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55.0
本书按人文地理学导论、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和人文地理学进展的三层次教学体系设计,专门为本科生编写用于人文地理学教学的基础教材。全书围绕“空间”和“地方”这两个地理学的核心论题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人文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地缘政治和人地关系等内容,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全书按四条主线展开:①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②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③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④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联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学科性质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
一、古代阶段
二、近代阶段
三、现代阶段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
一、人口地理学
二、聚落地理学
三、经济地理学
四、社会地理学
五、文化地理学
六、政治地理学
七、历史地理学
八、区域地理学
第四节 人文地理学应用领域
一、经济区划及其规划
二、城市与区域规划
三、社会问题研究与分析
四、行政区划与地名学
第五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论
二、分析方法
三、分析技术手段
第六节 重要人文地理学家
一、海外人文地理学家
二、中国人文地理学家
推荐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空间分析
第一节 空间
一、空间的概念
二、解释性空间
三、空间的测度
四、空间结构
第二节 地方
一、地方的概念
二、区位分析
三、地名分析
四、场所
第三节 距离
一、直线距离
二、时间距离
三、心理距离
四、社会距离
五、距离摩擦
第四节 时间
一、时间测度
二、时空关系
第五节 区域
一、区域类型
二、区域划分
三、区域一体化
第六节 尺度
一、地图比例尺
二、空间整合
第七节 联系
一、空间相互作用
二、网络
三、可达性
第八节 扩散
一、迁移扩散
二、扩展扩散
推荐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工业化与全球化
第一节 工业化过程
一、前工业化社会
二、英国工业化
三、欧洲工业化扩展
四、国际劳动分工
五、帝国主义塑造的世界格局
六、美国工业化
七、日本工业化
八、中国工业化
第二节 世界发展格局的形成
一、世界体系
二、新殖民主义
三、新国际劳动分工
第三节 全球化的世界
一、全球化
二、世界经济的三大极核
三、紧密型的全球网络
四、“快”、“慢”世界出现
推荐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城市
一、城市的概念
二、城市起源
三、城市划分标准
四、中国城市设置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
二、世界城市化过程
三、中国城市化过程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体系
一、城市体系的概念
二、城市体系的理论
三、世界城市体系发展
四、中国城市体系发展
第四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
三、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
四、大城市空间形态
五、城市规划与设计
第五节 城市问题
一、郊区化的代价
二、贫困问题
三、交通和基础设施问题
四、环境问题
第六节 乡村聚落
一、村落的产生
二、乡村聚落类型
三、中国的农村城市化
四、乡村规划
推荐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发展与重构
第一节 发展
一、发展的概念
二、发展水平评价
三、发展的能源资源依赖
四、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经济空间结构变化
一、区位理论
二、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变化
三、全球重建与转移
第三节 制造业重构与转移
一、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二、去工业化
三、产业集群的出现
四、制造业的空间转移
第四节 服务业重构与转移
一、服务业类型
二、服务业发展
三、基于商务服务业的世界城市等级体系
四、旅游业与经济发展
第五节 农业与食物生产
一、第三次农业革命
二、农业的工业化
三、全球农业系统重建
推荐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人口与迁移
第一节 人口与人口普查
一、人口的概念
二、人口普查
三、中国的人口普查
第二节 人口动力学
一、自然增长
二、人口转型模式
三、人口结构
第三节 人口分布
一、人口密集区
二、人口稀少区
三、人口密度
第四节 人口迁移
一、人口移动
二、迁移方式
三、迁移原因
四、迁移类型
五、移民政策
六、中国流动人口
七、海外华侨
第五节 人口问题
一、世界人口问题
二、中国人口问题
推荐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文化与宗教
第一节 地域文化系统的构成
一、文化的概念与组成
二、地域文化系统
三、文化生态系统
第二节 文化的起源与扩散
一、文化的起源
二、文化的形成
三、文化传播
第三节 文化区
一、文化区的概念与类型
二、文化边界与文化认同
三、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语言
一、世界语系分布
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
三、语言的地理学研究
第五节 宗教
一、宗教分类及其分布
二、宗教的起源与传播
三、宗教的组织空间
四、宗教的冲突与融合
第六节 民居
一、特色建筑材料
二、文化习俗与房屋朝向
三、民居形式与环境
四、中国民居形式
五、美国民居形式
第七节 风味特色食物
一、食物多样化
二、食物偏好与食物禁忌
三、大众食物习俗
四、中国饮食
第八节 性别
一、性别特征、文化与空间
二、性别地理学
第九节 大众文化的全球化
一、全球化的大众文化
二、大众文化的影响
推荐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种族与社会
第一节 从种族到社会空间
一、种族
二、种族空间形态
三、社会及其运行
四、社会空间及其测度
第二节 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
一、美国黑人与种族歧视
二、南非的种族隔离
第三节 移民社会
一、美国华人社会
二、美国犹太人社会
第四节 城市种族群聚区
一、美国城市的种族群聚区
二、欧洲城市的种族群聚区
三、中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
第五节 种族主义及其后果
一、德国纳粹种族主义
二、南斯拉夫的产生与消亡
三、犹太复国主义与中东战争
四、中非的种族清洗
五、斯里兰卡的种族斗争
推荐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国家与地缘政治
第一节 民族体
一、民族体类型
二、民族体形成
三、民族体地理景观
四、世界民族体分布
五、民族体冲突
第二节 国家概念及其发展
第三节 国家的基本要素
一、国民
二、领土
三、国家主权与国界
四、国家政府组织形式
五、国家首都
第四节 国家的内部组织
一、行政区
二、选区
第五节 国家的形成与演化
一、古代国家
二、古代帝国
三、帝国主义和后殖民国家
四、现代国家苏联的诞生
五、超国家组织
第六节 地缘政治
一、地缘政治理论
二、战后两极世界的形成
三、冷战及其副产品
第七节 地缘政治新格局
一、冷战后新格局
二、弧形不稳定地区
三、主要冲突地带
四、中国的地缘政治背景
五、中国内部分离主义
推荐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景观及其解读
第一节 从空间到景观
一、空间与景观的连接
二、农业景观与乡村景观变异
三、文化景观
第二节 景观描述与解释
一、文本方法
二、背景方法
三、话语及其解读
四、符号及其解读
第三节 景观解读与创造
一、现代景观
二、后现代景观
三、地方营销
推荐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人地关系
第一节 自然观概述
一、宗教的自然观
二、环境哲学与政治观
第二节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
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
二、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环境变迁
一、能源需求对环境的影响
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三、地方性城市空气污染
第四节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的概念
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系统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低碳经济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推荐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①国际化视野,本土化实践,紧扣学科发展前沿;②以“空间”和“地方”为内核,融理论、方法与进展于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内容中,便于学习和查阅;③每章文后附推荐阅读材料及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和拓展学科视野;④教材版式采用双栏双色设计,易读性强《人文地理学导论》按人文地理学导论、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和人文地理学进展的三层次教学体系设计,是专门为本科生编写用于人文地理学教学的基础课程教材。全书围绕“空间”和“地方”这两个地理学的核心论题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人文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地缘政治和人地关系等内容,兼具可读性、趣味性和前沿性特点。全书按四条主线展开:①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②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③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④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联系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人文地理学导论》适用于大学本科生宽口径知识教学,也可作为从事地理学、地球科学、经济贸易、国际关系、社会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等专业教学和研究人员参考用书。【作者简介】顾朝林、张敏、甄峰、黄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