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体制与国际贸易波动
外贸体制与国际贸易波动封面图

外贸体制与国际贸易波动

马晓野,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3

定价:

书籍简介:

本书以作者在北大的经济学博士论文为基础。书中对新中国建立以后到加入WTO以前的中国外贸政策进行了系统回顾,在此基础上,运用国际上先进的动态宏观经济理论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波动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检验。

作者介绍:

马晓野,现任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院长,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作者曾在国家海关总署,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任职20年,是中国1984年第一批派驻瑞士日内瓦“关税及贸易总协定”(WTO的前身)的四人观察小组成员之一。 作者以驻一线外交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国际贸易体制及贸易政策回顾(1949—2000年) 第一节 实行统制贸易政策(1949-1953年) 第二节 计划经济时期实物交换、调剂余缺理论指导下的外经贸政策(1953-1979年)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外经贸政策的变化(1980-2000年) 第四节 体制改革与政策设计 第五节 宏观改革 第六节 微观改革第二章 经济转轨与开放过程中对经常账户的管理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宏观经济波动与中国国际贸易 第三节 经常济性账户的管理政策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若干经验第三章 中国的国际贸易波动初步分析(1980—2000年) 第一节 贸易波动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对进出口波动的经济学阐释

第一章 中国的国际贸易体制及贸易政策回顾(1949—2000年) 第一节 实行统制贸易政策(1949-1953年) 第二节 计划经济时期实物交换、调剂余缺理论指导下的外经贸政策(1953-1979年)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外经贸政策的变化(1980-2000年) 第四节 体制改革与政策设计 第五节 宏观改革 第六节 微观改革第二章 经济转轨与开放过程中对经常账户的管理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宏观经济波动与中国国际贸易 第三节 经常济性账户的管理政策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若干经验第三章 中国的国际贸易波动初步分析(1980—2000年) 第一节 贸易波动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对进出口波动的经济学阐释 第三节 进出口贸易的波动特征及其体制根源 第四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贸易波动(1979-1984年) 第五节 1986年中国国际贸易开始剧烈波动前的高涨期及其原因分析 第六节 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轮“三年承包期”间,贸易波动的经济和政策原因分析(1986-1989年) 第七节 治理整顿与经济复苏(1990-1993年) 第八节 1994年以取消外汇双轨制为中心的改革对贸易的影响 第九节 宏观经济的软着陆(1995-1996年) 第十节 通货紧缩和“双顺差”对贸易波动的影响 第十一节 小结 第四章 国际贸易波动分析的理论文献回顾 第一节 单方程估计方法 第二节 结构模型估计方法 第三节 Obstfeld-Rogoff模型 第四节 Kraay-Ventura模型 第五节 Prasad模型 第六节 简要评论第五章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局部均衡分析 第二节 一般均衡分析 第三节 连续时间动态系统中的财政政策与贸易政策第六章 中国国际贸易波动的实证分析第七章 结语附图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对新中国建立以后到加入WTO以前的中国外贸政策进行了系统回顾,在此基础上,运用国际上先进的动态宏观经济理论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波动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检验。 本书适合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研究者作为参考用书,也可供贸易政策决策者阅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外贸体制与国际贸易波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2074489
《外贸体制与国际贸易波动》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外贸体制与国际贸易波动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752 的主题关于 对外贸易政策-研究-中国 ,对外贸易-经济波动-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