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之中国路
设计学之中国路封面图

设计学之中国路

郑曙旸, 聂影, 唐林涛, 周艳阳,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分为艺术与科学的设计学思辨、设计与意识形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意大利设计的启示4大部分。本书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统合观的设计学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分析了设计的意识形态本质,提出“设计中国”的国家战略;明确了设计中理论与实践交织一处不可分割的学科特征。设计学艺术与科学整合观的提出,使其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吻合,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提供了艺术、技术、文化建设的路线图。

作者介绍:

郑曙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设计学科组召集人;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资深室内设计师、副会长、设计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资深室内建筑师、设计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资深高级室内建筑师,资深顾问。从事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研究与设计;主讲大学本科与研究生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从业至今,共完成各类设计104项;著书出版33部;发表论文85篇;学术报告与讲座194场;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   聂影,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方向:设计评论、设计策划、设计教育。1996年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2000年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获文学硕士;2006年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文学博士。主要论著:《当代设计教育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观念之城》,《迷失的中国本土设计师》。主要论文:《设计史的宽容与偏狭》,《建筑师的内省》,《我们需要“原创”设计吗?》,《“幻像”的破灭》,《激进与保守——北京新建筑的双重性格》,《北京——观念的城市》,《都市里的陌生人》,《中国传统建筑的时空观》,《观念的转向》,《工匠技艺的社会功能》,《技术革命与设计思想革命》。   唐林涛,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后分配至北京工业设计中心任设计师;1997-2000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读硕士;后分配至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产品设计师;2001年考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柳冠中教授研究设计方法论,2004年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课题为生活方式研究;2006年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教授课程为造型基础、设计程序与方法、材料结构与工艺、设计方法论(研究生课程)等;2007-2008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总理奖学金”,赴德国斯图加特美术学院与达姆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研修15个月;2010年3月起任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副所长。

书籍目录:

第1篇 艺术与科学的设计学思辨

引言

第1章 统合与分离

1.1 人脑思维的分工与融通机理

1.2 艺术与科学在设计层面的人为分离

1.3 “工艺美术”认知的误区

1.4 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

1.5 艺术与科学统合观的社会误读

1.6 科学对于设计学科建设的推动

1.7 基于国情的设计学艺术定位

1.8 整合艺术与科学的设计教育资源

第2章 设计学的本质属性

2.1 人与自然

2.2 事与物质

2.3 智与情操

第3章 东方文化与华夏文明

3.1礼之基

3.2 度之道

3.3 气之韵

第4章 西方文化与欧陆文明

4.1 学术与宗教

4.2 宗教与政治

4.3 政治与变革

第5章 设计学的发展定位

5.1 基于艺术定位的设计学

5.2 基于技术定位的设计学

5.3 基于文化定位的设计学

结论: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导向的设计学

参考文献

第2篇 设计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战略

第6章 设计与意识形态

6.1 位于十字路口的设计

6.2 意识形态与现代性

6.2.1 “意识形态”观念的产生

6.2.2 意识形态的“现代”属性

6.2.3 设计的意识形态

第7章 设计的价值观

7.1 形式与功能

7.1.1 关于功能主义

7.1.2 功能与空间

7.2 舒适与卫生

7.2.1 追求舒适

7.2.2 洗浴方式与卫生观念

7.2.3 抽水马桶与城市文明

7.3 技术与工艺

7.3.1 技术与工艺的分野

7.3.2 两条道路

7.3.3 材料的选择

7.3.4 设计师的立场

7.4 装饰价值再认识

7.4.1 装饰的社会功能

7.4.2 装饰被抑制

7.4.3 装饰图案

第8章 设计与国家战略

8.1 作为先驱的德国

……

第3篇 设计学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第4篇 意大利设计的历史与经验

内容摘要:

本书围绕着现代设计“中国化”的议题展开,探讨建立创新型国家所需的设计学科与设计创新产业发展战略,以完善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相应运行机制,分为4篇,分别阐述了以下观点: 应将设计作为整合艺术与科学领域、整合社会资源的全新学科来看待,它必将为国家和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导向的设计学,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中国战略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设计的意识形态本质长期被忽视,中国设计自然无法寻得出路,实体产业发展陷入瓶颈、创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将“设计中国”确定为国家战略是中国当代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特征是设计专业最值得珍惜的一面,它将对固化的大学结构和僵化的学术思维提出有力挑战,设计学不是珍珠本身,而是将各门学科的人类知识串起来的绳子;意大利的设计世界闻名,古老文明和时尚生活完美结合,意大利政府和民众对设计的认知程度和意大利文化形象的关联性,值得当代中国人深思。本书针对的读者对象为:设计师、设计教育者,文化和创意产业的从业者,政府官员和文化决策者等。

编辑推荐:

《设计学之中国路》针对的读者对象为:设计师、设计教育者,文化和创意产业的从业者,政府官员和文化决策者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设计学之中国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2343158
如需购买下载《设计学之中国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设计学之中国路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B21 的主题关于 设计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