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疑案
红楼疑案封面图

红楼疑案

梁归智,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08

定价:28.0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拥有学术含量的书。作者用探佚的方法,全面介绍了曹雪芹原著《红楼梦》八十回后佚稿的研究,综合评述了红学界探佚研究的发展概况。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红楼探佚,百年传奇……究竟是历史之谜?美学之谜?还是民族文化之谜?作者都一一做了解答。另外,对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引起的风波有独到的分析评价。同时,这又是一本试图达到一定市场效应的著作。眼前的这本书,是作者在其1984年旧稿《被遗失的世界·红楼梦佚话》的基础上加工重写的。为什么要加工重写呢,作者在后记中提到这样一个原因:22年过去了,红学探佚学不仅没有过气过时,反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成了社会关注的文化焦点。当红学被许多普通读者认可为新国学时,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对红楼梦文本的悟解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这样一本书介绍给大家的原因。引用作者在楔子所做的回答:尝试让古典走向流行。

书籍目录:

楔子

基础篇

两种版本系统,两种《红楼梦》

曹学小说有“原型”吗?

脂批亲友小圈子参与的痕迹

“草蛇灰线”之一:同音字里有奥妙

“草蛇灰线”之二:小预言和大预言

“草蛇灰线”之三:对影成三人

“草蛇灰线”之四:文章也有“导游”

“草蛇灰线”之五:典故如花,成语如叶

追踪蹑迹写实!写实!

真事隐,假语存是障眼法,也是艺术

大旨谈情是真主题,也是打掩护

用写诗的法子写小说

陌生化让你换一双眼

“完”和“残”小说写完了吗?

探佚篇

“探佚学”的年龄和身世

“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

老太太的态度

黛玉之死和贾家选媳妇

黛玉逝于何因何时何地

宝、黛为什么被迫分离

薛宝钗扮演的角色

贾元春之死和贾府事败

“虎兔相逢大梦归”

“两个皇帝”夺玉玺

“铁网山”和“作强梁”

“抄没”的导火线

“狱神庙”传奇

“贾府遭火”辨

凤辣子的“聪明累”

巧姐的遭难和遇救

史湘云嫁给谁

“玫瑰花”当王妃

“二木头”和四丫头

大嫂子和兰小子

妙玉如何“遭泥陷”

神秘的秦可卿之死

薛宝琴和怀古诗

红楼丫头

通灵玉?贾宝玉?甄宝玉

情榜《红楼梦》的石碣天书

探佚学与电视剧

附录

探佚著作、论文辑录

《红楼梦》家族简谱

曹雪芹家世简谱

后记

前言

1981年,我写过一本书,名叫《石头记探佚》。这一年7月24日,著名红学家周玉言(汝昌)先生给我这本书写了一篇序,在序言中首次发明了“探佚学”的学术概念。周先生在序言中对这本书的写成如是谬奖:“我认为,这是一件大事情,值得大书特书。在红学史上会发生深远影响。”

它真的发生了“深远影响”吗?

且看历史的轨迹:

《石头记探佚》经过了一年多从出版社到印刷厂的“妊娠期”,其间虽然曾遭遇胎死腹中的危险虚惊,却蒙曹雪芹在天之灵护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终于在1983年5月从山西人民出版社呱呱坠地,“问世传奇”。1990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大辞典》有“《石头记探佚》”辞条,其中说此书的出版“兴起了一个红学分支‘探佚学’”。

1992年,《石头记探佚》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了增订版,从原来的17.3万字增加到48.4万字。2005年,第三次修订新版再由山西古籍出版社推出,变成50万字。

《石头记探佚》行世后,其所开创的探佚学日新月异,引起各方面的争相参与。到2006年初为止,社会上以探佚为主题的论文已经发表了近百篇,探佚的专门著作也出版了上十种。

更有两件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大事发生:

198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三十六集电视剧《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故事基本上是依据探佚学勾出的轮廓“新编”的。由探佚导向的“新编”引起了长期而广泛的争论,但此片也被重播了无数次,并出了录影带和VCD在市场销售,已经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影视文化经典。

2004年和2005年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百家讲坛”先后推出“《红楼》六家谈”和“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两个系列节目。前一个节目有我讲的两集“《红楼梦》的断臂之美”和“曹雪芹的超前之思”,其实就是“《红楼梦》探佚”,播出后影响良好且持久,被不少教育单位作为电化教育的重要教材反复使用;后一个系列更引起方方面面尖锐激烈的争论,成了当年一桩轰动的社会文化事件。

那些对探佚不“感冒”的人,酸酸地称探佚学为“超级红学”,虽然意在反讽,却也无可奈何地承认了探佚学大行其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

《红楼梦》探佚学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能历二十余年而不衰,怎么会越来越红火热闹,越来越有后劲,越遭遇批评越引起关注和受到欢迎呢?

