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闲思录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哲学闲思录

陈先达,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哲学随笔类文章,就哲学本身以及与哲学相关的一些敏感而时髦的话题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同时关注人生旅程中的一些重要的议题,作者寓深厚的哲学功底于笔端,以哲学这门智慧之学为指导,就与哲学相关的议题以及人生问题展开讨论,具有高度的思想意义和实用的指导价值。

书籍目录:

上篇

一、哲学不应该是哲学家的“盛宴”

二、走出神圣的哲学殿堂

三、生活之树常青

四、关于回归生活世界

五、哲学问题来自现实

六、生活的智慧

七、要懂理论哲学,更要懂生活哲学

八、哲学断想

九、众妙之门

十、哲学的智慧

十二、哲学的远见卓识

十三、哲学的真理性

十四、哲学的妙用

十五、再谈哲学的妙用

十六、科学的哲学与哲学的科学化

十七、哲学的使命

十八、再谈哲学的使命

十九、哲学的软肋

二十、哲学的吓人和吓人的哲学

二十一、哲学的慰藉和慰藉的哲学

二十二、道存于屎溺之中

二十三、哲学兴趣可以培养

二十四、哲学家是死后才出生的

中篇

二十五、谁有资格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二十六、有预见的马克思

二十七、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二十八、辩证思维的灵活性与确定性

二十九、合理辩证法与神秘辩证法

三十、辩证法的现实性

三十一、辩证法与相对主义

三十二、辩证思维的本质是矛盾思维

三十三、破与立

三十四、个体经验与集体经验

三十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万能公式

三十六、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科学

三十七、世界观真的那么重要吗

三十八、有名万物之母

三十九、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

四十、提高对世界观重要性的自觉意识

四十一、哲学主体与濠梁之辩

四十二、唯物主义的哲学结论需要有科学的支撑

四十三、唯物主义不是“唯脑”主义

四十四、唯心主义何以“万岁”

四十五、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十六、播糠眯目,天地易位

四十七、认识的条件性和局限性

四十八、庄子的难题和马克思的答案

五十九、止于心,证于行

五十、天才与泥土

五十一、不要光棍式的自由

五十四、无为与有为

五十六、论自由精神与精神自由

五十七、未兆易谋

五十八、利中之利与害

五十九、立百体而谓之马

六十一、镜像与映象

六十二、失其故行

六十三、认识没有“最后”

六十四、非我无所取

下篇

六十五、价值与价值观

六十六、关于价值评价

六十七、关于价值评价

六十八、论普世价值

六十九、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七十、论做人

七十一、人为什么要回报社会

七十二、为什么和为了什么

七十三、知足与不知足

七十四、理想的人生和人生的理想

七十五、悲剧性的理想和理想的悲剧

七十六、要区分精神的两种作用

七十七、论耻辱感

七十八、金钱没有臭味

七十九、历史规律与历史目的

八十、论时势使然

八十一、历史不相信眼泪

八十二、历史的不幸与历史的公平

八十三、历史进步的吊诡

八十四、社会主义与历史周期率

八十五、论人类社会的假面舞会

八十六、应时而变

八十七、胡服骑射

八十八、富则多事

八十九、必然性与宿命论

九十、真理需要寻找

九十一、论个体生命的有限与认识的无限

后记

《陈先达哲学随笔》中的四本书,写作和出版时间前后经历十一年。《漫步遐思》出版于1997年,《回归生活》出版于2008年。《静园夜语》和《哲学心语》则分别出版于1998年和2007年。看起来每本书出版时间距离很近,实际上书的内容酝酿很久。

我读书有个习惯,有所感,会随手记下来。有时是一整段,仿佛已成文,稍加修饰即可;有的只是几句话,只是一些突发性的“灵感”,需要再加工和发挥。每本书成稿时,都是对多年点滴思考的再写作和凝练。

