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85.0
本书是大型思想史丛书之一。宋元卷分子学篇、理学篇、社会篇、宗教篇、格致篇,总结梳理了宋元时期中国思想学说的发展概况。
第一篇社会篇
第一章宋元社会与士林风气
第一节宋元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节宋元士林风习的嬗变
第三节宋元士大夫风习对思想学术的影响
第二章宋元的文化风尚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一节民间神鬼信仰与巫术
第二节婚丧礼仪习俗
第三节风水术的风靡
第三章宋元的社会生活及其思想内涵
第一节服饰风尚
第二节饮食风尚
第三节饮酒、饮茶风气的盛行
第二篇理学篇
第一章理学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一节关于“理学”之名
第二节理学的思想文化背景
第三节理学的学术特征
第二章周敦颐濂学
第一节《太极图说》的理学思想
第二节《通书》的理学思想
第三章张载及其关学
第一节关学源流
第二节“太虚即气”的天道论
第三节心、性、诚、礼的人道论
第四节《西铭》的天人一体论
第四章邵雍象数学
第一节先天之思
第二节象数之学
第三节“观物”之术
第五章二程洛学
第一节天理论
第二节人性论
第三节修身工夫论
第六章胡宏、张杭的湖湘学派
第一节湖湘学派的思想特色
第二节胡宏的理学思想
第三节张枝的理学思想
第七章朱熹闽学
第一节天理论
第二节心性论
第三节致知论
第八章陆九渊及象山学
第一节陆学渊源
第二节陆九渊的学术宗旨及主要思想
第三节朱、陆学术异同辨析
第九章元代的理学
第一节元代理学的概述
第二节北方理学家许衡
第三节南方理学家吴澄
第三篇子学篇
第一章宋初诸儒的思想学术
第一节范仲淹、欧阳修对宋学的开创作用
第二节“宋初三先生”的思想学术
第三节李觏的思想学术
第二章涑水之学
第一节司马光的哲学、政治思想
第二节《资治通鉴》的史学思想与学术成就
第三章荆公新学
第一节荆公新学的两个发展阶段
及其理论特点
第二节荆公新学的治学特点
第三节王安石的本体论建构及其特点
第四节荆公新学的治学成就与学术地位
第四章苏氏蜀学
第一节苏氏蜀学的学派特征
第二节苏氏蜀学对佛道之学的汲取
第三节苏氏蜀学与洛学的歧异
第五章吕祖谦的思想学术
第一节吕祖谦的思想学术渊源与治学特点
第二节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
第三节吕祖谦的的史学思想
第六章陈亮的思想学术
第一节陈亮的经世事功之学
第二节陈亮与朱熹的学术论辩
第七章叶适的思想学术
第一节叶适的经制事功之学及其与理学的分歧
第二节《习学记言序目》的学术批评
第八章郑樵、马端临的思想学术
第一节郑樵的史学思想与学术成就
第二节马端临的史学思想与学术成就
第四篇宗教篇
第一章两宋禅宗
第一节宋代士风与禅宗
第二节禅门各宗
第三节两宋禅宗的形式与思想特质
第二章元代禅宗
第一节元代社会与禅宗
第二节元代的临济宗
第三节元代的曹洞宗
第三章两宋时期的其他佛教宗派
第一节华严宗
第二节净土宗
第三节天台宗
第四章两宋道教的发展与内丹学的成熟
第一节两宋帝王之崇道
第二节两宋内丹学的传承及其特质
第三节陈抟、张伯端的内丹理论
第四节内丹道南宗与内丹中派
第五章金元全真道
第一节兴起与鼎盛
第二节从佛道争辩到三教合一
第三节全真道的教义
第六章宋元符篆派道教的新发展
第一节新符篆道派的降生
第二节净明道的流传与思想特质
第七章白莲教与佛教净土信仰及摩尼教之关系
第一节白莲教与佛教净土信仰
第二节白莲教与摩尼教之关系
第三节白莲教与宋元下层社会
第八章宋元时期的外来宗教
第一节基督教
第二节伊斯兰教
第三节犹太教
第四节祆教及摩尼教
第五篇格致篇
第一章技术成就及技术思想的进步
第一节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与《武经总要》的思想史意义
第二节两部《农书》及动植物谱录的农学思想
第三节《营造法式》和它的标准化思想
第四节宋、辽、金、元医学发展脉络
第五节苏颂等人的天文学贡献及其他
第二章沈括与《梦溪笔谈》
第一节沈括的生平、成就及其自然观、科技观
第二节《梦溪笔谈》作为“中国科技史的里程碑”
第三节沈括的学术思想及治学方法
第四节沈括的科学精神及其局限性
第三章宋元科学技术的深化与发展
第一节“宋元数学四大家”的数学思想
第二节“宋元医学四大家”及医学流派
第三节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及其科学思想
第四节宋元时期的地学思想
第五节宋元科学技术思想与理学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思想学说史》一部推动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的巨著。它在继承和发扬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中国思想史的理论问题,方法问题以及许多重大学术问题,提出了独立的看法,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为浓厚的时代气息。本书为《宋元卷》。该书论述了以前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许多薄弱环节,充分展示了理学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揭示出理学思潮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是对宋元时期思想学说史做出的积极有益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