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桃花扇封面图

桃花扇

(清) 孔尚任, 著

出版社:三晋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对《桃花扇》加以评注。

书籍目录:

前言

孔尚任与《桃花扇》(代序)(陈杏初)

剧情梗概及主要人物

《桃花扇》小引

《桃花扇》小识

《桃花扇》本末

《桃花扇》凡例

《桃花扇》考据

《桃花扇》纲领

试一齣先声

第一齣听稗

第二齣传歌

第三齣哄丁

第四齣侦戏

第五齣访翠

第六齣眠香

第七齣却奁

第八齣闹榭

第九齣抚兵

第十齣修札

第十一齣投辕

第十二齣辞院

第十三齣哭主

第十四齣阻奸

第十五齣迎驾

第十六齣设朝

第十七齣拒媒

第十八齣争位

第十九齣和战

第二十齣移防

闰二十齣闲话

加二十一齣孤吟

第二十一齣媚座

第二十二齣守楼

第二十三齣寄扇

第二十四齣骂筵

第二十五齣选优

第二十六齣赚将

第二十七齣逢舟

第二十八齣题画

第二十九齣逮社

第三十齣归山

第三十一齣草檄

第三十二齣拜坛

第三十三齣会狱

第三十四齣截矶

第三十五齣誓师

第三十六齣逃难

第三十七齣劫宝

第三十八齣沉江

第三十九齣栖真

第四十齣入道

续四十齣馀韵

附录

孔尚任年谱简编

《桃花扇》研究主要文献

《桃花扇》名言警句

前言

中国戏剧文学是一座伟大的宝库,继元杂剧之后,传奇是明清时期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桃花扇》则是明清传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时势总是把伟大的人物及时地推向历史舞台。孔子的第64代孙孔尚任的出生与清王朝统一中国恰好是同一个时期,他是孔子后裔中最有成就的学问家之一,又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康熙皇帝励精图治、恩威并施,巩固了皇权,满族成为中国历史上在广大汉族地区建立政权的第二个少数民族。公元1684年,康熙巡视江南,冬季返京,途经山东曲阜,孔尚任被推荐讲儒经,那年他36岁,正值年富力强。康熙帝大为赏识,给予褒奖,任他为国子监博士。这使孔尚任感激非常。

孔尚任并未亲身经历明亡的痛苦,1686年他被派往维扬从事治河事宜期间,接触到了明朝遗民冒辟疆等人,明朝遗民自然发思古之幽情,南明王朝那许许多多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融人剧作家的脑海中。1689年返京后,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作,数易其稿,《桃花扇》终于在1699年问世了,时年为康熙三十八年,孔尚任52岁。当时,京城上演《桃花扇》真是盛况空前,甚至流传到边远地区。尽管孔尚任竭力回避正面描述清兵的武力征服,也用心良苦地用了曲笔,通过老赞礼之口,竭力歌颂清初的太平盛世,然而终因全剧歌颂抗清英雄,贬斥降清叛逆,清廷还是委婉地罢了他的官。

孔尚任写《桃花扇》的目的是让观众和读者知道:“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是为“惩创人心,为末世一救”的。他要揭示短暂到只有一年有馀的南明王朝败亡的历史教训。他认为南明灭亡是由于清兵南下和南明自身腐败的内外综合因素造成的。南明皇帝昏庸荒淫,只知醉生梦死,及时行乐;南明权臣马士英、阮大铖之流祸国殃民,一味贪恋钱色,卖官鬻爵,同时结党营私、报复清流(指东林、复社党人)。可见,昏君与奸臣组成的权力核心是不可能力挽狂澜、重振山河的。在南明内乱之时,左良玉气急身亡,在外患袭来之际,史可法只能独善其身、守义不辱、舍身尽忠而已。再说以陈定生、吴次尾等为领袖的复社文人,在政治上继承东林党人的主张,然而他们在“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的情况下,竞风花雪月,醉情歌舞。因此,康熙皇帝看了《桃花扇》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

