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意识构造
日本人的意识构造封面图

日本人的意识构造

(日) 会田雄次,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2.0

书籍简介:

本书分为日本人的意识构造、地道的日本人及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原点三部分。作者以保护孩子的姿势为例,通过欧美国家与日本的比较,从思维方式、人际关系、交流方式等多方面论述了日本民族深层意识的特征,提出现代日本的国家主义历史原点应当从16世纪的室町时代后半段及日本战国时代之中去寻求。

书籍目录:

前言/1

第一章日本人的意识构造/1

第一节日本人的“躬身”姿势/1

走访美国人的家庭/1

日本人特有的姿势/2

山火中的野鸡/4

突发事件的应对/6

保护者的姿势/8

外国人的惊诧/10

颠倒意识/11

第二节日本的背后主义/13

敌人来自后方/13

背后主义的缺陷/15

欠缺应变能力/16

第三节从内部寻找敌人/17

日本式竞争理论/17

窃喜别人的不幸/18

第四节日本蜜蜂和西欧蜜蜂/19

别人的东西是不干净的/19

和平共处的日本蜜蜂/21

背向的对外姿势/22

创造和平与天生和平/23

马拉松与短跑/25

第五节不擅自我宣传/26

积极性与幽默感/26

柜台小姐的绝妙待客/27

自我宣传的必要性/28

理想的妻子/29

妻子的职责/31

不同的精神状态/32

第六节表面主义美国社会的弱点/33

逃避妻子的控制/33

丈夫的辛劳/34

竞争社会的病根/36

日本式发泄方法/37

第七节外道世界/38

表文化与里文化/38

外道的规则/40

美国人的不幸/41

第八节日本纵向社会的特征/42

特殊的人际关系/42

理想上司的形象/43

纵向关系的长处/45

第二章地道的日本人/48

第一节领袖人物的条件/48

大山严大将/48

三种类型的名人/52

德川幕府的近代特性/54

“忘却”是超凡的能力/58

大智若愚的西乡隆盛/61

第二节意会和言传/62

不愿正视刚过的历史/62

赞美达不到相互理解/64

凌乱插花所传递的信息/67

一刀斋“无想剑”的启示/70

欧洲人的黑纸化/73

第三节提倡公私混淆/77

帝大在明治时期的作用/77

人人皆可出人头地/79

不容有错的年代/82

循序渐进是日本的特征/83

成功发迹的异常动力/87

“并进”和“融合”/90

第四节所谓体面/93

日本人的极端善变/93

不怕被众人取笑/95

罪恶意识即监视意识/98

神的眼睛与世人的眼睛/100

月亮婆婆在看着呢/103

第五节现代不孝论人伦关系的破灭/106

隔扇与家庭人际关系/106

体察、体谅与相互理解/108

独特的哑剧世界/111

不孝的形成过程/114

日本人的自我丧失/116

第三章日本人的精神原点/119

第一节日本浪漫主义的复兴/119

日本的发展/119

左派的兴起/122

战后的虚妄/126

提倡日本浪漫主义/129

第二节民族主义的历史原点/131

相互理解之误解/131

以欧洲之尺衡量明治维新/135

比利时的奇特之处/138

日本国家主义的使命/142

长期闭关自守的日本/145

日本国家主义的原点/148

战国时代的日本统一/151

后记/156

为《现代新书》版而题/160

前言

会田雄次的《日本人的意识构造》一书从日本人的意识构造、地道的日本人以及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原点三个方面,对日本文化展开了独特的论述。作者将日本人保护孩子的习惯性姿势,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欧洲民族在同样情况下所采取的姿势进行比较,来阐述日本民族所具有的深层意识。因为人类无意识的、特别是“不知不觉”的本能反应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身体姿势和行动之中,其实包含了人们自我反省所无法触及的潜在意识和心理活动。作者认为,日本人所采取的那种背脊向外脸朝下,内向型的保护孩子的姿势,正反映了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思想表达的取向。

