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店
十里店封面图

十里店

(加) 柯鲁克 (Crook,I.) , (英) 柯鲁克 (Crook,D.) ,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柯鲁克夫妇1948年春作为观察员,采访河北十里店村土改复查和整党运动的一部纪实性作品,翔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工作队深入发动农民的过程。

书籍目录:

>>> 《今日美国》2006年度好书 :不存在的女儿中文版前言

1982年中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到达十里店

第二章工作队来到十里店

第三章发动尚未翻身的农民

第四章党员的自我批评

第五章串连贫雇农

第六章寨上划阶级

第七章选举贫农团发起人

第八章宗派主义

第九章寨上评议党员

第十章群众评议党员

第十一章组织贫农团

第十二章建立贫农团

第十三章党和群众

第十四章建立农会

第十五章制服老虎

第十六章傅高林的问题

第十七章革命知识分子的一些思想问题

第十八章村人民代表大会和新的村政府

第十九章第二次划阶级

第二十章斗争对象

第二十一章丈量瘦地和肥地

第二十二章摘帽子

第二十三章模范家庭妇女成立了一个委员会

第二十四章查窟窿找补丁

第二十五章找更多的填窟窿的土

第二十六章填窟窿

第二十七章既往不咎

第二十八章民主领导的一些问题

第二十九章党支部面向未来

第三十章分配果实

第三十一章全村的总结

第三十二章工作队回村检查工作

第三十三章展望未来

附录张磐石同志给安岗同志的信

前言

将《十里店》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出版,使我们惊喜交集。一方面,我们感到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惶恐不安,因为,这将把两个西方人(一个加拿大人和一个英国人)所写的关于中国土地改革的书,给对这场运动了解得深刻得多的中国人民来评价。我们不禁想起一句英国的谚语来,“不要教你的祖母怎样煎鸡蛋”。我们是绝不敢“班门弄斧”的。我们只希望中国读者能指出其中的缺点和遗误之处。当然,如果某些内容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或者他们认为有价值的话,那就更好了。

写这本书,花了很长时间。如果没有许许多多中国同志孜孜不倦的帮助,要完成它是完全不可能的。这里,首先要感谢的是十里店的群众,他们是那样百问不厌地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另外,还有许多干部,从基层组织的同志到薄一波同志(他当时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杨秀峰同志(他当时是边区政府主席)、张磐石同志(他当时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主管武安九区的土改整党工作),以及其他许多同志,无法在此一一列出。

然而,我们必须提到的是由安岗同志(他当时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率领的主要由人民日报记者组成的土改工作队的同志们。还有外事训练班(现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前身外事训练班,当时设在靠近石家庄的一个小村子里)的教员和学生们,他们帮助我们翻译了大量的文件。在翻译工作中,我们要特别感谢李棣华同志(他当时是薄一波同志的英文秘书),他参加了农民和工作队召开的许多会议。他有时蹲在露天的石台上,有时坐在农民家里的小凳子上,把农民们太行口音很重的、我们根本听不懂的土话,流畅地译成地道的英语。

如果说,在有了所有这些帮助后,这本书还费了很长时间才写成的话,那么,出版它所花的时间就更长了。在中国刚刚解放的时候,七十年代出现在西方的那股“中国热”还不存在。这样一部书,即使是在最好的出版时机,也根本不会成为畅销书。这种风险,使最初的出版商望而却步。但是,他们同意出版以《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为题的关于十里店1937年至1947年(我们到达那年)这段历史的书。以后,又出版了我们写的《阳邑公社的第一年》(十里店后来成为该公社的一个大队)这本书。但是,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十里店》这本书,才是最有价值的。

多年来,这部书在英、美出版商手中辗转传阅,但无法出版,一直到引起了在纽约的众神书店工作的詹姆斯.佩克的注意后,才有了出头之日。他给了我们很大鼓励,但也提醒我们,尽管该书的手稿在过去几十年间曾经反复修改和重写,但要出版,仍需作进一步的修改,主要是要作大量的删节。

