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98.0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它包括了众多的艺术形式和技巧,从唱本到皮影制作,从表演技巧到演奏班子,构成了皮影戏的整体。从事表演的艺人和从事皮影制作的艺人的技艺,很多是世代传承、靠口传心授得来的。本书将图文并茂地介绍皮影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的同时,还将以影像记录下他们的影戏人生。
总序
口述人齐永衡简介
记述人访谈序
第一章 影戏世家与多师传授
第二章 影戏班社的生涯
第三章 回忆旧影班的习俗
第四章 皮影雕刻制作技艺
第五章 传统演唱技艺的演变
第六章 操纵技艺之路
第七章 大地震后的演出
第八章 走出国门的“箭秆王”
第九章 对影戏传承的思考
第十章 亲人眼里的齐永衡
齐永衡年谱
后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自然衍变发展中呈现的形态是丰富多样的,这决定了我们采取的保护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但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项目,采取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应当是一种恰当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这些技艺的持有者将自己本身的技艺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的手段,既可以因此而获得劳动的报酬,也可以因此而使技艺传承,并在自己的作品与使用者的对应中,使技艺的继续与创新具有激发创造智慧的基础。这套“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记录了这些传承人技艺传承的历程,他们的技艺如何精湛,以及他们对技艺的思考;展现了他们如何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使这些不同的技艺在传统的浸润中也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而他们也因此具有了持续传承的经济基础。 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和人口被纳入到世界变化的总体格局之中。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的。而保护各个民族具有独特创造个性和蓬勃生命活力的民间艺术,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形态不成为博物馆化和标本式存在表象,而永具生生不息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我想,读者会从“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中体会到这些。【作者简介】王文章,男,1951年3月生,山东寿光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化部副部长,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曾发表60余万字艺术理论、评论文章,主编《中国学者眼中的科学与人文》、《京剧大师程砚秋》、《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等。曾获全国文化新闻一等奖,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 兼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