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加
资本加封面图

资本加

朱军, 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对“耐克公司美国职员创造的利润等于1644个中国打工妹创造的利润”这样一个现象,抽丝剥茧地分析了从产品价值组成到商品价值实现的全过程细节,并模仿马克思的《资本论》分析方法,提出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公司的知识增量这一观点。

作者介绍:

朱军,资深律师、专利代理人,主攻知识产权与股权法律事务,入律师行前有十余年企业管理与投资实践,对知识(创新)资本化有深度研究,擅长知识产权诉讼与代理、无形资产结构设计、战略隐患诊断、公司转型与继承、公司创设、风险投资、收购兼并、融资扩股等。有关本书问题探讨,请发

书籍目录:

序言

第1章 为什么1个美国职员相当于1644个中国打工者

一、概念的提出--耐克鞋案例

二、倍数劳动与微笑曲线

三、几个次生概念

四、从个别到广义的推导

五、知识产权保护是倍数劳动的前提

六、服务类倍数劳动

七、艺术类倍数劳动

第2章 富裕的真谛?--相对剩余价值论

一、知识经济起源于相对剩余价值

二、《资本论》前提的几大变化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定量推导

四、中国宏观政策选择:向上还是向下的竞争

第3章 相对剩余价值源于知识积累

序言

第1章 为什么1个美国职员相当于1644个中国打工者

一、概念的提出--耐克鞋案例

二、倍数劳动与微笑曲线

三、几个次生概念

四、从个别到广义的推导

五、知识产权保护是倍数劳动的前提

六、服务类倍数劳动

七、艺术类倍数劳动

第2章 富裕的真谛?--相对剩余价值论

一、知识经济起源于相对剩余价值

二、《资本论》前提的几大变化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定量推导

四、中国宏观政策选择:向上还是向下的竞争

第3章 相对剩余价值源于知识积累

一、需求创造知识

二、制鞋公司的知识组成

三、公司组织的两种类型

四、学习型组织的驱动与进化

第4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之一--“因谁而生”

一、全面计划经济的前提是一穷二白

二、发达国家也有计划经济

三、计划经济的逻辑弱点

四、马斯洛理论和需求异质化

五、需求满足的阶层收入分析

六、奢侈品消费心理--与众不同

七、群体消费观与文化

第5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条件之二——“我是谁”

一、一种超市品牌现象

二、品牌的历史起源

三、品牌功能的两重性

四、品牌与广告

五、品牌群:顶层设计与消费者分类

第6章 公司这点事儿

一、公司定义及属性起源

二、公司本质上是一场商业婚姻

三、公司首先是一种有形共同体

四、公司是一种资本复合体

五、公司是一个知识复合体

六、公司是创新知识的复合体

七、公司是知识产权复合体

八、公司相对剩余价值源于公司知识增量

第7章 企业就是一棵树--仿生树观点

一、企业DNA

二、创业种子

三、光合作用--知识增量

……

第8章 公司首要任务——商业模式确定

第9章 盈利模式专利化——网络商业策略

第10章 公司风险管理

第11章 公司创新管理

第12章 无形资产的形成、分类与管理

内容摘要:

《资本加:论相对剩余价值的秘密》是作者近八年来工作和思考相结合的结晶,理论上融合7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论、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发展论,透过对“耐克公司单个本土职员创造的利润等于1644个中国打工妹创造的利润”这种现象,抽丝剥茧地分析了从产品价值组成到商品价值实现的全过程,并模仿马克思的《资本论》分析方法,提出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公司的知识增量这一观点。

  为了说明上述抽象的理论,笔者用DNA仿生树、光合作用、年轮、根系、知识能等生物学概念对公司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进一步阐述相对剩余价值源于公司无形(知识)资产积累的观点,这种知识积累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以商业模式为框架的,用一种类似于年轮增长的方式,逐步隐性或者显性地沉积在公司组织中。

编辑推荐:

《资本加》包含两层意思:公司不仅是各种资本包括人、财、物、信息、企业家等要素的“加和”组合,而且还是资本循环“增值”过程的平台。本书研究的就是“加和”及“增值”两类细节。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资本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8056739
如需购买下载《资本加》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华夏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 232 印数 1045

书籍信息归属:

资本加是华夏出版社于2012.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014.39 的主题关于 相对剩余价值-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