我们当时正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教学工作,于是,就冒昧地向他提出:“能否由你来作修改呢?”他与他的同事,特别是玛丽.巴尼特,欣然同意了。今天这部书能同读者见面,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他们的努力。

这一漫长的过程是很有意义的。1947年当我们从英国第一次进入中国解放区时,我们充满了幻想。初次接触这个“英勇的新世界”,真使我们为之目眩。经过三十多年后,我们才体会到了一些在这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但在1949年6月30日听广播毛泽东同志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中说到“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时,我们发笑了,当时我们认为:“他很谦逊,他是一位诗人。

这不过是写文章的辞令。”现在,我们对他当时的见解才开始有所理解:尽管土地改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个中国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更复杂的斗争仍在前面。

当把这本书呈献在中国人民面前时,我们看到,在经历了大搏斗的剧痛后,中国开始了新的长征。她面临着重建自己的经济,抵制道德败坏,恢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恢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所有优良传统,特别是在土改斗争中所执行的群众路线的传统的更加伟大的斗争。今天,我们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乐观情绪,这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乐观的态度比起1947年来,更为清醒、冷静并具有坚实的基础。因为它是以实事求是为根据的,而不是建立在曾经一度深深地禁锢了许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盲目信仰和夸夸其谈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这本书能对促进实事求是的报道态度,刻苦而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风气(没有这种态度社会进步是不可能的)作出一点微小的贡献的话,我们的努力,以及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中外朋友们的努力,也就算得到最好的回报了。

1980年11月于北京

内容摘要:

  《十里店》是国际友人柯鲁克教授夫妇于1948年春作为观察员采访河北十里店村土改复查和整党运动的记实性作品。作者翔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工作队深入发动农民的过程,反映了落实党的土改政策后,翻身农民的欢乐情绪,报道了消除左的割封建尾巴运动的消极影响的过程,以及整党后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崭新面貌……本书为其系列之一的《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专册,记述了由《人民日报》年轻的新闻记者组成的一支共产党工作队的经历。  《十里店》是一部不同于经济史和政治史的社会史,讲述的是普通民众的事,并且是由亲身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讲述的。《十里店(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追述了20世纪30年代十里店的村民们如何抵抗日本侵略者,保卫自己的村庄,协助八路军展开斗争;并讲述了后来他们又如何着手推翻旧的地主一雇农制度。《十里店(二)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是其续篇,记述了由《人民日报》年轻的新闻记者组成的一支共产党工作队的经历(《人民日报》的印刷厂当时就在邻村的一些窑洞里)。他们在十里店带领村民们开展两项群众运动。土改复查旨在解决一些人仍缺少土地的问题;整党工作则旨在改进十里店党支部的党风。书中记录了该工作队的苦和乐,挫折和胜利,艰辛和喜悦;也描述了男女老少村民们是如何响应这场运动的。他们中有犹豫不定的,也有满腔热情的。书中也提到了在那风云变化的1948年他们自己给十里店带来的种种变化。  本书为《十里店(二)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作者简介:  大卫.柯鲁克,1935年加入英国共产党。曾参加西班牙内战中的国际纵队英国旅作战。1940年在中国成都与生于成都的加拿大传教士之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硕士伊莎白相识相爱。随后二人在伦敦结婚,伊莎白加入英国共产党。1947年,柯鲁克夫妇由英国共产党介绍回到中国,对中共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进行调查研究。夫妻俩在河北武安县十里店村深入生活,采访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来写成了极有社会学价值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与《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被英国许多社会学教师指定为学生必读书。1948年,应中共方面邀请,柯鲁克夫妇留在中国帮助培养外语人才,成为参加创办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最早的外籍教师。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十里店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8069282
如需购买下载《十里店》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十里店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711.55 的主题关于 纪实文学-加拿大-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