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网络微视频”这一新兴事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本书以此为研究对象,从“网络微视频”的定义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网络微视频的发展壮大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微视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
第二节 概念界定:网络微视频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意义、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背景考察:多元社会语境下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兴起
第一节 网络微视频生产兴起的多元社会语境
一、政治背景:社会转型与市民社会勃兴
二、经济语境:经济增长与文化产业崛起
三、文化氛围:后现代转向与视觉文化的统治
四、媒介与技术条件:web2.0及媒介融合趋势
第二节 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变迁历程
一、萌芽导入期(2005年及以前)
二、高速发展期(2006年一2007年)
三、低迷整顿期(2008年一2009年)
四、逐步稳定期(2010年至今)
第三章 生产机制:网络环境下影像生产的变革
第一节 生产主体的转换与传受互动型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从单向到互动:文化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
二、微视频影像生产主体和生产模式的嬗变
第二节 生产逻辑:文化、技术、商业的多重协奏
一、基于多元审美需求的文化逻辑
二、基于媒介发展演进的技术逻辑
三、基于市场的商业逻辑
第三节 筛选机制:把关规制的弓弓化与分散
一、把关规制主体权力弱化与分散的成因
二、把关规制的主要形式
第四节 传播趋势:社会化的“裂变式”传播
一、社会化媒体概览
二、网络微视频与社会化媒体的融合趋势
三、网络微视频的社会化“裂变式”传播过程
第四章 文本现实:大众化与个人化的复杂图景
第一节 网络微视频文本的类型构成
一、源自传统媒体的微视频
二、网民原创微视频
三、网站自制微视频
第二节 网络微视频文本的形式表征
一、碎片化:浓缩的去中心化文本
二、互文性: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利用
三、开放性:可书写的交互式文本
第三节 网络微视频文本的内容表征
一、“开麦拉是一支笔”:影像表达的个人化
二、契合大众审美趣味:题材视角的平民化
三、小叙事消解大叙事:叙事语言的网络化
第五章 意义解码: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媒介文化功能
第一节 网络独立短片中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呈现
一、自我的张扬表达
二、反叛的仪式抵抗
第二节 公民视频新闻与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
一、中国当前语境下的网络公共领域
二、公民视频新闻生产所建构的网络影像公共领域
第三节 网络原生微视频对传统影视产业的“反哺”
一、网络原生微视频“反哺”传统影视业渐成风潮
二、网络原生微视频“反哺”传统影视业原因透视
第六章 策略建构:网络微视频生产的问题与发展
第一节 网络微视频生产面临的问题
一、民主提升下的理性迷失
二、技术异化下的人文隐忧
三、商业冲击下的审美焦虑
四、行业整体“烧钱”的盈利困境
第二节 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发展路径
一、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发展前提
二、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发展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网络微视频打破了传统的以精英为中心的文化生产方式,为草根提供了自我展示和无羁表达的平台。《新闻与传播研究文库·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中国网络微视频生产研究》以生产作为切入点,对这一新兴的视觉文化形态进行了全面考察,系统论述了中国网络微视频的兴起背景、生产机制、文本现实、媒介文化功能、问题及对策,力图对其“大众”特质进行多角度论述,旨在深化对网络微视频生产状况与规律的认识,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新闻与传播研究文库 | ||
9787562266891 如需购买下载《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4.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N941.3 ,TN919.8 的主题关于 计算机网络-视频系统-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