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8.0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论域,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触发,深入思考人的活动及其存在的公共属性及其组织方式,回答了现代人类公共生活何以可能等诸多现实公共性问题及其理论基础。
序
导论
一
二
三
第一章 共同体: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一、必要的阐释:群体、社会与共同体
二、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的共同体
三、人类共同体生活源考
第二章 公共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话语
一、公共性与人的类本质
二、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公共性问题与公共性话语
三、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公共性问题与公共性话语
第三章 人的共同体公共性范畴的哲学意蕴
一、公共性范畴的哲学内涵
二、公共性范畴的文化意蕴
三、公共性范畴的方法论意蕴
第四章 人的共同体公共性的实践本性
一、共同体公共性的主体条件
二、分工与协作:共同体公共性的内在根据
三、共同体公共性的空间条件
第五章 人的共同体公共性的一种现实形态
一、社会共同体与社会公共性
二、以社会为本位的公共性
三、以利益为导向的公共性
第六章 社会共同体公共性的结构分析
一、现实属性:共在性-平等性-公有性
二、价值属性:公正性-和谐性-共享性
三、实践属性:公理性-公益性-公责性
第七章 社会共同体的软公共性及其功能
一、“软公共性”:概念和问题
二、软公共性对于社会共同体的建构作用
三、软公共性的必要补充:公共权力的引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性建构》通过对社会共同体的存在方式的公共性考察,揭示公共性对于人的存在的一般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一种符合当代人类共在、共处需要的现代公共性理论框架,它对建构当代中国的共同体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
人的共同体的公共性回答了一个庞大的公共生活世界何以可能的问题。
《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性建构》讨论人类共同生活的历史形式,基本条件和属性,以公共性的建构意义来解读人类社会整体生活的基本样貌,完善社会共同体生活的基础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