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8.0
抗美援朝作战初期,志愿军九兵团在东线克服严寒、强敌之威胁、歼敌1.4万人,保证西线战场侧翼安全、粉碎“联合国军”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图谋。
引言/1
第一章/3
从此,“解放台湾”便从一种实际军事准备,变为一个政治目标而遥遥无期
第二章/30
有的战士扔了大盖帽却没有领到棉帽,光着头过了鸭绿江
第三章/45
队伍并不雄壮威风:没有飘扬的军旗,军号也不嘹亮
第四章/69
在他的耳朵没有被冻掉以前,听到了一个美国女兵的说话声
第五章/88
从此,那九个战友再无音讯,像云雾一样从人间蒸发
第六章/108
像这样一次全歼美军一个建制团的战例,以后再没有发生过
第七章/129
他体内最后的热量随着弹伤流血耗尽,一下子僵立在积雪中
第八章/154
师政委流着泪说:没有拦住突围的敌人,责任不在部队
第九章/173
随着杨根思拉响炸药包的轰天巨响,诞生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
第十章/201
命运的天平从一开始就不向他们倾斜,让他们扮演了迟来的角色
第十一章/223
风雪路上,一场悲壮无比的追击阻截之战
第十二章/241
在长江边上凫水那样惬意的事情,从此只能出现在梦中
后记/261
后记
写罢《东线祭殇》,忧虑似浓雾,弥漫在心头。
一闭眼,我的眼前就浮现出那样一支队伍他们原本在长江岸边、在浙江和福建沿海进行渡海作战训练,准备实施解放台湾,却忽然一声令下,辗转北上,匆促间便跨过了鸭绿江,投身于朝鲜东部盖马高原的奇寒中。就是说,他们原本应在解放台湾的战斗中冲锋陷阵,结果却在朝鲜东线陷入一场极度冻馁中的厮杀。
五十多年以来,解放台湾已从当时的一种实际的军事准备,逐渐演变为一个政治目标。
令我惊异的是,50多年前曾经担负渡海作战解放台湾任务的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在经历三年朝鲜战争之后,跨越漫长的半个世纪到了今天。又历经解放军几次大裁军,但9兵团当时所辖的三个军:20军、26军、27军,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战区.却居然番号都被保留到现在!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但却真的具有象征意味。
台湾问题终归会解决的但愿不要再用战争方式解决,不要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推人又一场内战。
50多年来,在东亚地区埋着两个火药桶:一个是台湾问题,一个是朝鲜半岛的南北方对峙。而这两个火药桶从一开始就是有关联的。正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介入,并将第7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大陆以武力解放台湾,才使台湾问题的解决一直拖延到今天。不用讳言,也正是由于中国军队出兵朝鲜,才使美方未能吞掉北朝鲜,最终以“三八线”一带划界停战。
可以说。和台湾问题一样.朝鲜问题还会不断成为国际社会注目的焦点。
近日,我接到韩国一家电视台联系采访的电话,内容也是关于朝鲜战争。这表明,50多年前那一场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战争,仍然不断受到关注。因为,从理论上说,1953年朝鲜停战时的军事分界线仍然不是南北两方的正式边界,停战协定与结束战争状态的和平协议并不能划等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写《东线祭殇》、写《苦夏》,让今人借鉴过往的战争经验,尽力避免战争,总会有一点作用的。这也是我的写作初衷。更何况,当年数百万中国军队入朝参战,数十万人阵亡,无论今天国际关系如何变化,无论今人对当年的抗美援朝有任何评价,那一代“最可爱的人”总归是为国捐躯,对此,我们不应忘记。我想.这恐怕就是整整几代人之所以怀有“抗美援朝”情结,而始终对朝鲜战争题材作品不减阅读兴趣的缘由吧。
我是从1987年开始搜集材料,介入朝鲜战争题材的写作的。从1989年1月出版《黑雪》引起各界读者广泛关注之后,又陆续写作出版了《汉江血》、《黑雨》、《大坟墓》、《苦夏》,直到现在的《东线祭殇》,一共六部书,耗去了我十六七年光阴,使我从写作之初一个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首届毕业班的青年学员,变为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不过,聊以自慰的是,这一系列朝鲜战争题材作品的完成,可以为我几十年的军旅生涯留一个很有意义的纪念,使我可以不枉为曾经是“万岁军”中的一名战士。
