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4.0
本书是一部研究文艺学基础理论问题的学术专著。
序 理论—批评:走向学术融通上编 文学观念的考辨 第一章 文学的存在依据与绵延性 一 电讯图像泛审美时代的文学境遇 二 “文学终结”说及有关衰落论辨析 三 文学作为语言想象与人类生存需要 第二章 文学行为与深层精神机制 一 近年文学行为的非审美发生问题 二 美学文论史上“动机”说辨析 三 文学创造的深层精神机制 第三章 话语传达与文学的主体性 一 现代后现代的“主体”尴尬 二 从福柯到巴特:“作者之死”说辨析 三 文学话语中的主体之“在”与介入 第四章 文学精神与文学的境界
序 理论—批评:走向学术融通上编 文学观念的考辨 第一章 文学的存在依据与绵延性 一 电讯图像泛审美时代的文学境遇 二 “文学终结”说及有关衰落论辨析 三 文学作为语言想象与人类生存需要 第二章 文学行为与深层精神机制 一 近年文学行为的非审美发生问题 二 美学文论史上“动机”说辨析 三 文学创造的深层精神机制 第三章 话语传达与文学的主体性 一 现代后现代的“主体”尴尬 二 从福柯到巴特:“作者之死”说辨析 三 文学话语中的主体之“在”与介入 第四章 文学精神与文学的境界 一 当下文学的低俗化、媚俗化 二 中国传统“道德文章”说的精髓 三 文学精神与文学境界之高下 第五章 文学价值取向种种 一 “后现代”的意义消解及影响 二 “价值”的概念与文学价值 三 文学价值取向的辨析 第六章 文学审美与历史实践 一 文学审美:美感与快感辨析 二 实践论美学的合理内核 三 文学的无为而无不为 第七章 “有界”与“无界”:文学的质点与开放性 一 文论史上“文学”定位、定义的广与狭 二 时代变迁中文学在“杂”与“纯”间的移动 三 当代文化多元化与“大文学观”趋向下编 关于批评的学理 第八章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研究辨析 一 三者的关联、会通性 二 三者的差异、相对性 三 文学批评——运动的美学 第九章 生成与特性:三维联系中的批评活动 一 主体构成与批评的双重性 二 客体构成与批评的双重性 三 主客体互动与批评的双重性 第十章 批评的动机与指向 一 今日批评的几种非批评动机及其形态 二 “完美批评”的价值意义 三 真正批评的学术规范及品质 第十一 章观念与方法:批评的逻辑演进 一 文学演进与批评的“危机” 二 当代批评观念方法变革之扫描 三 “扬弃”中的创造性转化及整合 第十二章 批评文体:20世纪末对话体批评的拓展 一 “对话”的诉求与对话体批评的兴起 二 作为独语体批评的一种补充 三 批评的新精神与现代向度 第十三章 边缘批评:一种独立的姿态和声音 一 “批评”之边缘与中心的不同 二 边缘批评个案分析 三 边缘批评的特殊价值 第十四章 文学批评的“原创性”或实现可能 一 从“回归”、“原我”到“原创”的提出 二 批评“原创性”的学理要求 三 从文论到批评的“原创性”构建附录 文学批评文本 从文化心理看“晋军”崛起及文学特色——兼与“山药蛋派”比较 潜滋、暗长中的秀色——晋域女作家群小说创作一瞥 于平淡中见意味——评李国涛的学者散文 存在/超越:一种精神极地的灵魂舞蹈——卢丽琳诗歌散文评说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写作——新锐作家葛水平小说创作解读后记
本书是一部研究文艺学理论与批评的学术专著。书中力避空玄的理论风气,关注当代文学活动、文学批评中的问题及诸种观念分歧,包括文学存在之疑、创作的非审美动机、主体性认识误区、文学精神价值向度、文学批评的定位、批评意识指向、对话批评观、边缘批评等等,对所涉问题及其观念不仅予以清晰的梳理,而且注意放在文论史视域下进行考证与观照。从具体问题的把脉到学理的辨析、阐释,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全书构架规整,言说缜密,凸现了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一致、理论探索与批评践行的互动融通。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当代文学观念与批评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59651 如需购买下载《当代文学观念与批评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4.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
当代文学观念与批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7.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7 的主题关于 当代文学-文学评论-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