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长期以来,一提起鲁迅,人们脑海里浮现的便是那个横眉冷对、金刚怒目的战士形象,“战士”几乎成了指称鲁迅的一个僵化的符号,让人们对鲁迅敬而远之。后来,大概是出于消解这一单调的战士形象的需求,坊间各种打着“真实鲁迅”招牌的小道消息、八卦文字也多了起来,许多人转而津津乐道于鲁迅的私生活,这不是真实的鲁迅形象。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爱恨情仇
一、祖父罹罪,家道中落
二、“母亲娶媳妇”
三、手足失和,相煎何急
重出江湖
一、弃医从文
二、消沉的“周树人”
三、铁屋中的呐喊
革命与金钱
一、清醒的金钱观
二、战士“斗智不斗力”
三、懂得休闲,懂得放松
四、人生观与生存哲学
身陷重围
一、吟罢低眉无写处
二、阵营内的矛盾
三、改造民族魂
四、“横站”
谁在吃人
一、狂人不狂
二、被吃的灵魂
三、阿Q的悲剧
祥林嫂之死
一、谁是凶手
二、鲁四老爷?婆婆?柳妈?
三、“我”
四、清醒的彷徨
鲁迅的当代意义根据在西北大学演讲整理
鲁迅是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根据在北京二中对东城区语文教师的发言整理
鲁迅思想研究变迁及其他
鲁迅性格分析三篇
一、伟大的二重性格
二、丰富的痛苦
三、痛心的偏激
大众文化与鲁迅根据在“乌有之乡”讲座整理
胡适与鲁迅另关于二者语言问题的回答
鲁迅诗文导读
《热风》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三闲集》
《二心集》
《伪自由书》
《南腔北调集》
《准风月谈》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二集》
《且介亭末编》
《集外集》
黑色的孤独与复仇
前言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题目?还是先从一件小事说起。一位同学告诉我,他看了在学校放映的电影《鲁迅》,非常感动。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也很不错,能拍成这样,是很不容易了。在拍摄过程中,编剧和导演曾经征求过我的意见,因此我注意到编剧的一个陈述,强调鲁迅“兼有‘儿子’、‘丈夫’、‘父亲’、‘导师’、‘朋友’等几重身份”,整部电影也是围绕这五方面来展开的,着重从日常生活中来展现鲁迅情感的丰富,同学们看了电影以后,觉得亲切而感人,这说明电影是成功的,它有助于年青一代走近鲁迅。但我可能受到鲁迅的影响,喜欢从另一面来看来想,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花了这么大的入力、物力来拍这么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难道仅仅在于告诉今天的观众:鲁迅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吗?”这其实就内含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问题:历史与现实生活中,我们中国并不缺少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但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呢?这正是我们所要问的:鲁迅对于现代中国,对于我们民族的特殊的,仅仅属于他的,非他莫有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在当下的思想文化界,鲁迅研究界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种倾向:在将“鲁迅凡俗化”的旗号下,消解或削弱鲁迅的精神意义和价值。这又显然与消解理想、消解精神的世俗化的时代思潮直接相关。
是的,鲁迅和我们一样:他不是神,是人,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鲁迅又和我们,和大多数中国人不一样:他是一个特别因而稀有的人。因此,我们才需要他。
这样说,强调这一点,不是要重新把他奉为神,重新把他看做是“方向”、“主将”、“导师”这些说法,恰恰掩盖了鲁迅真正特别之处。
鲁迅从来就不是任何一个现代思想文化运动的“主将”,无论是20年代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是30年代的左翼文学、文化运动,他都是既支持、参加,又投以怀疑的眼光。
鲁迅从来就不是,也从来没有成为“方向”,他任何时候(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成为“方向”,因为他对任何构成“方向”的主流意识形态,以至“方向”本身,都持怀疑、批判的态度。
而且,鲁迅还向一切公理、公意、共见、定论……提出质疑和挑战。画家陈丹青按胡塞尔的定义:“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个坏公民”,断定“不管哪个朝代”,鲁迅“恐怕都是坏公民”,这是确乎如此的:鲁迅就是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和“坏的公民”。
……
