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2.0
本书以传播学为视角,以旅游传播理论为研究对象,构筑了包括旅游传播概论、旅游传播特征论、旅游传播本源论和旅游传播者论等在内的旅游传播理论体系,在旅游传播的特征探讨方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观点。全书主体共六章,前先阐说旅游与旅游传播及其特征,接着从传播本源(旅游目的地)和传播者(旅游主题与个体)几方面探讨旅游传播。
引言
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传播
第一节 旅游概说
一 旅游的定义
二 旅游“六要素”、旅游“三体”与旅游“三大效益”
三 旅游与休闲
四 旅游与迁移
引言
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传播
第一节 旅游概说
一 旅游的定义
二 旅游“六要素”、旅游“三体”与旅游“三大效益”
三 旅游与休闲
四 旅游与迁移
五 旅游学与旅游史简说
第二节 旅游是文化活动
一 旅游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播活动
二 “文化至上论”
三 中国传统文化不利于旅游活动的一面
四 中西旅游文化比较
五 旅游与爱国主义、故乡情怀
六 旅游与宗教信仰传播
七 旅游垃圾文化
第三节 跨文化旅游与跨文化传播
一 旅游不一定都是跨文化交流
二 跨文化旅游与文化冲突、融合
三 跨文化旅游与文化休克
四 底色文化回应
第四节 旅游是经济活动
一 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
二 重新认识“无烟工业”、“清洁产业”
三 旅游景区的“小经济行为”
第五节 旅游是传播活动
一 旅游是一种独特的传播活动
二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与旅游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 旅游传播研究现状简介
第二章 旅游传播的特征
第一节 旅游传播与实体传播
一 实体传播简介
二 实体传播与符号
三 旅游与实体传播
第二节 直接体验——旅游传播的最重要特征
一 体验与旅游体验
二 游客凝视
三 体验式传播
四 体验经济与消费体验式传播
五 旅游审美体验与旅游高峰体验
第三节 “取经式”传播与双重非对称传播
一 “取经式”传播
二 双重非对称传播
第四节 旅游传播源信息的累积性
一 什么是旅游传播源信息的累积性
二 不少作家、学者在不同旅游地不约而同地诉说着这种文化累积
三 中国古迹更加突出的累积过程
四 景观信息累积起始的条件
五 另类的“累积”
第五节 旅游与旅游传播对人类社会的独特贡献
一 开阔眼界和思路
二 国外旅游不可避免地会提供另外一个社会参照系
三 对促进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对促进世界和平有独特贡献
四 对缓解、治疗人类身心疾患的独特效果
第三章 旅游传播本源——旅游目的地与传播(一)
第一节 旅游传播本源的特征——知名度高、传播力强
一 真正的旅游目的地都具有知名度高、传播力强的特征
二 争夺旅游资源也是争夺旅游传播源
第二节 保护旅游传播本源的原真性
一 古迹、环境的原真性
二 艺术品也推崇原创真品
三 游客也追求原汁原味地观察、体验旅游地当地社会生活
四 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也有极高的旅游传播价值
第三节 旅游传播本源的前台与后台
一 主动展示后台,传播“内部信息”
二 顾及后台,就意味着要改善整体生态
第四节 旅游地形象及其传播
一 本源形象与诱导形象”
二 旅游城市形象传播
三 旅游地形象传播渠道、策略
第五节 旅游环境与旅游传播
一 欧洲和美国的旅游环境比较好
二 乞丐现象一直伴随着旅游
三 旅游接待地应当创造宽容的旅游环境
四 游客多寡也构成旅游环境的一部分
五 旅途与旅游传播
第六节 旅游传播本源的传播策略
一 强化珍贵性、唯一性
二 突出关键时间点的原真物品
三 保留旅游传播源的神秘性
四 见物还要见人
五 旅游传播源的异质互补整合
六 让游客目睹考古过程
七 利用传统节日,创造新的节日
八 适当的“舞台化真实”
第四章 旅游传播本源——旅游目的地与传播(二)
第一节 自然景观与旅游传播
一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会传达出不同的自然景观信息
二 自然景观美与美学修养
三 自然景观信息的开发
四 自然景观的保护
五 自然景观传播的途径
第二节 人文景观与旅游传播
一 名人的踪迹会形成历史文化遗产
二 一些并非完全原真的景观也可能具有很好的旅游价值
三 在特定的氛围中才能有相应的感受
四 大遗址
五 英国的“蓝牌”和俄罗斯的标牌
第三节 民俗与旅游传播
一 民俗旅游
二 关于民俗旅游与传播存在问题的探讨
第四节 工业遗产与工业旅游传播
一 工业遗产与工业旅游
二 现代工业生产厂区的旅游开发
三 大型工程也可以形成旅游资源
四 传统手工艺
第五节 博物馆与旅游传播
一 博物馆及其功能
二 综合类博物馆受冷落及其原因
第六节 世博会、奥运会与旅游传播
一 世博会、奥运会作为旅游传播所呈现出的特点
二 上海世博会与旅游传播
第七节 旅游传播源的不断开发——太空旅游
第五章 旅游传播者(一)——旅游主体
第一节 旅游主体(旅游者)与旅游传播
一 旅游者与旅游传播
二 旅游消费与旅游传播
三 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影响
四 旅游者与东道主之间的交往和交流
第二节 旅行家与旅游传播
一 旅行家与旅游传播
二 旅行家独特的精神结构
第三节 记者、作家、艺术家、人文社会科学家与旅游传播
一 作家与旅游传播
二 艺术家、艺术作品与旅游传播
三 人文学家、社会科学家与旅游传播
第六章 旅游传播者(二)——旅游介体
第一节 导游与旅游传播
一 导游
二 导游的讲解能力与旅游传播效果成正比
第二节 旅游公司与旅游传播
第三节 旅馆、饭店与旅游传播
一 旅馆、饭店简介
二 旅馆、饭店与旅游传播
三 服务者
第四节 交通和交通工具对旅游传播的影响
一 交通和交通工具与旅游
二 交通和交通工具对旅游传播的影响
第五节 旅游传播与传播媒体
一 旅游传播与媒体
二 巧妙策划,吸引媒体
三 关于“看景不如听景”
附章 第五章“旅游传播主体”延伸阅读——余秋雨对当代旅游传播的贡献
第一节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一 余秋雨的“出走”与意义
二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第二节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一 艺术成就
二 富有文化深度的思想内涵
三 两个需要商榷的地方
四 两个个案分析、赏析
第三节 余秋雨对当代旅游传播的独特贡献
一 余秋雨对当代旅游传播的独特贡献
二 余秋雨与传播媒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赵建国等的《旅游传播论》作为学术著作呈献给读者哪些有新意的东西呢?
其一,初步构筑了旅游传播理论体系。其二,独立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本书认为实物传播不需要符号,实事传播需要非符号与符号的混合使用,符码传播则属于纯符号传播。另外一些有价值的观点集中在关于旅游传播的特征探讨方面。此外,本书关于余秋雨对当代旅游传播的独特贡献,以及他的文化散文中存在的“天人感应”观念问题的探讨,也是新的视角和新的见解。其三,概括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新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