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长江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18.0
本书集结了作者的多篇科普文章,分为:天文趣谈、气象趣谈、生物趣谈、趣谈灾害、趣谈文化、地理趣谈、乡土风情等七个部分。文字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天文趣谈
认识太阳
日食漫谈
话说金星
漫话火星上的“人”
漫谈卫星
月球上的海洋
虎视眈眈的近地天体
气象趣谈
气象经济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商品购销需要考虑气象因素
天气预报保健参谋
冒险不等于蛮干探险别忘了气象
话说长江流域的气象城
与气象有关的节日
欧洲为何热死人
信鸽归巢与天气
候鸟迁飞与气象
动物的繁殖行为与气象
蝗灾的形成与气象条件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缘何最先遭到破坏
撩起雷电的面巾
厄尔尼诺是怎么回事
拉尼娜现象综述
侃侃台风
夏日话龙卷
雾灾漫谈
一分为二说寒潮
飓风的两重含义
地理趣谈
解读潮汐
洋流与人类生活
百年海事小插曲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漫谈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水——人类社会的命脉
大漠中的生命之源
我国的城市为何喊干渴
长江之水何处来
漫谈长江大桥
漫谈长江支流上的水电站
漫话长江矶头
春季预防室内返潮
大洋深处有甜岛
大洋岛国猎奇
岛国印度尼西亚之最
富甲一方的袖珍国
世界金属之都
世界贫穷人口漫谈
石油——黑色的悬念
死亡之海漫谈
面积越来越大的沿海国
在俄罗斯猎奇
省级行政区之最
我国四个著名的矿产地
我国的药都
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三大障碍
“中国光谷”为何落户武汉
祖国大川多名岛
白银盘里一青螺
游大宁河小三峡
黄金ABC
身边的黄金——垃圾
地名资源故事三则
校园环境三忌
结合生活实际巧讲环境问题
浅谈知识经济对地理教育的影响
文化趣谈
炎黄子孙的特征
南国何以多娇娃
茶与自然环境
国旗上的环境知识
我国姓氏中的环境知识
地理环境与中国民歌
民族乐器中的环境知识
地理环境与我国各地的拉奏乐器
民间舞蹈中的环境知识
梅雨文化漫谈
云南十八怪
陕西风俗八大怪
灾害趣谈
我国海洋灾害面面观
波翻浪卷说海啸
海岛火山漫谈
宝岛为何多地震
渤海多事之秋为哪般
历史上的长江洪灾
长江现代环境灾害及其成因
'98长江洪水为什么不能称特大?
我国地质灾害扫描
“挖”出来的自然灾害
地下烈火毁“乌金”
形形色色的雪灾
蝗灾中的商机
影响人类未来的三大环境武器
未来战争的导火索
生物入侵所带来的难题
形形色色的核事故
小心生活中的隐性杀手
浅谈地理课中的生存教育
生物趣谈
诗中杜鹃为何啼
国旗上的动物
海上动物方舟
海外动物节漫谈
田螺的贝壳为何呈旋转状
鱼殇
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动物——白暨豚
古老的社群性昆虫——白蚁
哺乳动物中的滑翔能手——鼯鼠
最高的动物——长颈鹿
我国最濒危的动物——黑冠长臂猿
化敌为友说“小龙”
黄鳝趣谈
大地的精灵——黄鼠狼
昆虫中的活化石——蟑螂
江汉平原上的“野鸡”
鲸类——重返海洋最成功的动物
澳大利亚的“森林王子”——考拉
剧毒的昆虫药材——斑蝥
蚂蚁
企鹅之谜
认识老鼠
热带稀树草原上的杀手——狮
说燕
说兔
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
五毒之首话蝎子
翼展最长的海鸟——信天翁
绝境逢生话朱鸱
一身是宝说家蚕
蜘蛛趣味知多少
你认识蜜蜂吗
说虎
海洋话虎
一身是宝说乌龟
寿命最长的动物——海龟
保护大海龟,各国在行动
我国江河湖海中的huang鱼
北冰洋沿岸动物中的“三霸”
动物世界里的懒汉们
天鹅洲
漫淡“牛国”
巧救白胸苦恶鸟
海洋中名不副实的动物
悲惨的“旅行结婚”
聪明绝顶的动物
形形色色的动物斗
动物习性与海战战术
古人的“特种部队”——动物兵
海南椰子四季香
银杏
植物与环境漫谈
乡土趣谈
百里洪湖何时成
梁子湖——武昌鱼的故乡
何谓荆楚大地
万里长江第一堤——荆江大堤
荆江之险从何来
牛轭湖是怎样形成的
决口河——东荆河
江汉平原涝灾探因
三国名吃遍荆州
湖北稻米五朵花
溶洞遍湖北
神农架的燕子洞
楚江锁钥——半壁山
天门三宝
湖北天气有哪三怕
荆州和沙市的兴衰与交通
《胡龙成科普作品选 环境与人趣谈》是由长江出版社出版的。 《胡龙成科普作品选 环境与人趣谈》是一本介绍环境与人的科普类读物。《胡龙成科普作品选 环境与人趣谈》中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有关天文、气象、生物、灾害、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奇闻逸事,内容丰富多彩,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文字通俗易懂,文笔生动,语言流畅,有多篇文章被列为中学生必读或作为科技文阅读的素材,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读者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寻找快乐!【作者简介】胡龙成,中学地理特级教师。多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在全国60多家报刊中发表400余篇科普和教学、教研文章,80多万字,部分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转载或被其他学者引用。编著《动物与环境》,主编了《地理课外活动手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与人合编《湖北地理》、《巧用动物治百病》等10多本科普读物、乡土教材和教学用书。发表在《自然与人》杂志上的“炎黄子孙的特征”一文获第六届全国十家科普期刊优秀作品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