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年代:2010
定价:35.0
本书以写史的手法,以时间为序,详述了阎锡山从出生到离世77年的生命历史。
第一章家世教养
一出生在亦农亦商的殷实之家/11
二自幼丧母,从小养成了刚烈的个性/13
三6岁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从《千字文》、《三字经》读起/15
四14岁辍学习商,开始涉足社会/17
第二章弃商习武
一“打虎”失败,遭遇人生的第一次挫折/20
二二度入塾,奠定国学根基/22
三报考武备学堂,寻找新的出路/24
四负笈东瀛/28
第三章追随革命
一在东京加入同盟会/31
二聆听孙中山先生教诲/33
三奉同盟会总部之命,回山西进行革命考察/35
四参加“铁血丈夫团”/37
第四章光复太原
一朝鲜归来,感慨“亡国之民,不如丧家之犬”/40
二完成在日本的学业回省就职/42
三参与发起倒夏/45
四暗中结纳同志,准备举义/47
五响应武昌起义,成就太原光复大业/50
第五章初握权柄
一28岁生日那天登上山西都督的宝座/55
二东、北、南三路出兵,扩充战果/57
三吴禄贞被刺,“燕晋联军”夭折/60
四大兵压境,娘子关一朝陷入敌手/62
五兵分南北,亲率北路军转战绥包/65
六以退为进,返省复任/67
第十五章“十年建设”
一“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219
二组建“四银行号”与“实物准备库”/222
三酝酿了20年的同蒲铁路建设计划付诸实施/225
四门类齐全的“公营”经济实体/228
五统制经济的“土货运动”/231
六“寓兵于农”,垦殖绥西/234
七“禁烟”与“官卖鸦片”/237
第十六章“防共”“联共”
一“以主义对主义”与“公道主义”/241
二为拦截红军请来了中央军/244
三“在三个鸡蛋中间跳舞,哪一个也不能碰着”/248
四拒蒋、联共、抗日/251
五“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应运而生/253
第十七章“守土抗战”
一“守土抗战”,有地方特点的抗战主张/257
二绥远抗战,“守土抗战”的第一次实践/260
三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总领晋绥抗战军务/263
四一战,阳高、天镇失守,以李服膺祭刀/265
五再战,平型关进退失据,腹背受敌撤兵内长城/268
六三战,忻口激战犹酣,娘子关破,太原陷落/271
第十八章“民族革命”
一提出“民族革命战争”论/275
二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组成“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合/277
三适应战争需要,组建山西新军/280
四“非常时需非常策”/283
五“反攻”太原不成又失临汾/286
六试行敌后“游击”/289
第十九章反共“磨擦”
一“今日不改用新做法,就不能存在”/293
二“民族革命同志会”/296
三国民党山西省党部在停顿了七年之后得到恢复/298
四“十二月事变”爆发,与共产党的磨擦演变为军事冲突/301
五划路而治,统一战线裂而不破/304
第二十章“克难”求存
一偏安于晋西一隅/309
二发起“克难”运动,“克难”求存/311
三追求“新的统御”,锻造所谓的“同志魂”/314
四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和“兵农合一”的发韧/317
第二十一章“议和”待机
一“两一相加大于一”的理论与实践/320
二马拉松式的秘密“和议”/322
三“晋西保卫战”,对日作战的“最后风景”/326
四向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扩充地盘/328
第二十二章乘胜“接收”
一等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331
二捷足先登太原城,四面出击争“接收”/334
三上党得而复失/337
四“寄存武力”,“残留”日军/340
第二十三章图谋再振
一“奋斗年”整训军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43
二“肃清伪装”、“净白阵营”/346
三“三自传训”“自清”、“自卫”、“自治”/348
四“平民经济”控制物价与简化生活/351
第二十四章连战连输
一“停战协定”的烟幕下,小战不停/354
二汾孝战役,元气大伤/357
三晋南作战,三战皆输/359
四晋中惨败,对外联络的东部通道中断/362
第二十五章困守孤城
一“碉堡城”,一个“固若金汤”的神话/366
二拒绝和平解决,困兽犹斗/368
三四面楚歌声中,应李宗仁电召离晋/370
四遥控太原,直到城破之时/374
第二十六章出掌中枢
一往返于穗桂之间,做起了蒋李之间的“调停人”/378
二“反侵略大同盟”,一张政治王牌/380
三出长中枢圆“旧梦”,“入阁拜相”任院长/382
第二十七章败走台岛
一俨然一个开“药方”的大夫/385
二决心将国防部长一兼到底/387
三屈指可数的“政绩”/389
四“总体战”与“战斗内阁”/391
第二十八章菁山遗梦
一在一片非议声中卸任/395
二远离喧嚣,乡居菁山中/398
三闭门造车,构想“大同”/401
四故弄玄虚,自拟挽联预嘱身后事/403
五终老台北,魂不归里/405
主要参考书目/408
