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2.0
本书是一部以东欧为背景,反映华人域外生活和情感经历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个在匈牙利经商的中国人的一段幻灭的异国情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访谈旅鸟之翼
后记一群善良人的无辜罪孽《狭窄的天光》创作谈
后记
一群善良人的无辜罪孽《狭窄的天光》创作谈一、流浪到东欧我跟别的孩子一样,小时候也经常编构自己离家走失的历险:幻想家人为寻找丢失的我东奔西走,惊慌呼叫;幻想自己在雨林迷路、被野兽追猎、遭强盗殴打的折磨,以此偷享失落带来的快感和被他人挂牵的幸福。
不过,那种流浪只是孩子的勇敢童话,是少年自恋的影像,是一种浪漫的、远离现实的虚假挫折,是一种无忧无虑、不会出丝毫意外的安全旅行。
对一个善良得脆弱的青春期男孩来说,我的反叛不是在行动上,而是在想象中。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幻想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1991年晚秋,我离家远行。带着亲友的牵挂,带着自己年轻的本钱。
直到出发,我都没查过世界地图,既不知道匈牙利在哪儿,也不知那里人说什么话。就当列车启动的刹那,我才意识到自己投入了一场危险游戏,就像误人小人国的格列佛,突然感到被绳索绑缚的真实疼痛。这种疼痛,既让我无措,又令人兴奋。东欧风景的疏懒,外国警察的追猎,失业,饥饿,苦闷,充满新奇的忧虑以及不乏燃烧的寂寞……儿时幻想的折磨变成了现实,圆了从小流浪的梦。记得,当我拖着七十公斤行李跳下布达佩斯东站站台时,感觉自己是一个行走天涯、赤手屠龙的神话英雄。
到了目的地我才知道,自己前来投奔的大学好友,早在三个月前就去了奥地利,我被孤零零地丢在一座南疆小城塞格德。我不信命,但有一件小事叫我不能不信:当年学钢琴时,我能弹的第一支完整曲子,就是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5号》。
半年后,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重挫,卷入了一场意外冲突。失业、失恋、失掉居住身份,一夜之间坠入了低谷,并且面临警方驱逐。当时正是匈牙利排华最严重的时期,许多人冒险偷渡到西方,也有不少人戴着手铐、被枪口顶着遣送出境。那段时间,我得了抑郁症,前行无路,后退无方,将自己囚在房间里,害怕出门会遇到警察,悬廊上邻居的脚步重了些,我都会紧张得心惊肉跳。夜里恐惧失眠,白日对窗流泪,饿得想哭,孤独得想喊,有生以来我头一次知道什么是绝望。
在一个无风的夏日午后,我又像蜥蜴一样蹲在窗前发呆,忽然有一只手隔着玻璃敲我的脸。我认出是皮特,一个瘦高、英俊的敏感小伙儿,一个学业无成的自由艺术家。他听说我已几天没有出门,不仅跑来看我,还给我抱来一团褐色的泥巴。皮特关切地劝我:“你要是闷了,就捏点儿什么!”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这团泥巴救了我的命。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将自己的全部时间、能量、欲望和情感全都倾注到这团胶泥里。那些即兴的泥塑后来被朋友们瓜分了,留下的几个我带回了同,至今摆在北京家中的书橱里,每每看到都充满感恩,它们见证着一段离奇得失真的流浪日子。
皮特还带我去了蒂萨河畔的老林深处。每到夜晚,林中都会点一团篝火,聚来一群边缘的孩子。流水,夜风,蟋蟀鸣唱,篝火噼啪,大家围坐,一夜无话。一张张被篝火映红的脸,就是一席青春的华宴。黎明来了,我们趁着城市尚未苏醒,幽灵般散去。
二、爱上了乡村1992年夏日的一个周末,我醉倒在尤若夫,阿提拉大学的俱乐部里。
清晨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鸡鸣狗吠猪哼哼的农家小院。原来,前晚我被一位叫“伊米”的俱乐部保安收容了,被他拉到离城二十公里的小村里。
看我醒来,一家人围住我问这问那,伊米会说英文的弟弟做翻译。听我讲完自己的遭遇,伊米的妈妈走到我跟前,把我的头搂在她的怀里。这位皮肤粗糙、体格硕壮的农妇爱怜地说:“以后你就叫我妈妈吧。”同年深秋的一个傍晚,当我形影相吊地沿着寂静的悬廊回到住所,看见门口放着一麻袋沾着泥块儿的土豆和伊米留下的一张字条……后来,就是这五十公斤土豆帮我熬过了一个最凄惶的冬季。另外,伊米还在村里走门串户搜罗病人。于是,在田园般的乡村里,出了一个骑自行车出诊的中国医生。不过,我出诊挣来的并不是钱,而是村民们送我的生肉、熏肠、蔬菜、鸡蛋或是自家酿造的葡萄酒。每次回城,我都满载而归,乐坏了同住的三个朋友,大家可以放开肚皮大吃一顿。
跟我合租住房的是三个来自农村的穷学生,两个在大学读英文系,另一个则是医学院的大二学生。为了能让我交得起房租,朋友们想方设法帮我找工作。办讲座,教中文,到俱乐部打工……每到假期,三个朋友都要退房回家,为了不让我流落街头,他们轮流将我接到自己家中,或者将我交给他们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