《桃花扇》剧中的主人公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悲剧,因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及南明王朝内部忠奸斗争紧密结合,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艺术总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就使《桃花扇》成为一个无懈可击的有机体,情节曲折、感情强烈、寓意幽深、馀韵悠扬。在孔尚任看来,对“离合之情”只是“借”而已,而对“兴亡之感”才是“写”,“借”是从属的,“写”是主要的。可见,孔尚任的主观意愿是写历史,但不管他的初衷如何,《桃花扇》确实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桃花扇》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远远地超过了作者本人的认识水平,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伟大的作品就是这样,它不只是它所诞生的那个时代的辉煌,而且是永恒的辉煌。

伟大的精神并不一定是伟大人物的精神。

李香君出身地位低下,身世已不可考,从小被美丽善良的鸨儿李贞丽当做亲生女儿来抚养。复社领袖人物张天如、夏允彝等十分赞扬李香君色艺超群,苏昆生也是在复社文人声讨阮大铖后坚决离开阮家做了她的教曲师傅的。东林复社党人组成敢于和魏忠贤阉党势力斗争的清流文人团社,这样,它的社会影响也作用到了人来人往的秦淮妓院,自然也就潜移默化地感染了李香君,在她的心中形成了朴素的正义感。所以,当李香君得知“这些妆奁酒席,约费二百馀金,皆出怀宁(阮大铖)之手”,又听了杨龙友为阮大铖说情的一番诡辩,而侯方域对阮大铖竟生恻隐之心时,她义愤填膺地怒斥:“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官人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她毅然决然拔簪脱衣唱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这正是华夏几千年文明史一直倡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的真切体现。

本来侯方域梳栊李香君只是出于苦闷,为了排解忧愁而寻欢作乐,双方只是在才华和容貌上的互相倾慕。通过“却奁”一事,李香君给侯方域上了一堂正气课,使他幡然悔悟。他说:“那些社友平日重俺侯生者,也只为这点义气。”因此,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便牢固地建立在共同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上了,正如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礼教的共同思想基础上一样。在这一点上也只有《红楼梦》与《桃花扇》交相辉映,其他的儿女风情戏,则要逊色得多。

李香君被卷入南明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阮大铖在不得志时,想靠近复社文人,捞取政治资本。这点韬晦之计被李香君揭穿后,他气急败坏,伺机报复。崇祯帝煤山自尽后,他幸灾乐祸,“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马士英、阮大铖狼狈为奸,拥立福王为帝阴谋得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阮大铖必然迫害复社人士,也必然对李香君下毒手。他怂恿马士英强迫李香君嫁魏阉馀孽田仰时说:“当年旧恨重提起,便折花损柳心无悔。那侯朝宗空空梳栊了一番,看今日琵琶抱向阿谁?”当杨龙友为田仰撺掇此事时,李香君以死抗争,血溅诗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爱情的忠贞、对奸贼的抗争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场闹剧终由善解人意的李贞丽李代桃僵,杨龙友从中斡旋而蒙混了过去。《却奁》、《拒媒》、《骂筵》是塑造李香君性格的三场重头戏。南明弘光皇帝不顾国家安危,一味声色犬马、选优演戏。李香君冒名李贞丽被征人宫,马、阮在内廷审戏时,她故做不会演戏,马士英指责她“样样不会,怎称名妓”。当得以允许诉述心事时,她控诉道:“拆散夫妻惊魂进,割开母子鲜血涌,比那流贼还猛。”她指责皇帝“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南明不过是重蹈历史覆辙而已。她怒斥马士英、阮大铖奸贼“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那是祸国殃民的奸党乱了朝纲,而“俺青楼皆知敬重”的东林复社却受到压制。李香君大义凛然、爱憎分明,她与时代脉搏同起伏,她与乱世风云共命运,她的个人遭遇是悲惨的,她的精神境界是高尚的。