探佚学是怎样产生的?根据何在?

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则是高鹗和程伟元两个人续写的。红学界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后四十回续书另有作者,高、程二人只是修订加工者。不管续书人是张鹗李鹗,王伟元赵伟元,总之不是曹雪芹所作。既然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是一人手笔,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后四十回续书是否符合曹雪芹原来的构思?二是曹学芹原著八十回后的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故事情节如何发展?人物命运如何演变?

红学界的回答是:曹雪芹原著不是一百二十回,而是一百零八回(或一百一十回),八十回后的“后三十回”已经基本写完,只是由于一种复杂的原因没有流传行世,而终于“佚”遗失了。要解答以上两个问题,就必须“探佚”探讨八十回后原著佚稿的内容。这就是红学的一个分支“探佚学”的任务。换一种说法,就是说在《红楼梦》这个天地中,还潜伏着一个“被迷失的世界”需要我们去寻找,去探索,需要我们去拨开迷雾,让那神奇的海市蜃楼呈现出来,固定下来,变成一个现实的世界。也可以说,在《红楼梦》里也有一个“真假西天”的问题。现在的后四十回续书是一个以假混真的“小西天”,我们只有窥测到真正的“极乐世界”,才能不被“小西天”的“一派妖气”所迷惑,而识别出它的真相。自然,这是不容易的,需要有一双孙大圣的火眼金睛。

这本小书将分两大部分介绍探佚学的故事。

第一部分是和“探佚”有关的基础知识:探佚的根据是什么?或者说怎样进行探佚?这必将涉及《红楼梦》的版本知识,脂砚斋的批语,《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曹家的家世背景,《红楼梦》的写作宗旨和创作方法等等。这一部分尽可能简略些,只介绍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是介绍探佚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这涉及八十回后佚稿主要故事情节的进展,主要人物命运的结局,以及如此进展和结局在思想内涵和艺术美学上的意义。这一部分则尽可能详尽一些。哪些问题红学界已基本上达到意见的一致,哪些问题还存在分歧?有几种分歧意见?它们各自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笔者的判断意见等等。

在写作方法上,本书尝试打破“体系化”的写作模式,写成活泼随意的“论笔”随笔其形而有论文其实,也是“让古典走向流行”的一种努力吧。

楔子,楔子,要短小精悍。就此打住,言归正传。

后记

这本小书是在笔者1984年旧稿《被迷失的世界红楼梦佚话》基础上加工重写的。我当年的写作角度,是通俗性地全面评述红学探佚学的概况,有意和专著《石头记探佚》有所区别,即前者是对各家观点的介绍述评,也可以说就是“红学探佚学述评”,而后者是一家之言的专著。在写作方法上,《佚话》注意方便大众阅读的通俗性,《探佚》则具有“论文体”的学术性。

从1984年到2006年,已经过去了二十二年,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而红学探佚学不仅没有过气过时,反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成了社会关注的文化热点。真是耐人寻味!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演变,红学研究者们不断贡献,薪尽火传,探佚研究当然也增添了不少新气象,许多新内容,需要进一步整合总结,这本新书就是适应这一新的社会需要。它当然与时俱进,内容更加充实,写法也更加注意可读性,涉及红学的某些争论,不回避,不人云亦云,不隐瞒自己的观点。除了追求智慧和学术,不顾及不考虑别的东西,藐视学术的“身外之物”。说一句不自谦的话,这本书大概既有学术含量,也有一定的市场效应吧。希望大家喜欢。

于鹏先生对版本部分的介绍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谨致谢意。

2006年1月20日于大连箫剑轩

内容摘要:

  现在通行的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是高鹗的续作。那么,曹雪芹本来设想的八十回后的《红楼梦》是什么样子,《红楼梦》人物的结局究竟如何?这是红学史上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也是广大读者喜欢谈论的话题。红楼人物结局如何安排,更让《红楼梦》电视剧、电影摄制者们煞费苦心。红学名家梁归智是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学者。在本书中,作者以客观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大俗大雅的语言,对《红楼梦》八十回后佚稿研究的奥秘进行了全面解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为方便读者深入阅读,书尾还附有《〈红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红楼疑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01060027
如需购买下载《红楼疑案》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红楼疑案是中华书局于2008.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411 的主题关于 《红楼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