这六部书,从内容上,将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的各个重要阶段和重要战役都囊括其中。从写作手法上也不尽相同:《黑雪》、《汉江血》属于纪实小说,可谓真真假假;《苦夏》则是纯粹的长篇小说;而《黑雨》、《大坟墓》和《东线祭殇》则属于严格纪实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又由于我长期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影片的文学编辑和电视编导工作,我的写作基本属于业余性质,各种条件限制,遭遇困难较多,所以,六部书才断断续续拖了漫长的十六七年时间。在终于完成之际.我首先应该感谢的是曾经对我有过帮助的出版社编辑。让我记住的名字是:作家出版社的朱珩青、那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田珍颖,经济日报出版社的初志英,济南出版社的杨剑鸣,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蔡志翔、董瑞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张俊南等等。还有一些为我这些书做过发行推广的朋友:王广民、霍继新、李安林、宋晓春、张莉等人。其中,正值盛年的李安林和宋晓春二位已经辞世,令人不胜唏嘘!此外,还有将我的书译成日、韩文字出版的朱建荣、山崎一子、永野慎一郎、金泽等诸位,我也要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更应该提到的是不少对我的采访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人,比如:回殿杰、李荣耀、王道平、高化民、姚旭、白振武、丁甘如、王少峰、张伯安、苗长水、孙柏林等等。这些人有的是我在老部队的上级,有的是我的战友,也有的是志愿军老首长或是研究朝鲜战争问题的专家。十几年过去,其中有些人已经作古,如王道平、姚旭、白振武等。我不会忘记他们。因为,没有这些人的帮助,便不会有我的朝鲜战争系列作品的产生。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也许会告别朝鲜战争题材的写作,至少会告别较长一段时间。其中的原因,恕不一一……作为一个写作者,不写也就罢了。可是,作为像《东线祭殇》中的那些阵亡者和幸存者呢?要知道,一个军人投身于哪一场战争并不由他自己选择,只要是为国出征作战而亡而残,不论是哪一场战争中捐躯,都是不应该被我们忘怀的英雄。
我们也许不需要像日本靖国神社那样的祭祀之所,因为他们把侵华的战犯也当作为国捐躯的英灵。我们也许不需要像美国那样设有“退伍军人节”,因为他们的退伍军人中除了反法西斯的二战老兵,还有参与侵略别国的不义之战者。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在心中为历次战争中的英灵设一个祭坛,以为阵亡者安魂。而我作为一个写作者,便试图以自己的笔,来祭奠亡灵,来抚慰幸存者那身体上和心灵上的伤痕。
2007年6月
这并非一部战史,而是战争中人的生存和毁灭的故事,是幸存者的战争回忆。本书将通过众多幸存者之口,讲述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一年之冬,在东部战线,志愿军第9兵团和美军第10军之间发生的那场被美韩称为“咸镜南道战役”,而我军称为“长津湖之战”的激战。 朝鲜战争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如果把那场战争比作一次大雪崩,那么当时葬身雪崩的一队人马依然被深埋。 本书的文字就是刨开冰雪、抬出蒙难者遗体的过程它将通过众多幸存者之口,讲述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一年之冬,在东部战线,志愿军第9兵团和美军第10军之间发生的那场被美韩称为“咸镜南道战役”,而我军称为“长津湖之战”的激战。它并非一部战史,而是战争中人的生存和毁灭的故事,是幸存者的战争回忆。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东线祭殇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3320453 如需购买下载《东线祭殇》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东线祭殇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