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2.0
本书就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女子教育与现代女性诞生及其“书写”等问题, 加以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辨。
引言 一 立论缘起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结构框架及研究方法第一章 历史沿革:从“学堂”到“学校” 一“初级师范”时代(1908-1919) (一)“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时期(1908——1912) (二)“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时期(1912-1919) 二“高等师范”时代(1919-1924) (一)超贤妻良母主义——“女高师”要旨 (二)改革中行进——“女高师”校政 (三)独立张扬——“女高师”学生第二章 教改的推进:陈中凡、许寿裳与女高师 一 陈中凡与女高师 (一)“驱方运动”
引言 一 立论缘起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结构框架及研究方法第一章 历史沿革:从“学堂”到“学校” 一“初级师范”时代(1908-1919) (一)“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时期(1908——1912) (二)“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时期(1912-1919) 二“高等师范”时代(1919-1924) (一)超贤妻良母主义——“女高师”要旨 (二)改革中行进——“女高师”校政 (三)独立张扬——“女高师”学生第二章 教改的推进:陈中凡、许寿裳与女高师 一 陈中凡与女高师 (一)“驱方运动” (二)革新文科 二 许寿裳与女高师 (一)改革“组织系统” (二)广聘名校师资 (三)重视图书仪器设施建设 (四)筹划“女子大学” (五)去职第三章 新思潮的传布:《新青年》同人与女高师 一 蔡元培与女高师 (一)立学立业立人格 (二)提倡“白话文” (三)解说“学生自治” 二 胡适与女高师 (一)《新青年》主将蜚声异常 (二)“李超”事件 (三)《晨报》启事 三 李大钊与女高师 (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 (二)以深切热烈的政治情怀引导学生 四 周氏兄弟与女高师 (一)相继“西席”女高师 (二)先后宣讲女高师 (三)在“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事件中第四章 “独立人格的生活”:校园“新女性” 一 在新思潮的激荡中觉醒 (一)质疑传统“妇德” (二)肩领女子责任 ……第五章 “言说”自我的开始:女高师校园“书写”结语图表索引参考文献后记
本书所谓“新教育”,指萌动于洋务运动雏形于晚清新政发展至民国初时富于变革性的教育样态;所谓“新女性”,具指五四时期经历“新教育”淘洗,以其鲜明的主体自觉迥异于传统女性的新知识女性。北京女高师,作为中国最早的国立高等女子学府,得领五四新文化运动风气之先,对于现代女子教育发展、五四知识女性成长及其现代女性书写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本书以“新教育·新女性:北京女高师研究”为题,通过大量相关史料的梳理,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对其丰富的历史内涵进行了充分揭示,即 :(一)作为近代“新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女子教育的勃兴与发展,是北京女高师及其一代“新女性”脱颖而出的重要背景。(二)五四时期的“北大新文化”势力的作用,是北京女高师得以成为全国“女子文化中心”的关键,对于新一代知识女性成长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三)作为“五四”一代知识女性女高师学生,具有鲜明突出的人格独立意识、立学立业意识、时代忧患意识。(四)五四文学革命的感召和《新青年》同人的激励,北京女高师校园“书写”极其活跃(五四女作家群中半数以上有着该校教育背景),其书写内容及其书写本身,无不彰显着五四运动洗礼下新一代知识女性的精神特质。本书适于文学史、教育史、妇女史等专业研究机构与学习者收藏与阅读。
作为中国最早的国立高等女子学府,得领五四新文化运动风气之先,对于现代女子教育发展、五四知识女性成长及其现代女性书写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新教育·新女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65638 如需购买下载《新教育·新女性》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新教育·新女性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776-092 的主题关于 妇女教育-教育史-研究-北京市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