前言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着戎装挎军刀的“山西王”,一个地地道道的新军阀,却很少知道“中的哲学”、“公道主义”、“大同主义”的阎氏理论。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精于拨拉算盘珠子的生意人,一个彻头彻尾的“土财主”,却很少知道他曾经有过的“大手笔”依靠地方有限的财力短期内建成纵贯南北的同蒲铁路和有工业托拉斯之称的西北实业公司。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以“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治“天下”的封建家长,一个迂腐的冬烘先生,却很少知道他既有旧学渊源,又接受过近代文明,各种社会思潮兼收并蓄。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惯于看风使舵的“骑墙派”,一个十足的“投机商”,却很少知道他厕身“同盟会”“铁血丈夫团”、辛亥举义光复太原的“过去完成式”。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以“守势”见长,满足于闭上娘子关做“土皇帝”,总也打不了胜仗的失败将军,却很少知道他也曾逐鹿中原,一呼百应;他支持发动的绥远抗战,以收复失地的胜利被誉为“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降日”的典型代表,一个“准汉奸”,却很少知道其中的隐情与谋略。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视共产主义为“洪水猛兽”,是终身与共产党为敌的死硬派,一个反共老手,却很少知道他从抵制共产主义的“需要”出发,很早就对共产主义及其运动进行“理论”探讨,自认为对共产主义最了解;也忽略了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条件下,他也曾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而有了一段合作的历史。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平面的、单一的、“脸谱化”的,忽略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多面性、特殊性、历史性,阎锡山既不是神,更不是鬼,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有鉴于此。笔者集十数年翻检历史资料之心得,在对所有新见旧有的珍贵史料进行条分缕析的基础上,试图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阎锡山展现给读者。
本书以时间顺序为纲,以对具体历史事件中人物作为的理性描述为目,以与史有征的雪泥鸿爪为点缀,以历史研究的观察角度和客观描述的写实手法,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对阎锡山进行了立体式扫描。目的在于使读者在掩卷之余,能对阎锡山其人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甚而至于对山西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基本的观照。
雒春普
2003年仲夏
阎锡山是民国史上一个极为复杂又颇具特色的人物。他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自幼膺服儒家纲常名教,深谙程朱陆王学说。青少年时期正处于新旧世纪之交,那时,古老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正一步步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晚清专制统治已经进入末年,新生的资产阶级正在积聚自己的力量,中华处在大变革的前夜。在社会潮流的推拥下,他开始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期间,他有幸考取武备学堂,有幸赴日留学,更有幸亲聆孙中山的教诲,加入同盟会,参加铁血丈夫团,直至回国掌握军队、响应武昌起义,在山西干出了堪称大举的事业。 本书对阎锡山复杂多变的一生,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述。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平面的、单一的、“脸谱化”的,而真实的阎锡山则具有复杂、多面、特殊的历史性。他既不是神,更不为鬼,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有鉴于此,笔者集十数年翻检历史资料之心得,在对所有新见旧有的珍贵史料进行条分缕析的基础上,试图将一个真实的而饱满的阎锡山展现给读者。 本书以时间顺序为纲,以描述历史事件中人物作为为目,以与史有徽的雪泥鸿爪为点缀,以历史研究的观察角度和客观描述的写实手法,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对阎锡山进行了立体式扫描。使读者对阎锡山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更对山西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观照。【作者简介】 雒春普,生于1954年,197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1985年,调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民国山西史暨阎锡山研究。1986年发表“处女作”《绥远抗战与西安事变》,并参与或独立完成《阎锡山全传》、《阎锡山幕府》、《山西通史》(卷七)等著述,凡百余万字。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阎锡山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2501379 如需购买下载《阎锡山传》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阎锡山传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于2010.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7 的主题关于 阎锡山(1883~1960)-传记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