与李香君受马、阮集团迫害相并行的另一条线索是侯方域被迫害。他奔逃到史可法处,协助史可法调解四镇内讧未果,又随高杰北上防河。高杰被防河将领许定国所杀,侯方域颠沛流离,又被马、阮以清除复社文人逆党为由而监押,侯的遭遇是南明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

南明弘光帝及马、阮之流逃亡后,侯、李等也分别被营救而逃出宫中。侯、李在苦苦的等待中互寻踪迹。苏昆生带着侯、李婚姻信物桃花扇在苦苦地寻找侯方域,他们在船上相遇后桃花扇到了侯方域手中,侯不禁情思绵绵、感慨万端。桃花扇象征侯、李曾经的爱情,象征他们劳燕分飞的痛苦思念。他们在道观奇遇后,李深切地对侯说:“想杀奴也!”猛然间,张薇道士一声断喝,割断他们的情根,双双人山修道。

侯、李的归道意味着国家、民族和个人的不幸,他们无力挽救国家和民族的衰亡,也无力改变自己不幸的命运,或以死殉国、以死殉情,或人佛人道、苟活于世。《桃花扇》剧把这两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道家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成为最后的选择:躯体健在,精神死亡。

这结局似乎有些出人意料,相爱的人在颠沛流离之后好不容易相遇了,以常人的想像,他们应该团圆了;然而却又似乎是心甘情愿地分离了,这将意味着他们要忍受长期的痛苦的精神折磨。

以死殉情是中外最著名的悲剧主人公的结局:焦仲卿与刘兰芝、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精神死亡的也有先例,贾宝玉皈依佛门,侯方域、李香君入了道家。两者是相似的,无论肉体死亡还是精神死亡,都体现了悲剧艺术的原则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

《桃花扇》全剧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深沉的故国哀思和浓烈的亡国之痛,激发读者、观众怀念故国不做顺民而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腐败亡国的沉痛历史教训,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本书以康熙戊子刻本为底本,以兰雪堂本、暖红室本、梁启超注本为参校本,择善而从。因为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读本,故而未出校勘记。每一韵之后,有注释和短评。书末附有“孔尚任年谱简编”、“《桃花扇》研究主要文献”及“《桃花扇》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由于评注者水平所限,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诚望大方之家斧正。

评注者

2005年4月

内容摘要:

  本剧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经历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剧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明朝崇祯末年,南方政治中心南京尚在战乱之外,复社骨干人物侯方域心仪秦淮名妓李香君,并题诗宫扇赠予香君,遂有朋友杨龙友为其牵线,使二人结合。事后,发现侯方域所出之资,乃明末阉党馀孽阮大铖所助,李香君大怒,方域也受其激励而严加拒绝,于是复社与马士英、阮大铖等结仇更深。此时,武昌总兵左良玉被迫移兵就食南京,引起南都恐慌。侯方域因与左良玉为世交,乃修书劝阻。不意阮大铖竟诬方域内通左氏,迫使方域投奔在扬州督师之史可法。李自成陷京师,崇祯皇帝自尽,马士英、阮大铖力主迎立福王朱由崧,并因迎立之功而把持南明朝政,遂大肆逼害复社诸人,并强迫李香君作漕抚田仰之妾。香君不从,撞柱伤额,血染方域所赠宫扇。杨龙友怜之,采摘盆花,扭汁点染,遂成“桃花扇”,并由戏人苏昆生送于驻守黄河之侯方域。方域闻讯,恰值黄河失守,乃急急人南京寻找香君,不判香君已被选人宫中。侯也与吴应箕、陈贞慧等复社骨干人物被捕入狱。清兵南下,史可法抗击失败,见南明君臣已经弃城逃亡,乃自沉长江。方域、香君等也不约而同避难栖霞山。在白云庵相遇后,欲重续前缘,不料被道士张薇点破,并撕碎桃花扇,侯、李二人感悟,乃双双在山中修道。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桃花扇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9787545700169
如需购买下载《桃花扇》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太原出版单位三晋出版社
版次2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40 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桃花扇是三晋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37.2 的主题关于 传奇剧(戏曲)-剧本-中国-清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