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10
定价:135.0
本书作者从社会特质与统制体制之关系,官僚人才的来源与训练,官僚体制运作的特色,官僚士人的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论述秦汉时期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是如何出现及运作的,并力图说明,在那个“天地间之大变局”当中,某些不变或变动不那么剧烈的部分,却可能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更为根本的“底色”。
秦汉的律令学一一兼论曹魏律博士的出现
一、引言
二、秦代的律令学
三、汉代的律令学
四、律令学的没落与曹魏以降律博士的出现
五、结语
从安土重迁论秦汉时代的徙民与迁徙刑
一、“民之于徙,甚于伏法”
二、鼓励徙民的措施
三、迁徙刑与“圣恩”
四、结论
附录:论迁徙刑之用与肉刑之不复
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重论秦汉的刑期问题
一、系城旦舂六岁
二、“偿日作县官罪”
三、刑期制出现的背景
四、结论
月令与西汉政治一一从尹湾集簿中的“以春令成户”说起
一、秦政与月令
二、昭、宣以前的月令与政治
三、元、成以降的月令与政治
四、“以春令成户”渊源试论
五、结论.
月令与西汉政治一一重读尹湾牍“春种树”和“以春令成户”
一、春种树
二、以春令成户
三、自我检讨
试释汉代的关东、关西与山东、山西
一、引言
二、关东、关西、山东、山西名称的出现
三、关东、关西、山东、山西四词在汉代的用法
四、汉代关东、关西或山东、山西的范围
五、结语
附录:《试释汉代的关东、关西与山东、山西》补正
汉代案比在县或在乡?
从出土资料看秦汉聚落形态和乡里行政
中国古代的地图
从“如故事”和“便宜从事”看汉代行政中的经常与权变
从简牍看汉代的?政文书范本——“式”
湖南龙山里耶和号秦牍的文书构成、笔迹和原档存放形式
汉代书佐、文书用语“它如某某”及“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责寇恩事”简册档案的构成
略论汉代护军的性质
从居延简看汉代军人的若干人事制度
汉代边塞军队的给假、休沐与功劳制——读《居延新简》札记之二
汉代边塞吏卒的军中教育——读《居延新简》札记之三
汉代《苍颉》、《急就》、八体和“史书”问题——再论秦汉官吏如何学习文字
汉代中国与罗马帝国军队的特色
秦汉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如何出现?又如何运作?和世界其它古代文明相较,这套体制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经验中的一大特色。过往学者每每从春秋战国这“天地间一大变局”的角度出发,强调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各方面的剧变。注意变化,有时不免会忽略了其中的不变,或变化不是那么剧烈的部分。这些部分有的反而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更根本的“底色”。《天下一家》和《治国安邦》两本著作主要关注的就是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社会特质和统治体制之间的关系、官僚人才的来源与训练、官僚体制运作的特色和官僚士人的价值观。
过去一个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以时代、课题,或以材料区分,有所谓的断代史、专史,又有出土文献学、简帛学、敦煌学等等;中国史和外国史更是楚河汉界,互不相通的两大营垒。这样的专业分工造成研究上“囿于一隅”的现象,课题和视野都为之割裂、窄化和浅化。作者在长期对秦汉史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致力学习秦汉的简帛和图像资料,除了步武前辈,也试图探究新的课题,利用新的方法或工具,摸索新的可能。《地不爱宝》和《画为心声》主要收录的就是这两方面的论文。
——邢义田先生是台湾中研院院士,学问深厚,中外驰名。这是他第一次将所有作品结集出版,为我国史学界、尤其秦汉史学界,提供一精神食粮的盛宴。
——在研究的方法上,作者有意识地打破专业领域的界限、打破使用材料的界限、打破中外历史的界限,注意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多种资料的联系综合、中西历史的对照比较,视野开阔高远,材料厚实多样,理念新颖科学,对大陆学者颇多借鉴意义。
——摸索居延汉简研究的新课题、新手段,为简牍研究?供崭新的思考和路径;对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的研究,为秦汉史研究别开生面,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