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6.0
本书系兰州大学985工程重点项目。生态批评理论传入中国之后,以鲜明的生态意识对创作文本进行有别于传统的批评和研究,很快成为文学批评领域的热点话题。在这一理论视域下,不仅中外文学史上许多名家名作被重新解读和阐释,就是不少民间文学作品也成了生态批评者们关注的对象,以至一时之间,文学文本的生态批评成果犹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
前言第一章 生态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999—2005 第一节 生态批评在西方的异军突起 第二节 生态批评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第三节 生态批评兴起的原因及其理论基础 第四节 生态批评在中国的传播 第五节 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发展:话语的建构 第六节 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发展:生态文学创作和文学文本研究 第七节 中国生态批评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第二章 冰心的散文、诗歌与自然 第一节 自然美的诗意描绘 第二节 自然爱的激情展示 第三节 自然——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 第四节 在自然中体悟人生:人与自然(上) 第五节 在“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中遨游:人与自然(下)
前言第一章 生态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999—2005 第一节 生态批评在西方的异军突起 第二节 生态批评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第三节 生态批评兴起的原因及其理论基础 第四节 生态批评在中国的传播 第五节 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发展:话语的建构 第六节 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发展:生态文学创作和文学文本研究 第七节 中国生态批评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第二章 冰心的散文、诗歌与自然 第一节 自然美的诗意描绘 第二节 自然爱的激情展示 第三节 自然——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 第四节 在自然中体悟人生:人与自然(上) 第五节 在“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中遨游:人与自然(下) 第六节 自然书写与想象的成因 第七节 自然书写的意义第三章 自然与人生的婚礼:论郭沫若《女神》中的自然 第一节 以自然为媒 第二节 “雄”且“丽”的自然 第三节 “韦芽的萌生” 第四节 传统与现代的桥梁第四章 朱自清的自然书写与文学想象 第一节 在人的参照中认知自然 第二节 热爱,但不是亲情 第三节 观赏,但不融入 第四节 对“天人合一”境界的推崇第五章 开掘沈从文创作中的生态资源 第一节 生态批评——沈从文研究的一个全新视角 第二节 自然——沈从文创作文本中的一个独立存在 第三节 人与自然——丰富的生态资源(上) 第四节 乡土文明与都市文明——丰富的生态资源(下) 第五节 自然审美取向形成的动因第六章 张承志与蒙古草原 上篇 草原的激情歌唱 一 草原人生的厚重积淀与美好记忆 二 代游牧文化发言的热望 三 另一种道路的跋涉与文明歧视的激情抗争 四 建设新文明的需要 五 对草原文明危机的深沉忧患 下篇 草原书写的生态关怀 一 草原的色彩美 二 草原的辽阔美 三 草原的宁静美 四 对生命的看重与热爱 五 独特的人格魅力 六 对立中的和谐 七 回归不是终点 八 游牧文明危机的愤激呐喊第七章 在生态批评的视域中重新检视中国知青小说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知青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关系 第二节 “自然”审美视角在知青小说中的缺席 第三节 在人与自然主题的开掘中开创知青小说的新局面第八章 从人类中心到生态中心:论世纪初中国动物小说的新突破 第一节 主流观念的逆转与动物形象的重塑 第二节 生态灾难预警意象的成功创造 第三节 人性与动物性
人与自然的主题是纵贯中国文学的重要母题之一,又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人声最为寂寥、遭遇误读与贬抑最多的地方。生态批评的兴起终于为这种态势的逆转提供了理论支撑。在这种批评视域下,本书从创作文本中的人与自然入手,通过对冰心、郭沫若、朱自清、沈从文、张承志等现当代作家作品的全新解读与阐释,既开掘出了蕴藏其中的丰富的生态内涵,为重构现代生态文明提供了参照;也使久违的“自然审美”在现当代文学批评中走向回归。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生态批评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76528 如需购买下载《生态批评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生态批评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6 的主题关于 当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现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