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
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封面图

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

潘桂棠, 等著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180.0

书籍简介:

本书系原地矿部“九五”“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记录及机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有关“喜马拉雅大拐弯地区地壳变形、深部作用过程与高原隆升关系”的最终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该地区1:2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其他地区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碰撞造山带研究的关键是对碰撞带的时空结构、组成、碰撞过程及性质的厘定。并对东构造结的物质组成、变质变形、组成单元、形成期次、楔入作用的边界断裂性质等进行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与论述,并与西构造结进行详细的对比。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研究意义及现状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青藏高原地学研究现状

第三节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 碰撞造山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第一节 碰撞造山带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研究基点及科学问题

第三节 碰撞造山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三章 碰撞过程的时空结构

第一节 碰撞前的古地理格局

第二节 碰撞前的构造演化

第三节 碰撞初始条件与碰撞力源

第四节 碰撞过程

第四章 青藏高原碰撞过程与壳-幔结构构造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青藏高原壳一幔构造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班公湖一怒江带深部结构及其两侧地球物理特征对比

第五章 碰撞过程的岩浆作用

第一节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岩浆作用研究概况

第二节 高喜马拉雅带岩浆作用特征

第三节 拉轨岗日带岩浆作用特征

第四节 冈底斯带岩浆作用特征

第五节 青藏高原东缘陆内造山岩浆作用

第六节 岩浆活动的年龄值约束

第七节 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

第六章 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

第一节 碰撞过程中火山活动的分布及年龄值约束

第二节 岩石化学特征及时空变异规律

第三节 新生代火山岩的构造背景

第四节 新生代火山岩的岩浆源区

第五节 大陆动力学意义及问题讨论

第七章 青藏高原碰撞与沉积作用

第一节 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层与沉积概述

第二节 青藏高原新生代沉积盆地分类

第三节 挠曲盆地沉积与构造特征

第四节 裂陷盆地沉积与构造特征

第五节 走滑拉分盆地沉积与构造特征

第六节 青藏高原南缘沉积特征及其对高原隆升的响应

第八章 碰撞过程古地理古环境变迁

第一节 始新世古地理古环境

第二节 渐新世一中新世古地理古环境

第三节 上新世一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

第九章 碰撞过程的挤压与走滑变形

第一节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造山构造变形

第二节 帕米尔构造结的挤压和走滑构造变形

第三节 高原东南部新生代碰撞变形及效应

第十章 碰撞过程与伸展构造及构造变形

第一节 喜马拉雅中段的东西向伸展构造——藏南拆离系

第二节 变质核杂岩体及与伸展作用有关的盆地

第三节 藏南拆离系的东西延伸及动力学特征

第四节 青藏高原东西向引张——裂谷系

第十一章 陆-陆碰撞过程与成矿作用

第一节 新生代构造体制演化

第二节 陆-陆碰撞过程的成矿条件

第三节 陆-陆碰撞造山过程的主要成矿系统

第四节 陆-陆碰撞过程的成矿作用

第五节 碰撞造山过程形成的典型矿床

第六节 河湖水系与砂金、砂铂矿

第十二章 南迦巴瓦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

第一节 大地构造背景

第二节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第十三章 南迦巴瓦地区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带物质组成和空间展布

第一节 南迦巴瓦地区蛇绿岩带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结合带的基本地质特征

第三节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蛇绿岩的形成环境

第四节 变玄武岩类的岩石化学特征与形成环境

第五节 时代问题

第六节 讨论及结论

第十四章 东构造结地区冈底斯岛弧带地质

第一节 冈底斯岛弧带的时空结构

第二节 岛弧花岗岩带

第三节 波密地区排龙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

第四节 讨论及结论

第十五章 南迦巴瓦岩群的变质、变形及演化

第一节 南迦巴瓦岩群的空间分布和地质特征

第二节 南迦巴瓦变质岩系的变质和变形作用

第三节 南迦巴瓦变质岩系的演化

第十六章 南迦巴瓦地区的楔入构造

第一节 楔人构造变形特征

第二节 地球动力学分析

第三节 楔人构造过程

第十七章 东西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对比

第十八章 南迦巴瓦地区的深部作用过程与隆升的关系

第一节 南迦巴瓦地区的深部作用过程

第二节 南迦巴瓦地区的隆升过程

参考文献

后语

摘要

内容摘要: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丛书: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系原地矿部“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记录及机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有关“喜马拉雅大拐弯地区地壳变形、深部作用过程与高原隆升关系”的最终研究成果。作者潘桂棠、刘宇平、郑来林、耿全如、王立全等通过对该地区1:2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其他地区的野外地质考察,并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碰撞造山带研究的关键是对碰撞带的时空结构、组成、碰撞过程及性质的厘定。在重点分析青藏高原20余条俯冲碰撞型蛇绿混杂带之后,认为青藏高原主要有弧-弧碰撞带、弧-陆碰撞带和陆一陆碰撞带三种类型,并与弧-弧碰撞造山带、弧-陆碰撞造山带和陆-陆碰撞造山带相对应。在分析碰撞过程的时空结构和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前古地理格局的基础上,作者将东南亚多岛弧盆系的三种时空结构和构造体制的发展过程与青藏高原碰撞前的构造演化进行对比,提出了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主要分为不同世代的三大多岛弧盆系。其碰撞过程可划分为初始碰撞、主碰撞和后碰撞三个阶段。对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前缘的东、西两个“犄角”,分别为南迦巴瓦楔入构造结和南迦帕尔巴特楔入构造结,作者对东构造结的物质组成、变质变形、组成单元、形成期次、楔入作用的边界断裂性质等进行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与论述,并与西构造结进行详细的对比,认为两者的构造特征十分相似。因此,《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丛书: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的出版对青藏高原大陆岩石圈碰撞动力学、碰撞过程的火山岩浆作用、构造演化及深部地质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丛书
9787535956125
如需购买下载《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广东科技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9 × 21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是广东科技出版社于2013.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P542 的主题关于 青藏高原-碰撞构造-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