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8.0
印度的意义则可媲美于古代的希腊世界:在亚洲,举凡超越现实利害的思相,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宗教,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基督教的角色。为了便于阅读,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增添了许多译注,对于了解印度社会、思想与佛教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
总序一 余英时总序二 苏国勋第一篇 印度教的社会制度 第一章 印度与印度教的一般地位 第二章 印度教的布教方式 第三章 印度教的教义与仪式 第四章 吠陀经典在印度教里的地位 第五章 婆罗门的地位与种姓的本质 第六章 种姓的社会阶序概观 第七章 氏族的地位与种姓 第八章 种姓的主要集团 一、婆罗门 二、刹帝利 三、吠舍 四、首陀罗 第九章 种姓的种类与种姓的分裂 第十章 种姓的纪律 第十一章 种姓与传统主义 第十二章 种姓秩序的宗教救赎意义 第十三章 种姓在印度的历史发展条件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第一章 婆罗门宗教意识之反狂迷的、仪式主义的性格 第二章 法的概念与自然法概念之阙如 第三章 印度的知识、禁欲与神秘主义 第四章 沙门与婆罗门的禁欲 第五章 婆罗门文献与印度学问 第六章 救赎技术(瑜伽)与宗教哲学的发展 第七章 正统的救赎理论 第八章 《薄伽梵歌》的救赎论与职业伦理 第九章 上层职业僧侣的异端救世论 一、耆那教 二、原始佛教第三篇 亚洲的教派宗教与救赎宗教附录译名对照表索引
《韦伯作品集》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从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新桥译丛》中精选出来的十余种韦伯论著组成,即包括了韦伯“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以及“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系列的全部著述,囊括了这位学术大师一生的思想与研究精髓。《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主要是对印度教的一次梳理。作者在本书研究了印度的宗教。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中国扮演了类似法国在近代欧洲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世情通达的“洗练”,莫不是源自中国,再传布于西藏、日本和中南半岛。相反的,印度的意义则可媲美于古代的希腊世界:在亚洲,举凡超越现实利害的思相,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宗教,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基督教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