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5.8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刘凌云教授和郑光美院士主编的《普通动物学》(第3版)的修订版,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1章 绪论
1.1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1.2 动物学及其分科
1.3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
1.4 动物学发展简史
1.4.1 西方动物学的发展
1.4.2 我国动物学的发展
1.5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1.5.1 描述法
1.5.2 比较法
1.5.3 实验法
1.6 动物分类的知识
1.6.1 分类依据
1.6.2 分类等级
1.6.3 物种的概念
1.6.4 动物的命名
1.6.5 动物的分门
思考题
第2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2.1 细胞
2.1.1 细胞的一般特征
2.1.2 细胞的化学组成
2.1.3 细胞的结构
2.1.4 细胞周期
2.1.5 细胞分裂
2.2 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2.2.1 组织
2.2.2 器官和系统
思考题
第3章 原生动物门(PhylumProtozoa)
3.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3.2 鞭毛纲(Mastigophora)
3.2.1 代表动物——眼虫(Euglena)
3.2.2 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3.2.3 鞭毛纲的重要类群
3.3 肉足纲(Sareoclina)
3.3.1 代表动物——大变形虫(Amoeba proteus)
3.3.2 肉足纲的主要特征
3.3.3 肉足纲的重要类群
3.4 孢子纲(Sporozoa)
3.4.1 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Parasrnodiumvivax)
3.4.2 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3.4.3 孢子纲的重要类群
3.5 纤毛纲(Ciliata)
3.5.1 代表动物——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3.5.2 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3.5.3 纤毛纲的常见种类
3.6 原生动物与人类
3.7 原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思考题
第4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4.1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4.2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4.2.1 古生物学方面
4.2.2 形态学方面
4.2.3 胚胎学方面
4.3 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4.3.1 受精与受精卵
4.3.2 卵裂
4.3.3 囊胚的形成
4.3.4 原肠胚的形成
4.3.5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4.3.6 胚层的分化
4.4 生物发生律
4.5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4.5.1 群体学说
4.5.2 合胞体学说
思考题
第5章 多孔动物门(PhylumPorffera)(海绵动物门PhylumSpongia)
5.1 多孔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
5.1.1 体型多数不对称
5.1.2 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
5.1.3 具有水沟系
5.2 多孔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5.2.1 无性生殖
5.2.2 有性生殖
5.2.3 再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
5.3 多孔动物门的分类及演化地位
5.4 多孔动物与人类
附门:
扁盘动物门(PhylumPlacozoa)
思考题
第6章 腔肠动物门(PhylumCoelenlerata)
(刺胞动物门PhylumCnidaria)
6.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6.1.1 辐射对称
6.1.2 两胚层、原始消化腔
6.1.3 组织分化
6.1.4 肌肉结构
6.1.5 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
6.2 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水螅(Hydra)
6.2.1 形态结构与机能
6.2.2 生殖与再生
6.3 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6.3.1 水螅纲(Hydrozoa)
6.3.2 钵水母纲(Scyphozoa)
6.3.3 珊瑚纲(Anthozoa)
6.4 腔肠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附门:
栉水母动物门(PhylumCtenophora)
思考题
第7章 扁形动物门(PhylumPlatyhelmintheS)
7.1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7.1.1 两侧对称
7.1.2 中胚层的形成
7.1.3 体壁
7.1.4 消化系统
7.1.5 排泄系统
7.1.6 神经系统
7.1.7 生殖系统
7.2 涡虫纲(Turbellaria)
7.2.1 代表动物——三角涡虫(Dugesiajaponica)
7.2.2 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7.2.3 涡虫纲的分类
7.3 吸虫纲(Trematoda)
7.3.1 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
7.3.2 吸虫纲的主要特征
7.3.3 吸虫纲的分类
7.4 绦虫纲(Cestoidea)
7.4.1 代表动物——猪带绦虫(Taeniasolium)
7.4.2 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7.4.3 绦虫纲的分类
7.5 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
7.5.1 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7.5.2 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7.5.3 寄生虫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
7.5.4 防治原则
7.6 扁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附门:
1.纽形动物门(PhylumNemertea)
2.颚口动物门(PhylumGnathostomulida)
3.微颚动物门(PhylumMicrognathozoa)
4.黏体门(PhylumMyxozoa)
思考题
第8章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e)
8.1 假体腔动物的共同特征
8.1.1 假体腔
8.1.2 消化管
8.1.3 其他的特征
8.1.4 假体腔动物是异质性很强的一大类群
8.2 线虫动物门(PhylumNematoda)
8.2.1 代表动物l——人蛔虫(Ascarislumbricoides)
8.2.2 代表动物2——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
8.2.3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8.2.4 线虫动物门的分类
8.3 轮虫动物门(PhylumRotifem)
8.3.1 形态结构与机能
8.3.2 生殖与发育
8.3.3 隐生
8.4 假体腔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附门:
1.腹毛动物门(PhylumGastrotricha)
2.线形动物门(PhylumNematomorpha)
3.棘头动物门(PhylumAcanthocephala)
4.动吻动物门(PhylumKinorhyncha)
5.兜甲动物门(PhylumLoricifera)
6.曳鳃动物门(PhylumPriapulida)