马科,是与罗马尼亚接壤的农庄小镇。朋友们家不是果农蒜农,就是养鸡放羊。匈牙利的父母不溺爱子女,即便孩子上了大学,回家照样要干家务。父母则按工时付给孩子工酬,让他们用劳动攒钱旅游。假期里,我也跟着打起了短工。朋友们去哪儿我就去哪儿,朋友们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剥蒜编蒜;到果园里摘葡萄苹果樱桃核桃;在养鸡场帮着挑拣鸡蛋;或者跟着他们到农贸市场抬筐卖菜。晚饭后,大人给我们发工资,一天能挣三百福林,当时折合人民币二十块。钱虽然不多,但可以攒着付房租。在乡下,我最怕的是看杀猪,怕闻烧毛的臭味,怕听下刀时的惨叫;我最喜欢的就是跟朋友遛狗,一起嬉笑着在土路上轻快地奔跑。
那是一段编不出来的日子,虽然说来坎坷,我仍心存感激。若没有当年被从物质世界的放逐,也能跨入唯情的天国。没钱买衣,朋友们翻箱倒柜地给我找;没钱吃饭,朋友们送来面包奶酪;没有事做,朋友们带我周游全国。我没有家,但我有一大堆爱我的朋友;我没有钱,但我有能够我享受一生的情感。
……世界日趋开放,个体日趋封闭。这是现代人的尴尬处境:若不作为窥伺者,便无法介入他人的生活。窥伺,是将自己置于安全的地方,而让他人暴露,进而获得某种控制局面的快感。人们之所以选择偷窥来解决好奇引发的焦虑,实际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彼此的怀疑多于信任,提防重于依赖。人们就像鱼缸里的鱼,虽然囚在同一个有限的空间里,但不会在游动中彼此触碰。从某种角度讲,窥伺是一种变相的关系纽带,人们通过窥伺别人而印证自己。
小说中,迷上登高的小林娜则是这个“窥伺秩序”的破坏者。她从爬树到爬钟楼,无形中扮演了一个反叛的角色,她是小镇上唯一不喜偷窥、喜欢眺望的人。当镇上人陷入彼此怀疑、议论、敌视、报复的怪圈时,小林娜却像一个天使,迷恋钟楼窗口外那块长方形的天空:阳光,蓝天,浮云,和风,山峦,零乱的屋顶,交错的街巷,旷寂的广场闪着湖泊样的反光,从四面八方聚来的人群如同南迁的候鸟,远处叠错的屋顶好似彩纹的贝壳……整个镇上的人,没有谁可以分享她看到的美好。只有吉卜赛孩子狄比,虽然并未看到女孩看到的景色,但他至少感受到小林娜从钟楼跳下时的快活。或许,狄比将是下一个反叛者。
女孩的死,是窥伺时代的象征性悲剧;而老树的焚烧,则暗喻着殉难者的涅槃重生。老树被刨走了,街上的风景发生了改变。镇上人失去了诅咒的对象,他们不得不挫折自己。克拉莉逃走了,中国人被带走了,但是小镇不可能恢复平静,镇上人的日子再不可能恢复如前。
悲剧具有两重意义:一是让人省罪,二是求神救赎。
余泽民于布达佩斯2006年12月7日
本书是《小说月报金长篇丛书》之一,是一部描写华人在域外的生活和情感的经历的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表述了善良人的不幸与罪恶,还着意影射了当代人共有的时代性癖症窥伺,在层层叠叠的窥伺网内,折射着当代人在日益分化的社会中孤单、陌生、惶恐、怀疑、好奇的心态本质。 这是一部以东欧为背景,描写华人域外生活和情感经历的长篇小说。作者简介: 余泽民:六十年代生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随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艺术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91年赴匈牙利工作,先后做过诊所医生、大学讲师、插图画家、家庭教师、翻译、导游、编辑、记者、演员,甚至曾靠烧饭、摘果、剥蒜在异乡谋生。曾主编《联合商报》,匈牙利记者协会会员。现定居布达佩斯,研究当代东欧文学,同时从事个人写作。翻译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的系列作品《英国旗》、《命运无常》、《船夫日记》和《另一个人》。翻译或台译《占卜书》、《道德经》、《易经》。创作小说数百万字,部分发表在《当代》、《十月》、《中国作家》、《大家》、《文学界》、《小说界》、《小说月报》等杂志。中篇小说集《匈牙利舞曲》被选入“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5年卷”。合著电影剧本《翡翠龙》。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狭窄的天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小说月报金长篇丛书 | ||
9787530646212 《狭窄的天光》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天津 | 出版单位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狭窄的天光是百花文艺出版社于2007.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