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88.0
本书以百年来中国的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史为研究对象,在对百年来文学政治化相关问题进行历史性梳理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进行描述,分别是文学的政治化、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探讨其间所表现出来的理论取向,揭示其理论来源以及在建构具有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文学政治学的不同意义与价值,最终指向创构一门独立的文学政治学。
导论 为什么重新研究文学与政治?
第一章 百年开端:文学的政治化抑或去政治化
第一节 现代文论的发生与文学政治化
第二节 梁启超:文学的政治化
第三节 王国维:文学的去政治化
第四节 鲁迅:启蒙文论的政治纠结
第五节 笼罩百年的影响力
第二章 1926—1936(左翼十年):文学政治化的涌动与奋进
第一节 左翼之“左”:文学政治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文学政治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三种挑战中的认识分歧
第五节 文学政治学的初期内涵与特征
第三章 1935—19488(延安时期):文学政治化的确立与固化
第一节 延安的争论与文学政治化
第二节 《讲话》为核心的文学政治化论述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思想疑虑与理论空间
第五节 文学政治学的两种模式
第四章 50年代(建国初期):文学政治化的国家生产
第一节 文学政治化与三次文代会
第二节 由“批判”构成的文学景观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不合时宜的思考与修正
第五章 60年代(调整时期):文学政治化的调整与松动
第一节 调整与松动的三次会议
第二节 文学政治化的内涵扩展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左”的回潮与理论悖谬
第六章 1978—1988(新时期):文学去政治化的全面推进
第一节 文学论争与去政治化的展开
第二节 文学去政治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文学工具论的柔性延续
第五节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分述与突破
第七章 90年代(转型时期):文学再政治化的提出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再政治化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文学再政治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坚持派的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新潮派的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五节 文学政治学的学科自觉与刍议
第八章 2000年后(新世纪):文学再政治化的拓展与深化
第一节 文学再政治化的反思与推进
第二节 文学再政治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审美反思与可能超越
第五节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中介发现
第九章 殊途同归:理论的异质与“后理论”到来
第一节 阶级政治与文化政治的分野
第二节 美学的献祭与矛盾性(上)
第三节 美学的献祭与矛盾性(下)
第四节 其他区别与“后理论”到来
第十章 艺象形态:新的理论基点与规定
第一节 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三种解读策略
第二节 从意识形态到艺象形态
第三节 起源性质与功能性质
第十一章 想象政治:中介透明与主体超越
第一节 从从属论、关系论到想象论
第二节 中介透明:同为美好生活的想象
第三节 想象差异与主体超越
第四节 文学的政治自觉与抽象抒情
第十二章 文学政治学的学科命名与形态
第一节 文学现象、政治现象与交叉现象
第二节 文学政治学:研究“文学政治”的学科
第三节 “文学政治”及其存在形态
第四节 文学政治学的学科形态与特征
后记
本书以中国近百来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作为研究对象,本着厘清发展脉络、总结经验教训、创构文学政治学的意图,勾勒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史;以文学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作为标准,将其划分为八个阶段,并从学术史角度着力探讨不同阶段中文学的政治化或去政治化的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揭示其形成的思想依据与建构方式。提出了“文学想象政治”的核心命题,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绝非只是文学与现实政治的关系,更是文学与理想政治的关系。文学政治学研究的是“文学政治”而非一般的政治,由此形成这门学科的独特属性。文学是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只有当政治也成为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时,它们才会融为一体,增加人类的福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9100365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8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13.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0-05 的主题关于 文学-政治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