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5.0
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在关注“怎样教育”、“如何教育”以及“用什么教育”等问题时,始终进行着这样一种思索——“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越广泛,这一问题表现的越明显,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越深入,这一问题的研究越重要。本课题意从“元理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元意义”进行研究,研究的主旨在于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命题。
序
绪论研究对象与研究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分析
二、学术梳理
三、选题的研究价值与基本思路
四、关于研究方法的简单说明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起源
第一节教育:人的存在发展的方式
一、关于教育起源的认识
二、人的需要与教育的起源
三、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第二节政治性:社会化进程中教育的自然转向
一、政治生活:阶级对立的产物
二、教育:政治的重要组成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互动的伴生物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源起
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历史演进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样式与内涵研究
第一节古代政治思想的教育
一、古代东方的政治教化
二、古代西方的精神教育
第二节近代资产阶级国民教育制度的意识形态化
一、视教育为实现社会控制的政治手段
二、培养国民的国家利益观
三、强化民众的顺从意识
四、重视对资产阶级绅士的培养
五、政治知识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并举
第三节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无名有实”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注重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观与国家意识教育
二、强化资产阶级道德观教育
三、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政治教育
四、强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教化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五节小结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分析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指向:阶级、国家与社会
第二节实现意识形态控制力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意识形态控制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控制力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的社会价值
一、维系社会生存
二、推动社会发展
三、实现社会管理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分析
第一节人的发展与完善:人类活动的基本立足点
第二节塑造社会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指向
一、自然主义教育论
二、社会本位教育论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向选择
第三节满足人的政治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之源
第四节提升人性,促进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的本质表现
一、“规约”人的类属性,提升人性
二、从思想上把握人,实现人的精神塑造与建构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章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分析
第一节强化与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实践之间的巨大落差
第二节工具或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此即彼”
一、工具化的偏执
二、目的性的极端
第三节中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流行标签”
一、标签之一:科学性等同于知识眭,取中性的“教育标准”
二、标签之二:教育内容“市场化”,取中性的“教育实践观”
三、标签之三:躲避崇高,取中性的“教育态度”
四、标签之四:主张“价值多元化”,取中性的“教育理念”
第四节滞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现状
结语思想政治教育的再认识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再解读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以教育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根据人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需要,探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原因,进而研究了人类历史上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样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本质与目的性本质。 本书意从“元理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元意义”进行研究,主旨在于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命题。 该书从解读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对教化的需求、统治阶级对意识形态控制力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精神建构的影响与参与等问题入手,详尽论述了作为意识形态教育重要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阶级、社会的关系演化,以及在这种演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权力的获得、运用与维护等内容,进而全面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与目的性本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者简介】 李合亮,男,1973年生,汉族,山东泰安人。1995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聊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专著《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演进及对比研究》(第二著者)1部,参与教材、著作4部,在《理论前沿》、《理论与改革》、《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杂志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5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毛泽东思想》等全文转载,被《政治文摘》摘录6篇,被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转载15余篇次。曾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