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6
定价:80.0
本书的特色在于作者指出对地图史料的发掘应当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一系列地图,而不是单幅地图,发现一些文献资料难以发现或者不能发现的内容。第二,从舆图自身的特点出发,发掘其中蕴含的深层次内容。第三,将地图作为一种知识载体进行研究。
第一章 导言——研究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传统舆图的整理、编目与出版
第二节 中国地图学史的构建以及传统舆图的研究视角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对“制图六体”和“计里画方”的重新评价
第一节 对“制图六体”在中国地图绘制史中影响力的分析
第二节 对“计里画方”在中国地图绘制史中地位的重新评价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全国总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来源
第一节 《禹迹图》的绘图数据和绘图方法
第二节 《广舆图》的绘图数据和绘图方法以及对《广舆图》在中国地图史中地位的重新评价
第三节 利玛窦传入的世界地图以及康雍乾时期的大地测量和地图绘制对中国传统地图绘制的影响
第四节 其他中国古代全国总图和政区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来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古代城市舆图的绘制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城市舆图研究综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舆图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其他类型舆图的绘制方法
第六章 直线距离还是道路距离——现存全国总志和地方志中所记“四至八到”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四至八到”的概念及其发展
第三节 宋元方志中所记“四至八到”的性质
第四节 《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和《元丰九域志》中的“四至八到”
第五节 明清方志中的“四至八到”
第六节 明清时期地理总志中的“四至八到”
第七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应当重新构建的中国地图史
附录一 评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
第一节 《中国地图学史》的内容介绍
第二节 对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的评价
附录二 中国传统舆图绘制年代的判定以及伪本的鉴别
附录三 “科学”与“非科学”。“客观”与“主观”——被误读的中国传统舆图
参考文献
近代以来王庸等学者构建的中国地图学史基本上认为中国传统舆图的绘制注重追求绘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这 一研究框架之下,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中国古代地图“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具体体现和发展过程,在研究内容上则主要关注那些能体现这种准确 性和科学性的地图和绘图方法,同时那些体现了准确和科学的地图则被认为是“好”的地图,代表了中国古代地图发展的主流,而那些不准确、缺乏科学性的地图虽 然没有被认为是“坏”的地图,但通常也被认为不如那些“好”的地图,甚至在某些研究者眼中与“好”的地图相比是一种倒退;对于具体地图的研究而言,研究的 重点除了绘制内容之外,更多的是揭示这些地图所体现的“准确”和“科学”,因此探讨地图的比例尺、符号等数理要素成为很多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 但形成反差的是,至今为止却很少有学者对传统认为代表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技术的绘图方法和理论,如“计里画方”和“制图六体”的实际影响力和实际使用情况 进行具体分析;对于那些传统认为绘制准确的地图,如《禹迹图》和《广舆图》也极少有学者具体分析它们使用的绘图数据和绘图方法。这样一来以往构建的以追求 “准确性”和“科学性”为目标的中国地图学史的基础并不牢固。简言之,中国传统舆图的绘制方法和绘图数据是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 基于此,本成果对以往研究中所忽略的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方法和绘制数据进行了分析,对一些传统认为代表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科学性”的绘图理论、方法和地 图的影响力或者准确性进行了重新评价,并最终认为以往构建的中国古代地图学史可能存在根本性的错误.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非科学”的中国传统舆图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75040 如需购买下载《“非科学”的中国传统舆图》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8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00 | 印数 | 1200 |
“非科学”的中国传统舆图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92.6 的主题关于 历史地图-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