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文明史
中亚文明史封面图

中亚文明史

(塔吉克斯坦) 阿西莫夫, (美) 博斯沃思, 主编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年代:2008

定价:70.0

书籍简介:

本书为六卷本《中亚文明史》第四卷上部。原出版者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书所述年代为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主要述及这一阶段的历史、社会和经济背景。

书籍目录:

出版计划说明

编写《中亚文明史》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名单

供稿者名单

导言

第一章伍麦叶王朝和早期阿巴斯王朝时代的中亚

第二章伍麦叶王朝和阿巴斯王朝初期伊朗、呼罗珊和中亚河中的教派和民族运动

第三章乌古思、基马克和钦察各国

第四章萨曼王朝

第五章哥疾宁王朝

第六章喀喇汗王朝

第七章塞尔柱人和花刺子模沙

第八章古耳王朝

第九章回鹘、黠戛斯和党项(8至13世纪)

第十章喜马拉雅西部各国

第十一章契丹与哈喇契丹

第十二章12至13世纪的蒙古人及其政权比拉

第十三章成吉思汗继承人统治下的中亚

第十四章德里苏丹王国

第十五章信德、俾路支、木勒坛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历史、社会和经济状况

第十六章帖木儿王朝统治下的中亚(1370年至15世纪早期)

第十七章15和16世纪帖木儿后王诸国

第十八章阿巴斯王朝以后的宗教潮流和苏菲派对大众的影响

第十九章社会经济发展:伊朗东部和中亚的食品与服饰

第二十章钱币和货币制度

结束语

地图

参考书目

词汇表

索引

内容摘要:

  《中亚文明史》第四卷所述年代约八个世纪,在此期间,伊斯兰这一新的信仰日益兴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影响着中亚大部分地区、西伯利亚南部边缘地区及中国东部地区,并在这些地区与早已确立的各种信仰展开竞争。  在如今蒙古地区和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的各民族扩张具有更加广泛的国际影响,这些民族先是突厥人,接着是契丹人,最后是蒙古人。  突厥游牧部落的西迂,对后来从阿富汗向西通过伊朗到安纳托利亚的土地上的种族和社会结构产生了长期的影响。突厥,以及规模小得多的蒙古从乌浒河以南向阿富汗和北印度的军事扩张,对这些地区也将产生持久的政治影响。突厥各民族的迁移而带来的变革,因13世纪蒙古入侵而加剧。这一地区始终满足于吸收周边各种文明的影响。然而,从长远看,佛教中的喇嘛教在蒙古和西藏奠定了基础,而伊斯兰教则在河中、南西伯利亚和新疆各族人民中扎下了根。在东欧,首先是俄罗斯,突厥一蒙古金帐帝国的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历中进程产生了持久而重大的影响。  多卷本《中亚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亚文明这一重大主题的首次尝试。出版这套史书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完全吻合,该组织一个著名的国际专家小组多年来协同合作,已经进行了有关的基础研究,力图向更多的公众介绍位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这一辽阔区域的文明史实。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将揭示中亚地区从文明之初到当今时代各种文化的兴盛和衰亡。该地区只有很少一些地名,如撒马尔罕、布哈拉或希瓦,是公众所熟悉的;如今一些知名的专家通过此书为我们揭开了帷幕,显示了中亚文明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从一个大的范围讲,古代和中古世界史就是由欧亚腹地各族人民的迁徒而形成的,迁徒的范围从西部的黑海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中国本土边境。  《中亚文明史》第四卷(上)述及中亚的王朝史、政治史和军事史。第四卷(下)则涉足这一广大地区各族人民的文化成就:手工艺、语言、书写文字、文学、建筑,音乐、科学、医学和技术。中亚腹地的大草原、沙漠和森林的边界在公元750~1500年期间一直变化不定。起初,伊斯兰的宗教信仰和伊斯兰文化不得不与中亚更早确立的宗教信仰相竞争,如袄教、摩尼教、基督教和佛教。四百多年来,伊斯兰教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其向东北方向的扩展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14和15世纪期间,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在阿姆河及其以北地区压倒所有对手,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在印度西北及印度次大陆南部地区站稳了脚跟。历史上因此出现了一个独特的时期,思想及物质文化各方面以中亚作为媒介得到交流。西方和南方、近东、伊朗世界以及印度的宗教信仰,对更远的东方和北方地区产生了影响。与此传播方向相反,商业、高度熟练的工艺(如制陶技术)和技术成果(如丝绸生产和木版水印)则由中国传到伊斯兰世界,转而传入欧洲。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亚文明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119999
如需购买下载《中亚文明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7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亚文明史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于2008.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360.03 的主题关于 文化史-中亚-750~15世纪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