7.内肛动物门(PhylumEntoprocta=Kamptozoa)
8.圆环动物门(PhylumCycliophora)
思考题
第9章 环节动物门(PhylumAnnelida)
9.1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9.1.1 体分节
9.1.2 真体腔
9.1.3 疣足和刚毛
9.1.4 循环系统
9.1.5 排泄系统
9.1.6 神经系统
9.1.7 生殖与发育
9.2 多毛纲(Polychaeta)
9.2.1 代表动物——沙蚕(Nereis)
9.2.2 多毛纲的主要特征
9.2.3 多毛纲的分类
9.3 寡毛纲(Oligocllaeta)
9.3.1 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9.3.2 寡毛纲的主要特征
9.3.3 寡毛纲的分类
9.4 蛭纲(Hirudinea)
9.4.1 形态结构与机能
9.4.2 蛭纲的分类
9.5 环节动物与人类
9.6 环节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附门:
1.蜢虫动物门(PhylumEchiura)
2.星虫动物门(PhylureSipuncula)
3.须腕动物门(PhylumPogonophora)
思考题
第10章 软体动物门(PhylumMollusca)
10.1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0.1.1 身体分区
10.1.2 消化系统
10.1.3 体腔和循环系统
10.1.4 呼吸器官
10.1.5 排泄系统
10.1.6 神经和感官
10.1.7 生殖和发育
10.2 无板纲(Aplacophora)
10.3 单板纲(Monoplacophora)
10.4 多板纲(P0lyplacophora)
10.5 腹足纲(Gastropoaa)
10.5.1 代表动物——中国圆田螺(Cupangopaludinachinensis)
10.5.2 腹足纲的主要特征
10.5.3 腹足类体制不对称的起源和演化
10.5.4 腹足纲的分类
10.6 掘足纲(Scaplaopoda)
10.7 双壳纲(Bivalvia)
10.7.1 代表动物——无齿蚌(Anodonta)
10.7.2 双壳纲的主要特征
10.7.3 双壳纲的分类
10.8 头足纲(Cephalopoda)
10.8.1 代表动物——乌贼(Sepia)
10.8.2 头足纲的主要特征
10.8.3 头足纲的分类
10.9 软体动物与人类
10.10 软体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思考题
第11章 节肢动物门(PhylumArthropoda)
11.1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1.1.1 身体异律分节
11.1.2 几丁质外骨骼
11.1.3 附肢分节
11.1.4 肌肉系统的特点
11.1.5 体腔与循环系统
11.1.6 呼吸系统
11.1.7 排泄系统
11.1.8 神经系统
11.2 节肢动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11.3 三叶虫亚门(SubphylHE Trilobitomorpha)
11.4 甲壳亚门(subphylumcrustacea)
11.4.1 代表动物——对虾(Penaeusorientalis)
11.4.2 甲壳亚门的主要特征
11.4.3 甲壳亚门的重要类群
11.5 螯肢亚门(SubphylonChelicerata)
11.5.1 肢口纲(Merostomata)
11.5.2 蛛形纲(Arachnida)
11.6 多足亚门(SubphylumMyriapooa)
11.6.1 多足亚门的主要特征
11.6.2 多足亚门的重要类群
11.7 六足亚门(SubphylamHexapoda)
11.7.1 昆虫纲代表动物——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manilensis)
11.7.2 六足亚门的主要特征
11.7.3 昆虫的行为
11.7.4 六足动物的主要类群
11.8 节肢动物与人类
11.9 节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附门:
1.有爪动物门(PhylumOnychophora)
2.缓步动物门(PhylumTardigrada)
思考题
第12章 触手冠动物(Lophophorates)
12.1 触手冠动物的共同特征
12.2 苔藓动物门(PhylumBryozoa=外肛动物门PhylumEctoprocta)
12.2.1 个体的形态结构与机能
12.2.2 生殖和发育
12.2.3 苔藓动物门的分类
12.3 腕足动物门(PhylumBrachiopooa)
12.3.1 形态结构和机能
12.3.2 生殖和发育
12.3.3 腕足动物门的分类
12.4 帚虫动物门(PhylumPhoronida)
12.4.1 形态结构与机能
12.4.2 生殖和发育
12.5 触手冠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思考题
第13章 棘皮动物门(Phylum Echinodermatal)
13.1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3.1.1 辐射对称
13.1.2 体腔和水管系统
13.1.3 血系统和围血系统
13.1.4 骨骼
13.1.5 神经系统
13.1.6 生殖和发育
13.2 代表动物——海盘车(Asterias)
13.2.1 外部形态
13.2.2 结构与机能
13.3 棘皮动物的分类
13.3.1 有柄亚门(Pelmatozoa)
13.3.2 游移亚门(Eleutherzoa)
13.4 棘皮动物与人类
13.5 棘皮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
第14章 半索动物门
第15章 脊索动物门
第16章 圆口纲
第17章 鱼纲
第18章 两栖纲
第19章 爬行纲
第20章 鸟纲
第21章 哺乳纲
第22章 动物进化基本原理
第23章 动物地理
第24章 动物生态
参考文献
索引
《普通动物学(第4版)》的编写力求能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并适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具有中国特色,第4版突出体现以下3个特色:
1.以动物演化为线索,突出进化历史中发生重大质变的事件(例如细胞、体制、胚层、体腔、体节、脊索、脊椎、凹忮、体温等)及其与动物组织、器官、系统出现或复杂化的相关性,使学生能结合动物进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来掌握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主要规律
书中对各类群及其代表动物的选取,以演化上、经济上和科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的为重点,并以我国动物为首选代表
全书着重加强基础同时根据动物学发展的现状,适当拓宽口径,增加了非重点的及新发现的小门类,供学有余力、有兴趣、有需要的读者参考
2.进一步精练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注意加强结构与功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每章之后有思考题,便于教与学
3.全书注意介绍现代动物科学知识和动物学宏观与微观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如进化理论、行为学、动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以及联系、反映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有关的新知识书中提出不少尚未解决、有待研究的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刨新意识
《普通动物学(第4版)》可供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医学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相关科研工作人员参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普通动物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40267136 如需购买下载《普通动物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4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5.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6000 |
普通动物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9.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Q95 的主题关于 动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