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9.0
本书以晚清江南为中心,以传统慈善组织的近代发展和近代以来新型慈善组织的出现为基本线索,梳理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
绪论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研究思路、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方法、理论和资料来源
上编 传统慈善组织的近代发展
第一章 传统仓储制度的近代发展--以晚清苏州府长元吴丰备义仓为例
第一节 备荒仓储的源流
第二节 丰备义仓的出现
第三节 长元吴丰备义仓的运营和职能
第四节 长元吴丰备义仓职能变化的原因
第二章 清代江浙地区栖流所的运营实态及近代发展
第一节 栖流所的出现
第二节 嘉、道年间栖流所的设立与运营
第三节 晚清栖流所的发展
小结
中编 近代以来新型慈善组织的出现
第三章 借钱局的兴起与消融
第一节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借钱局的出现
第二节 官民共举:借钱局的推广
第三节 青苗还是社仓:关于借钱局举办方式的争论
第四节 复兴与演变:从借钱局到贷款所
余论
第四章 洗心局、迁善局的出现与演变
第一节 出现于江苏:冯桂芬与苏州洗心局的创立
第二节 兴盛于浙江:洗心局、迁善局的推广与发展
第三节 波及全国:迁善局与清末刑狱制度改革
余论
第五章 济良所的出现与推行
第一节 济良所的出现
第二节 济良所的推行与运营实态
第三节 济良所的利弊及其影响
下编 近代慈善事业的几个问题再探讨
第六章 晚清中国人眼中的西方慈善救助事业
第一节 眼界初开:《四洲志》与《海国图志》所见
第二节 亲临其境:出洋者的观察
第三节 自西徂东:来华传教士的介绍与实践
第四节 用"夷"变夏:西方慈善救助事业对晚清社会的影响
第五节 "西方"与"对西方的认识"的差异
第七章 "教养兼施"的演进--兼论现代劳动教养制度的起源
第一节 "教养兼施"的渊源:以恤孤局、抚教局和育婴堂为
例
第二节 "教养兼施"的发展:西潮冲击与社会变迁
第三节 "教养兼施"的推行: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第四节 "教养兼施"的表现:工艺厂局的推行与运营
第五节 从"教养兼施"到"劳动教养"
第六节 对"教养兼施"的反思:救助还是惩罚
第八章 清代慈善组织中的国家与社会--以苏州育婴堂、普济堂、广仁堂和丰备义仓的收入和管理为中心
第一节 清代前期苏州"官民合作"的慈善组织
第二节 晚清苏州慈善组织的管理模式和财政收入
第三节 近代"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再思考
结束语
第一节 近代慈善事业的特征
第二节 近代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传统"与"现代"
第三节 近代慈善事业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以晚晴江南为中心》以“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为正题。所谓“近代”,指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1840-1949),这是《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以晚晴江南为中心》研究的大体时间范围。为便于分析和对比,书中对1840年之前和1949年以后的情况也有部分涉及。“慈善事业”这一提法在清末以后才开始通行,此前一般称作“善举”,《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以晚晴江南为中心》采用目前通行的词汇。宽泛而言,但凡政府之外的个人或机构不计经济效益地增进社会福利的举措均可纳入慈善事业的范畴。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慈善事业涵盖了济贫、赈灾、放生、惜字及修桥铺路等诸多方面的活动。明清以来,中国的慈善事业一般是依托善会、善堂等机构开展的。日本学者夫马进认为:“善会是个人自愿参加的、以实行善举为目的的自由结社,而善会办事机构的所在以及具体实施善举的设施则是善堂。”此外,义仓等机构虽然一般不被称作善会或善堂,但同样可以纳入慈善事业的范畴。这类机构是《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以晚晴江南为中心》的主要研究对象。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吴文化研究丛书 | ||
9787806969113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天津 | 出版单位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是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11.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 的主题关于 慈善事业-研究-中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