有人在贬低鲁迅的意义时,常常说鲁迅只有破坏,没有建设。他们根本不理解鲁迅思想本身就是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建设性贡献,是20世纪中国和东方思想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就具体操作的层面,在我看来,也很少有人像鲁迅这样为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积累而呕心沥血,这自然是否定者视而不见的。鲁迅早就说过:“我已经确切的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鲁迅是把这样的信念化作日常生活具体行为的。早在20年代,他就提倡“泥土”精神,提出“不要怕做小事业”。直到1936年去世之前,他还呼吁“中国正需要做苦工的人”。他自己就是文化事业上的“苦工”,仅1936年生命最后一段历程,他就以重病之身,编校了自己的杂文集《花边文学》、小说集《故事新编》,翻译《死魂灵》第二部,编辑出版亡友瞿秋白的《海上述林》,编印《插图本》、《百图》、《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还参与编辑《海燕》、《译文》等杂志。他的生命就是耗尽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具体琐细的小事情上,但他生命的意义,也就体现在这些在鲁迅看来对中国、对未来有意义的小事情上。这倒是显示了鲁迅“平常”的一面:鲁迅经常把他的工作,比作是“农夫耕田,泥匠打墙”,这正是表明了鲁迅精神本性上的平民性。这是鲁迅的平凡之处,也是他的伟大之处。在我们今天这个浮躁、浮华的、空谈的时代,或许我们正需要鲁迅这样的文化“苦工”。
孔庆东所开的课,最受追捧的是关于鲁迅研究的课,多次造成北大图书馆内《鲁迅全集》借阅一空。2006年央视“百家讲坛”开讲鲁迅,其大众化、当代化的研究视角,描绘出鲁迅世俗的一面,让鲁迅从“神坛”走向民间,引起国内外众多鲁迅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坛坛都是好酒。他抽烟、喝酒、看好莱坞大片;他既是青年的导师,也是溺爱孩子的父亲;他尖刻,却难掩智慧的幽默;他战斗,却决不做无谓牺牲!他,就是人间鲁迅! 孔庆东是北大学生们的最爱,他曾多次高票当选北大十佳教师,所开每门课堂堂爆满,其中关于鲁迅研究的课程最受追棒。他精彩的鲁迅研究课程,多次造成北大图书馆内《鲁迅全集》被借阅一空。2006年,孔庆东在央视“百家讲坛”正讲鲁迅,引起众多国内外鲁迅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他以大众化、当代化的视角看鲁迅,刻画出鲁迅生活世俗的一面。他舌如莲花,妙语迭出,毫不掩饰自己对鲁迅的顶礼膜拜之情,他评价鲁迅为“纵横十八年,天下无敌手,战士多智慧,独孤求败苦”。 翻阅全书,孔庆东对鲁迅“重出江湖”一章的讲述特别精彩。在老孔看来,埋头抄了十年古碑的鲁迅,就像是在深山古庙中潜心修炼的得道高人,在世事一无可为的情形下寂寞度日,只是用空负的一身绝学慰藉自己,然而他终于不能抵挡人世的呼唤,不能放弃自己的道德承担,毅然踏入风波险恶的江湖,虽然最终仍不免于寂寞,却给现代中国留下了不朽的传奇,而他自己的生命也在这中间得到了淋漓酣畅的释放:“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这也就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生命的大飞扬”,鲁迅是这么一个率性至情的人,用孔庆东自己的话来说:“鲁迅不是冷冰冰的一个简单的文化斗士,而是这么有人情味的一个人。”如此,鲁迅的人格魅力才真正地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简介】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人称“北大醉侠”。祖籍山东,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大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通俗小说研究。自1998年起以一本《47楼207》风行于世,此后的《井底飞天》均大受追棒。其文嬉笑怒骂,亦庄亦谐,飞流直下,痛快淋漓。有网友称,读孔庆东,“先是笑到要死,再是忙着深思”。40岁的孔庆东被评选为“北大十佳教师”之首,其《47楼207》、《黑色的孤独》和《口号万岁》等书一直畅销不衰,深受各界读者喜爱。媒体誉之为“北大的马克.吐温”、“北大醉侠”、“继钱钟书以来的真正幽默”,全国几十家电视台邀请其担任嘉宾,为当今影响最大的思想者之一。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正说鲁迅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孔庆东文集系列 | ||
9787229002312 如需购买下载《正说鲁迅》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重庆 | 出版单位 | 重庆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0000 |
正说鲁迅是重庆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6 的主题关于 鲁迅(1881~1936)-人物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