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52.0
本书着力研究马克思如何突破以往历史观的局限而走向历史深处。
代序前言导言 人类对历史规律的探索第一章 对宗教的批判——通向实际生活的大门。论自我意识和自由 第一节 自我意识原则的确立——由人的机械性到人的能动性的思辨表现 第二节 马克思对自我意识哲学的探讨 第三节 宗教是自我意识的异化。人性高于神性 第四节 自由是精神存在物的类本质。自由的种与类 第五节 私有者的利益同人道的对立第二章 在克罗茨纳赫对历史的研究。从批判宗教到探讨国家 第一节 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人性国家与非人性国家 第二节 人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人的社会特质和肉体特质 第三节 政治国家的异化和人的本质的二重化第三章 探讨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异化论和社会革命论的结合 第一节 政治动物——市民社会成员——人
代序前言导言 人类对历史规律的探索第一章 对宗教的批判——通向实际生活的大门。论自我意识和自由 第一节 自我意识原则的确立——由人的机械性到人的能动性的思辨表现 第二节 马克思对自我意识哲学的探讨 第三节 宗教是自我意识的异化。人性高于神性 第四节 自由是精神存在物的类本质。自由的种与类 第五节 私有者的利益同人道的对立第二章 在克罗茨纳赫对历史的研究。从批判宗教到探讨国家 第一节 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人性国家与非人性国家 第二节 人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人的社会特质和肉体特质 第三节 政治国家的异化和人的本质的二重化第三章 探讨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异化论和社会革命论的结合 第一节 政治动物——市民社会成员——人 第二节 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第三节 无产阶级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获得彻底解放第四章 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结合。从异化到异化劳动 第一节 研究经济领域中的异化。试图确立解释各个经济范畴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节 人是社会联系的主体。真正的社会与异化的社会 第三节 “谋生劳动”中的异化。论货币和信贷第五章 异化劳动理论的全面阐述。雇佣劳动中的异化 第一节 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在于劳动的雇佣性质 第二节 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真正的劳动和异化的劳动 第三节 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的多种表现第六章 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在矛盾。向唯物史观过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一节 异化劳动理论中的人本主义因素 第二节 超越费尔巴哈,向历史唯物主义前进 第三节 对黑格尔异化观的批判改造,探讨历史的辩证运动第七章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第一节 自然的客观实在性。异化自然与人化自然 第二节 人的社会本性。社会的人与非社会的人 第三节 由实践范畴到劳动范畴。论自然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八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特色和历史地位 第一节 《手稿》的主题和它的哲学论证 第二节 对《手稿》的不同理解 第三节 《手稿》的历史地位第九章 对鲍威尔异化观的批判。论历史和群众 第一节 从黑格尔到鲍威尔。对鲍威尔非批判唯心主义异化观的清算 第二节 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 第三节 历史和群众。物质利益的作用第十章 由“异化劳动”到全面确立唯物史观的理论准备 第一节 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的初步接近 第二节 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观与历史观的结合 第三节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十一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全面创立 第一节 出发点转移的完成。劳动从作为人的内在本质到作为社会存在的基础 第二节 深入到生产过程内部。从研究个体和类的矛盾到发现社会自身的规律 第三节 对异化问题的新认识。从用异化解释分工到从分工中探求异化 第四节 从实现人的本质到人的全面发展第十二章 唯物史观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对资本主义社会史和社会结构的卓越分析 第一节 社会整体观和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 第二节 历史和人性。历史评价的尺度 第三节 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对阶级斗争物质基础的探讨 第四节 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 第五节 掌握阶级社会历史的钥匙第十三章 1848年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发展。马克思对法德革命经验的总结 第一节 1848年革命和抽象人道主义原则的破灭 第二节 历史进步与社会变革。社会革命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第三节 对国家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 第四节 历史的主体与客体。历史人物的评价第十四章 唯物史观和经济学研究的深人结合。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系统分析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第二节 社会形态和人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再考察 第四节 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研究。社会形态更替的顺序性和跳跃性 第五节 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和对史前社会的探讨附录一 学术自述附录二 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与当代价值附录三 论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唯物史观附录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附录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与文本解读附录六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
本书以人类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历程为前导。着力研究马克思如何突破以往历史观的局限而走向历史的深处,即发现历史自身规律的过程,由此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的历史观在人类历史观变革方面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其中特别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范畴、理论价值、内在矛盾以及通向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必然性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史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于198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著作奖,1994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1995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走向历史的深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 ||
9787300115023 如需购买下载《走向历史的深处》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走向历史的深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03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