐宗海撰。唐氏推崇陈念祖《金匮要略浅注》,但对陈氏注解尚有缺误深以为憾,遂对陈书予以补缺正误,并加以发挥。作者试图用中西汇通的观点诠释补正,在沟通中西医学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其筚路蓝缕之功具一定影响。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叙金匮要略浅注叙言补正凡例金匮要略浅注读法卷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痉湿喝病脉证第二列方附栝蒌桂枝汤方葛根汤方大承气汤方麻黄加术汤方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防己黄芪汤方桂枝附子汤方白术附子汤方甘草附子汤方白虎加人参汤方一物瓜蒂汤方卷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列方附百合知母汤方百合滑石代赭汤方百合鸡子汤方百合地黄汤方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方百合滑石散方甘草泻心汤方苦参汤方雄黄熏法方赤小豆当归散方升麻鳖甲汤方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方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鳖甲煎丸方白虎加桂枝汤方蜀漆散方附《外台秘要》三方牡蛎汤方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方柴胡桂姜汤方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侯氏黑散方风引汤方防己地黄汤方头风摩散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方乌头汤方矾石汤方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方《千金》三黄汤方《近效》术附汤方崔氏八味丸《千金》越婢加术汤方卷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桂枝龙骨牡蛎汤方天雄散方小建中汤方黄芪建中汤方八味肾气丸方见妇人杂病薯蓣丸方酸枣仁汤方大黄□虫丸方附方《千金翼》炙甘草汤方《肘后》獭肝散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第七甘草干姜汤方射干麻黄汤方皂荚丸厚朴麻黄汤方泽漆汤方麦门冬汤方葶苈大枣泻肺汤方桔梗汤方越婢加半夏汤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方附方《外台》炙甘草汤方《千金》甘草汤方《千金》生姜甘草汤方《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外台》桔梗白散《千金》苇茎汤方葶苈大枣泻肺汤方卷四奔豚气病证治第八奔豚汤方桂枝加桂汤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栝蒌薤白白酒汤方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栝蒌薤白桂枝汤方人参汤方茯苓杏仁甘草汤方橘皮枳实生姜汤方薏苡附子散方桂枝生姜枳实汤方乌头赤石脂丸方附方九痛丸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厚朴七物汤方附子粳米汤方厚朴三物汤方大柴胡汤方大承气汤方见痉病大建中汤方大黄附子汤方赤丸方大乌头煎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方乌头桂枝汤方附方《外台》乌头汤方《外台》柴胡桂枝汤方《外台》走马汤方大承气汤方见痉病瓜蒂散方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旋覆花汤方麻仁丸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是第一次用中医与西医在人体脏器功能上进行对比,而且这种中西汇通的指导思想也贯穿于唐宗海的其它著作中。这种中西汇通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西医学术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西医东渐及更科学地认识中医,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西汇通早期的代表人物,唐宗海将中西汇通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落实到其著作每一章的阐述中。例如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唐宗海从理论上用西医生理解剖知识印证中医人身阴阳、五脏所属、五运六气等。作者简介: 唐宗海,字容川(1862-1918),四川彭县人,晚清著名医学家。倡导以西医观点论证中医理论,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唐宗海并非世医出身,但自幼学习刻苦,善于钻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学著作。他在学术上尊古、学古,而不拘于古。一方面,他极为尊重中医经典,多次指出“内难之说极为精确”;另一方面,他尊重实践,强调临床。在他的著作中用大量的临床实践说明中医经典的精确内涵,可谓“善解经意,活学活用”。 唐宗海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当时西医刚刚被介绍到中国,社会上对其认识不足,其中不乏各种偏颇之词。但唐宗海却认为“西医有所长,中医岂无所短”。他主张中西医尽管产生的地域不同,学术体系不同,但可以去彼之短,用彼之长,以我之长,益彼之短,互相汇通,达到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衷归于一是。因此,他提出了“中西汇通”的想法,试图寻找中西医学术之间汇通的途径。 于是,在精研《灵》、《素》诸经的基础上,他“录其要义,兼中西之说解之”,著成《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二卷及《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因此,唐宗海成为历史上名噪一时的“中西汇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