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89.0
柏杨论史,一向以人性为本,藐视权力,向往自由,激情与理性兼存,思想与文字并美。《柏杨曰》一书史料运用独到,一事一议,角度新颖,语言优美,引人入胜;比教科书呈现更多历史真相,比传奇小说蕴涵更多人文关怀,是一部“现代视角下的中国历史启示录”。
《柏杨历史系列:柏杨曰(上)》
提要
序
再版序
正名主义
赵无恤狡狯
君子和小人
田文当宰相
吴起
田因齐晋谒周王
不可思议
桂陵战役
马陵战役
田忌
公叔痤的话座
义利并不冲突
齐魏称王
合纵瓦解
一段奇异鬼话
把错误反而说成美德
芈槐轻浮
张仪、苏秦的贡献
赵雍“胡服骑射”
天下第一脓包
人人都知团结好
第一个饿死的君王
宋偃和希特勒
田地之死
小聪明与小动作
司马错与汉尼拔
英雄行径
论乐毅
形势比人强
互相出卖
赵胜
魏齐与须贾
丝袍之情
司马光语无伦次
福气和灾难
白起杀降
中途跳楼
魏齐
杜邮之祸
横挑强邻
荀况呓语
年号制度造成混乱
“人主”的威力
弱者有时更凶暴
孔斌论高士
传统史学的特征
魏无忌死于内斗
世界第一奇计
英雄不敌鲨鱼
剧辛与庞媛
警觉太迟
茅焦神话
……
《柏杨历史系列:柏杨曰(下)》
史之有“太史公曰”、“臣光曰”,有“论曰”,有“赞曰”,无非是史家在相对客观的史事陈述之后,明确表达他的史观、史识,《柏杨版资治通鉴》的“柏杨日”亦然,柏杨语译司马光《资治通鉴》,十年有成,八百六十二则“柏杨日”是另一项更重要的成就,辑录成书,以“《柏杨曰》——读通鉴·论历史”为名,“通鉴学”在二十世纪再添成果,与王船山《读通鉴论》前后相互辉映。
但诚如唐德刚先生所说,过去的史论家论史,从“太史公日”到“臣光日”,就只是孔门一家的框框之见,而柏杨在翻译《资治通鉴》时,从他本身的现代多元文化背景,读不下去而痛批之,是为“柏杨日”,它为传统的论赞学打下了句点。所谓“读不下去”,约有以下数端,一是司马光所述的那个史事本身,其次是司马光之“所述”或隐或显表达的褒贬议论,最后是“臣光日”的史论所存有的价值。而司马光所代表的正是传统的儒家,因此柏杨通过“柏杨日”除了和历史对话,和司马光对话,也和众多的儒家菁英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