作者通过对日本民族深层意识的揭示,指出心理内向是日本民族精神世界的特征,而一个心理内向的民族设定的努力目标往往很近。如果要日本人制定出一个十年、二十年以后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兢兢业业地努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的话,他们一定会说十年之后事情会变成什么样谁都不知道呢。日本人非常钟情于制定短期目标,努力十天、二十天,最多坚持一年,这样才会集中精力,所以日本人很擅长诸如突击工程或你追我赶式的事业。

作者指出,在日本人的意识里,文化分“表”和“里”两个层次。一般来说“表”文化就是官方的、体制化的文化,而所谓“里,,文化则是私下的、非体制化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产物。日本民族的特征之一就是“里”文化优越意识。一般的日本人都认为“表”文化是一个虚幻的不真实的世界。日本人考虑问题全部都是从表里两重关系出发的,这与内向型的防守姿势有关。

作者还认为中根千枝提出的纵向社会理论是有效解释日本社会构造的各种特性的基本法则。日本只有纵向关系是健全的,横向关系并不健全。横向关系对社会不起作用,而以人情味作保证的人际关系,正是日本社会纵向关系惊人的长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日本传统的论资排辈,终身雇用制等才得以发挥作用,这就是日本社会的特征。

作者在探讨日本人的精神原点时,提倡应该将日本国家主义的原点和民族主义的历史原点回归到16世纪的室町时代后半段及日本战国时代。这在当时是一个新观点,那时的日本学界一般都认为日本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历史原点应该从江户时代去寻求。

会田雄次在《日本人的意识构造》一书中,以独特的视角对日本人意识构造的特性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此书与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的人际关系》、土居健郎的《依赖的构造》以及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起,被日本学界视为20世纪在日本文化研究中具有极大影响的四本书。《日本人的意识构造》一书,自1972年由讲谈社第一次出版以来,到2000年的新版已经是第五十二版了,可见此书的影响经久不衰。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的来往历史。自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趋频繁,民间的交流也不断扩大,经贸往来日益紧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日本仍然是一个“遥远的国度”。《日本人的意识构造》一书的翻译出版,如果能够为中国人民了解日本民族的思维意识以及日本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是译者最大的荣幸。

由于水平有限,学识疏浅,力有不逮,翻译之中谬误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指正。

后记

我的一些美国学术界的朋友都对我说,美国最近完全变了。许多曾多次访问过关国的人似乎也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因黑人问题、年轻人及大学问题引起的社会混乱,不光是小偷、垃圾和嬉皮士的问题了。在近十年前、或就在不久前,美国人充满了自信心。他们觉得社会繁荣,美国的理想是正确的,向美国学习的话,全世界就一定会像美国人一样享受繁荣与和平。虽有强加于人之嫌,但当时,心里燃烧着那种理想火焰的人才称得上是美国人。

现在这些人完全失去了自信,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人希望彻底破灭。一直怀有这种理想的人们也都失去了自信,还向到访美国的外国人提问说,你是怎么想的,我们应该没有过错吧,就希望听到对方说“是的”,以求得安心。曾几何时,他们只要遇到稍稍持有反对意见的人就不由分说地宣告:“所以说你们不行!”如今却沉默不语,显示出忐忑不安的神情。有的则想躲进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去。有极少一部分人甚至自暴自弃,整天怨天尤人。大家都这么说,连我自己前年访关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量。

很多人都说是越南战争的泥沼动摇了经济的根本,招致年轻人和黑人的激烈反抗,带来了现今的社会不安。这的确是事实,但我认为,越南战争不过是将美国理想伪善的一面和美国社会的矛盾一下子暴露出来了而已。我禁不住要这样想,要更深一层去挖掘的话,其实在作为美国的国策、长期以来占据指导思想地位的盎格鲁撒克逊族的清教主义之中已经埋下了祸根。

什么博爱呀、纯粹信仰、良心、完全自由等等。诚然,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理念。为实现这种理念而努力也是好的。不过,当你认为自身就是如此善良和努力的人的时候,那就会转化为毫无道理的唯我独尊。过高地评价一个人无可厚非,但认为这就是本质的话,那就缺少了正视人性本质的勇气和洞察人性所需要的客观性,沉浸在自得其乐与傲慢中去了。

美国的历史确实有其直率地表达人之善意的一面,但是反过来,也是伪善和傲慢的历史。对此没有丝毫的反省之意,可以说是引起今日混乱的根本原因。七十年代的启示难道不正是在于人类必须正视自身的罪孽与灭亡么?