我把这几本书的写作比喻为农家盖房子,木料、砖瓦,平时有点积累,不过是堆在院子里,即写在笔记本上,当积累到一定时期需要盖房子时,再一样一样清理出来。我一直认为读书时多做笔记虽然是做学问的一个笨方法,但也是极其有用的好方法。人的头脑记忆有限,何况我天资平平,如果不随时记下点东西,恐怕读过的东西能留下来的并不多,更不用说在比较短的时间写成书。

我过去也出过一些书,写过一些论文,每篇都是洋洋万言。但我并不看重那些东西。因为那些东西似乎很“高深”,很有“学术”气,实际上我对所论之事、所论之理并没有深切的体会。我还是比较偏爱我这几本小书,因为它们是我用自己的话记录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尽管不少观点或者是受前人智慧的启发,或者有些材料取自于现实生活,但多少都加上了自己的想法。

我历来主张文章要通俗易懂。不要用生僻的词语,不要让人如读天书、捉摸不透。不能认为凡看不懂的就是好文章。文章中的道理可以很深刻,但行文一定要让人能读懂。“深入浅出”是评价文章的一个标准。写文章让同行都看不懂,更不用说非专业读者,文章的道理再深再好也是一件憾事。不能流通的货币,票面价值再高也是近乎废纸。

我还认为,文章水平的高低并不在于旁征博引,不在于长短,更不在于玄而又玄。有点味道的文章,无论长短,一定要说点“什么”,告诉人家点“什么”,这点所谓“什么”,就是要向读者传达你的想法、你的体悟、你的心得或者说思想“火花”。只要是从自己思想中流淌出来的东西,不管多少,不管深浅,总比东拼西凑的好。

说句实在话,我这个《随笔》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小东西。人,容易敝帚自珍,我亦未能脱俗。这些小书是我进入老年后,一个字一个字在电脑上敲出来的。我喜欢这些东西,仿佛“老年得子”,有点偏爱。

我确乎老了,因为近年来越来越有种紧迫感。不过我这个人不太服老,总还想再写点东西,虽人老年,从来解怠,至今依然,大有至死方休的意思:

日有黄昏岁有年,头白何须悲凄凉。

伏枥犹记千里梦,不贵脚力贵自强。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感谢为此书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责任编辑饶涛和美术编辑李强。“为人做嫁衣”的事业是崇高的,值得作者和读者致以由衷的敬意。

陈先达

戊子年盛夏于中国人民大学宜园寓所

内容摘要:

  《哲学闲思录》是哲学随笔类文章,虽名为“闲”,万不是闲极无聊时的胡思乱想。《哲学闲思录》就哲学本身以及与哲学相关的一些敏感而时髦的话题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同时关注人生旅程中的一些重要的议题,作者寓深厚的哲学功底于笔端,以哲学这门智慧之学为指导,就与哲学相关的议题以及人生问题展开讨论,具有高度的思想意义和实用的指导价值。《哲学闲思录》分几十篇,每一篇篇幅都不长,而每一篇又都是围绕着哲学主题单独展开,独立成篇,内容深刻。适合广大社会读者以及对哲学感兴趣或致力于哲学研究的人阅读。  这是一本老年人写的哲学随笔。对哲学思考来说,体力不是主要的。哲学家的优势是不怕老,只要头脑还能转动,越老越能有所思、有所悟。哲学离不开生活。老年人去日苦多,但年老没有功名利禄之心的干扰,没有不必要的应酬,比起终日浮躁不安的年轻人,思考和写作的时间要多得多,故名《哲学闲思录》。  西赛罗《论老年》对我鼓励极大,使我有勇气继续不断地思考、敲电脑。老年人的视角,不同于年轻人。从这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个老年人对暮年、人生、生命、哲学的种种看法。【作者简介】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江西鄱阳,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是新中国建立后培养出来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现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北京市社科联常委、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从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方面成就斐然。著作和论文曾分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七、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吴玉章奖金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哲学闲思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3091973
如需购买下载《哲学闲思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4000

书籍信息归属:

哲学闲思录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8.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53 的主题关于 哲学-随笔-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