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15.0
17世纪初期的明清之交,封建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已经在封建生产关系的堤坝上打开了缺口,人民的反抗斗争正震撼着封建统治的大厦。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等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家。然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远远没有西方启蒙思想那样幸运。清朝在全国的统治确立后,封建专制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为了自身统治的需要,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残酷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宋明理学的权威在“御纂”、“钦定”的形势下得以恢复;中西文化交流也由于闭关政策而中断;随之而来的是启蒙思想的夭折。本书就以此为线索,简要地勾勒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早期启蒙思潮从萌发到消亡的发展脉络。
引言
一 鸦片战争后近代启蒙思潮的萌芽
1.道咸经世实学派对封建蒙昧主义的批判
2.洋务运动中自然科学的传播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二 戊戌维新运动期间近代启蒙思潮的兴起
1.维新派反旧学倡西学的文化思想
2.维新派反专制、倡民权的政治思想
3.维新派反封建纲常、倡人性解放的伦理思想
4.维新运动中的哲学启蒙
三 辛亥革命前后近代启蒙思潮的发展
1.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2.辛亥革命期间无神论和近代科学思想的传播
3.辛亥革命期间民主思潮的广泛传播
4.辛亥革命前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5.从章太炎到孙中山的哲学启蒙
四 新文化运动中启蒙思潮的高涨
1.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
2.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科学的思想
3.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
4.新文化运动中的国民性改造思潮
5.新文化运动中的东西文化论战
五 五四运动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
1.五四运动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逐渐衰退
2.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传人
3.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4.马克思主义者对封建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
参考书目
17世纪中叶,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确立。为了自身统治的需要,清统治者采取了空前残酷的文化专制政策。在文化专制主义的淫威下,明末清初兴起的早期启蒙思潮夭折了。 正当整个思想文化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陷入“万马齐喑”的困境而不能自拔时,西方殖民主义破门而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深化,中国思想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把视野从科举场和故纸堆转向矛盾丛生、危机四伏的现实社会。他们一方面继承了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资料,另一方面又接受了伴随着殖民者入侵而传人中国的西学思想,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近代启蒙思想,并逐步发展为一股社会思潮。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萌芽,到戊戌维新时期兴起,经过辛亥革命时期的发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高涨,到五四运动后逐渐衰退。本书以此为线索,简要地勾勒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从萌发到消亡的发展脉络。【作者简介】彭平一,男,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现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著作有《冲破思想的牢笼--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从新民、新人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进程》、《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文化转型》(合著)、《湘城教育纪胜》等;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启蒙思潮史话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史话 | ||
9787509719541 《启蒙思潮史话》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