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封面图

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属艺术类图书,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经典著作,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

书籍目录:

自序

三版自序

第1章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第一节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

第二节孔子与音乐

第三节孔子乐教传承的典籍  《乐论》与《乐记》的若干考证

第四节音乐中的美与善

第五节仁与乐的统一

第六节音乐在政治教化上的意义

第七节音乐与人格修养

第八节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

第九节孔子对文学的启示

第十节孔门艺术精神的转经与没落

第2章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  庄子的再发现

第一节问题的导出

第二节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

第三节美、乐、巧等问题

第四节精神的自由解放  “游”

第五节游的基本条件  无用与和

第六节心斋与知觉活动

第七节艺术精神的主体  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

第八节心斋的虚、静、明

第九节心的主客合一

第十节艺术的共感

第十一节艺术的想象

第十二节庄子的美的观照

第十三节庄子艺术的人生观、宇宙观

第十四节庄子艺术的生死观

第十五节庄子艺术的政治观

第十六节庄子的艺术创造

第十七节庄子的艺术欣赏

第十八节结论

第3章释气韵生动

第一节前言/105

第二节书(字)与画的关系问题/107

第三节玄学的推演及人伦鉴识的转换/110

第四节由人伦鉴识转向绘画  传神与气韵生动/116

第五节谢赫在画论中的地位问题/118

第六节气与韵应各为一义/120

第七节气韵的气/122

第八节气韵的韵/125

第九节气韵兼举的意义/133

第十节气韵向山水画的发展/137

第十一节气韵与生动的关系/142

第十二节气韵与形似问题/145

第十三节气韵在创造历程中的先后问题/156

第十四节气韵的可学不可学问题/159

第4章魏晋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

第一节由人物向山水/165

第二节山水与文学/168第三节由《世说新语》看玄学与自然/170

第四节最早的山水画论  宗炳的《画山水序》/174

第五节王微的《叙画》/179

第5章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

第一节山水画之停滞与发展/185

第二节水墨山水画的出现/189

第三节杜甫的题画诗/192

第四节唐代文人的画论/194

第五节张彦远的画论/199

第6章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

第一节荆浩著作的著录情形/205

第二节《山水诀》《山水论》《山水赋》的混乱/207

第三节另一部《山水诀》的问题/209

第四节荆浩的《山水诀》即《笔法记》/211

第五节《笔法记》校释/217

第7章逸格地位的奠定  《益州名画录》的研究

第一节宋初山水画的完成/227

第二节《山水松石格》的问题/229

第三节《益州名画录》的若干问题/230

第四节逸格的最先推重者/232

第五节所谓逸格/233

第六节从能格到神格/237

第七节逸的把握/239

第八节由人之逸向画之逸/242

第8章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结  郭熙的《林泉高致》

第一节郭熙的生平/245

第二节郭熙对山水画的评价/248

第三节精神的陶养/250

第四节内外交相养/252

第五节穷观极照下的山水形相/254

第六节选择与创造/257

第七节观照时的远望/259

第八节形与灵的统一  远的自觉/260

第九节向平远的展开/264

第十节创作时精神的专一精明/265

第9章宋代的文人画论

第一节山水画与欧阳修的古文运动/269

第二节苏氏兄弟/273

第三节黄山谷/285

第四节晁补之的“遗物以观物”/293

第10章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

第一节南北分宗的最先提出者/295

第二节对分宗说批评的反批评/300

第三节董其昌的艺术思想/311

第四节南宗的诸问题/318

第五节赵松雪画史地位的重估/329

第六节北宗的诸问题/338

第七节结论/353

附录一中国画与诗的融合  东海大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讲稿

附录二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附后记)附录三张大千《大风堂名迹》第四集王诜《西塞渔社图》的作者问题

附录四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补志

附录五“兰亭争论”的检讨

附录六兰千阁藏褚临《兰亭》的有关问题

附录七溥心畬先生的人格与画格当我着手写这部书的时候,正是许多人标榜以抽象主义为中心的“现代艺术”的时候。现在这种声音似乎比较微弱了。艺术到底走到什么地方去,三十年来,他人是在摸索,而我们则在模仿;摸索者多已感到空虚,模仿者也应有些迷惘。我觉得大家应当暂时放下“传统”、“现代”这类硬壳子的招牌,先下一番功夫,了解传统、现代、有关艺术的说明,到底是些什么意义。就我的浅陋所及,在理论方面,西方自康德起,是美学家走在艺术家的前头。我国三百年来,因过分重视笔墨趣味而忽视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生意境,以致两皆堕退,尤以画论方面的堕退为甚。当代名家中,只有白石老人,拈出一个“静”字,为真能道出他的体验所至,接触到艺术中某一方面的真实。画家的心中,若填满了名利世故,未留下一片虚灵之地,以“罗万象于胸中”,而欲在作品中开辟境界,抒写性灵,恐怕是很困难的事。这部小著,假定能帮助读者,带进古人所创发的“心源”,而与其互相映发,使自己的作品出自此种根源之地,则天机舒卷,意境自深,或者是一点小小的贡献。

1973年元旦徐复观自序于九龙寓所

内容摘要:

  徐复观深入研究庄子讲的学道、体道及成道的境界,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中国艺术精神》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这本书与他的《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已成为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必读的经典”。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
作者简介:  徐复观(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湖北浠水人。徐复观在抗战时期曾师事熊十力,接受熊十力“欲救中国,必须先救学术”的思想,从此下决心去正从学。其为学不喜行而上学的哲学,以为探讨中国文化不能离开具体平实的现实世界,着重于历史时空中展现的具体世界。徐复观在先秦两汉思想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主张要在中国文化中找出可以和民主衔接的内容,力图揭示历史上个人主义与专制政体、道德与政治的对立和冲突。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认为儒家思想在长期专制压迫下必然回歪曲和变形,说明专制政体压歪和阻遏了儒家思想的正常发展,却不能说儒学就是专制的“护符”。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始于殷周之际,以人性论为其主干,而孔、孟、老、庄及宋明理学家的人性论就是中国人性思想的主流。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艺术精神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艺术论丛
9787563363742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艺术精神》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桂林出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艺术精神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12 的主题关于 艺术-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