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9.0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一产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和把它初步系统化的过程中的提问;马克思主义者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的提问;第三国际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的提问;战后在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的对立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制度的对抗中的提问;在关于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反思中的提问。从这五次追问的过程中理清背景、性质、争论焦点等方面问题,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最后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第一节 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
二、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继承者
三、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者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多维视角
第二节 马克思: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一、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
二、对巴枯宁主义的批判
三、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来龙去脉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结构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本质特征
第二章 伯恩施坦:完全可以同时容纳一个马克思和一个杜林
第一节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 运动就是一切
一、从“正统派马克思主义者”到“赫希柏格分子”
二、用批判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是修正主义理论
四、如何看待伯恩施坦及伯恩施坦主义
第二节 卢森堡:伯恩施坦否定了资本主义灭亡
一、资本主义将由于自身的矛盾而崩溃
二、卡特尔是加速资本主义灭亡的一个手段
三、靠社会改良和民主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四、伯恩施坦的理论是要把社会主义纲领放到唯心主义基础上去
第三节 倍倍尔:他的著作只不过是大杂烩
一、英国环境使他的观点变化
二、破坏人们对胜利可能性的信念是一种十分荒谬的策略
三、我们不会成为民主的改良的社会主义政党
第四节 考茨基:伯恩施坦认为论证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伯恩施坦不改变现在的环境,我们将失去他
二、使伯恩施坦观点的讨论暂时告一段落
三、考茨基的错误是向伯恩施坦让步并把阵地让给机会主义
第五节 恩格斯:杜林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一、杜林的假科学造成极坏的影响
二、杜林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三、杜林提出的改造社会的一套实践计划蒙蔽了群众
四、《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大的问题
第三章 列宁:机会主义者要负玷污社会主义的责任
第一节 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
一、产阶级通过议会可以达到一切目的
二、帝国主义是高度发展的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物
三、“超帝国主义论”的当代审视
第二节 列宁:要坚决同沙文主义和机会主义决裂
一、是丢掉肮脏的衬衫穿起整洁的外衣的时候了
二、考茨基是巧妙地宣传同帝国主义妥协的谬论
三、到真正群众中间去是反机会主义斗争的全部意义所在
四、第二国际破产是教条式马克思主义的破产
第三节 列宁:帝国主义是产阶级革命前夜
一、历史已进入帝国主义和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
三、帝国主义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第四章 斯大林: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
第一节 康恩:科学技术使资产阶级社会私有制基础牢固地存在
一、成熟资本主义阶段之后将变成“普遍福利国家”
二、社会信息化的使命是取代社会的革命
三、新的科技革命是建立民主和人性社会的根本力量
第二节 胡塞尔:哲学需要全新的出发点和方法
一、克罗克:科学和人道主义变成了冤家对头
二、贝尔纳:科学所带来的新生产方法丝毫不能帮助解救贫困
三、马尔库塞: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到《手稿》的人道主义上来
四、人文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念
第三节 斯佩里:科学和人道主义观点融合,形成统一的解释构架
一、“是什么”和“应该怎样”的两分法
二、建立新人文主义
三、只有历史的和辩证的、发展的科学
第五章 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
第一节 吕贝尔: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的神话
一、马克思主义是恩格斯精神的合法果实
二、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的变化
第二节 奥康纳:解决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社会主义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重矛盾导致经济危机
二、资本积累的障碍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都不可能根本超越
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 一
第三节 哈贝马斯:苏东剧变谈不上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一、苏联模式代表的是国家社会主义
二、没有理由披上丧衣,但也不能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三、社会主义依然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有希望的未来
第四节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一、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
二、马克思主义是方法
三、方法包括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节 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一、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二、坚持“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三节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一、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主旨
二、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三、理论创新,不断探索和回答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论争》,本书包括第一章马克思: 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第二章伯恩施坦: 完全可以同时容纳一个马克思和一个杜林等内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论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3005890 如需购买下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论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5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60 | 印数 | 1000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论争是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11.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A81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