日本在战后对美国言听计从,忠实地迎合一部分人,社会面貌、政治构造、家庭结构、教育理念和组织全都美国化了,可以说导致了美国理直气壮地要日本分享同样混乱的后果。叫嚷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年轻人也是这种后果的产物。他们在心情和性格方面属于美国人而不是亚洲人。傲慢偏执、自我感觉良好,对这样的年轻人,中国当然不用说,站在相对立场上的亚洲各自由国家也是不能容忍的。富庶得可以养起一帮嬉皮士之类的寄生虫,这种情况在新兴国家严峻的精神世界里应该是不存在的。

不仅是年轻人,这也是我们全体国民的精神面貌。罪恶根源在于把它当作了自身以外的存在来攻击,当追究到自己的责任时,便巧妙地把问题转嫁给了社会。见风使舵摇身一变,装扮成了受害者的那些人,却被当作正人君子受到人们的赞扬。而这正是日本的现状。

美国还算是好的了,还有那么一点严峻的气息。美国人只要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会坦率地进行反省,大胆地去改变自己,有可能将今日之苦闷作为创新的转机。但是,一直只是在表面上模仿美国的日本将会怎样呢?比如,受到冒牌约翰.杜威哲学侵蚀的教育界,完全只是学会了一套伪善理想主义和责任转嫁手法。而且迄今为止日本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倾向助长了这种风气。我们一直没有从本质上去理解欧美的研究,倒是染上了敷衍了事地去摄取的恶习,只知道以道德的面孔、晦涩的文章和词汇、旁征博引来掩盖不足的部分。现在的人深信,庄重而难懂、引证又多的话就是学术论文,阐述明了、见解独到的,其价值反而得不到认同。必须承认,这种不可救药的状况直至今日仍然不易改变。

我认为现在正是日本人已经恢复了战后失去的自我、应该自己去发现日本的时刻。这丝毫不意味着要回到战前的那种独善主义。我只是想说,日本人应该再进一步地从更广更深的层次来分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寻找出通往新时代的道路。

本书最初的论文曾发表在1970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纪要《人文学报》上。其他各篇,一篇刊登在杂志《自由》上,另外的几篇作为连载发表在1965年至1966年的《日本》杂志上。现在再次收录成集,只是稍加修改,几乎原封不动。现在看来,在社会现状的把握方面给人感觉有异,那是因为当时没有预见到1968、1969年的大学生运动。

杂志连载时,曾担心是否言之过早,但现在看来反而觉得这些意见更为贴切了。这也是这次成集之际没有大加修正的理由。如果本书能对日本重新崛起有所参考,笔者将感到无比欣慰。

会田雄次

于昭和四十五年中秋

内容摘要:

  《看东方日本社会与文化》是一套针对一般读者而非专业读者的译丛。所译介的七种图书,都是由日本著名学者撰著的论述日本文化的专业著作。内容涉及日本的意识构造、风土人情、国民性格、文化特征等。本书视角独特,论述精辟,被日本学界视为20世纪在日本文化研究中具有极大影响的著作之一。  本书分为日本人的意识构造、地道的日本人及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原点三部分。作者以保护孩子的姿势为例,通过欧美国家与日本的比较,从思维方式、人际关系、交流方式等多方面论述了日本民族深层意识的特征,提出现代日本的国家主义历史原点应当从16世纪的室町时代后半段及日本战国时代之中去寻求。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日本人的意识构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看东方
9787305049194
如需购买下载《日本人的意识构造》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18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日本人的意识构造是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8.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C955.313 的主题关于 日本人-民族性-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