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4.3
本书所述的“临床微生物学”则是指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各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利用基础微生物学的知识及技术研究和解决临床上与微生物感染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本书共19章,其中第1~6章为总论部分,分别叙述有关微生态学、医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以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预防和治疗;第7~19章为各论部分,分别叙述临床各科常见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发病机理、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治原则;另外还介绍了目前临床常见的其他几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如L型细菌感染、无芽厌氧菌感染及真菌感染等。本书可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和临床各科青年医师的参考书。
第一章 微生态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微生态学发展史
二、研究微生态学的主要用途
三、微生态空间层次
四、微生态组织
第二节 微生物种群內个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共生关系
二、竞争关系
第三节 正常微生物种群与宿主的关系
一、细菌的定植
二、定植机制
三、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第四节 微生态平衡
一、微生物方面
二、宿主方面
第五节 微生态失调
一、微生态失调分类
二、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三、微生态失调的结局
第六节 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一、保护厌氧菌,提高定植抗力
二、微生态失调联合防治疗法
第二章 医院内感染
第一节 医院內感染的概念和发生原因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二、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 医院內感染的病原体
一、医院内感染的病原体来源
二、医院内感染的病原体特点
三、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病原体
第三节 医院内感染性疾病
一、医院内感染的诊断
二、医院内感染的种类
三、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疾病
第四节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加强医院内感染管理
二、医院内感染的监测
三、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
第三章 细菌耐药性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
一、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方式
二、细菌的耐药机制
第二节 细菌耐药性测定的方法
一、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二、耐药菌株监测试验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意义
一、不同检验项目检测耐药菌株的意义
二、耐药菌株监测的意义
第四章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第一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一、细菌及真菌的检查
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的检查
第二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血清学诊断
一、血清学诊断常用方法
二、血清学方法在微生物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第三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一、核酸杂交法检测病原微生物基因
二、核酸体外扩增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基因
第五章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第一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综合预防
一、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二、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三、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第二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免疫预防
一、用于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种类
二、预防接种的剂量、次数和时间
三、预防接种方法
四、预防接种的反应
五、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第六章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第一节 抗菌治疗
一、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二、抗生素的选用原则
三、临床应用抗生素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抗病毒治疗
一、抗病毒化学治疗
二、生物制剂的抗病毒治疗
三、基因治疗在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第三节 抗真菌治疗
一、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二、咪唑类抗真菌药物
三、其他抗真菌药物
第七章 呼吸系统感染
第一节 普通感冒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三节 流行性腮腺炎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四节 白喉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五节 百日咳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六节 肺结核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七节 细菌性肺炎
一、病原学
二、常见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
第八节 病毒性肺炎
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二、其他病毒性肺炎
第九节 非典型肺炎
一、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
二、衣原体引起的肺炎
三、军团菌性肺炎
第八章 消化系统感染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申毒
一、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三、预防与治疗
第二节 霍乱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病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第四节 志贺菌感染(细菌性痢疾)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五节 弯曲菌感染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六节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腹泻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诊断
四、治疗
第七节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
一、假膜性肠炎
二、急性出血性结肠炎
三、真菌性肠炎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
第八节 细菌性腹膜炎
一、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二、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第九节 胰腺感染
一、病原学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三、治疗
第九章 性病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第一节 淋病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二节 梅毒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诊断
六、预防与治疗
第三节 尖锐湿疣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四节 生殖器疱疹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五节 软下疳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六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诊断
四、预防与治疗
第七节 尿路感染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治疗
第八节 肾盂肾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治疗
第九节 盆腔感染
一、病原学
二、感染途径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治疗
第十节 前列腺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治疗
第十一节 肾结核
一、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诊断
四、治疗
第十章 皮肤、软组织、肌肉和骨骼感染
第一节 普通化脓性感染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化脓性感染的分类
四、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五、化脓性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第二节 烧伤后感染
一、病原学
二、烧伤感染的发病机制
三、病原菌的侵入途径及临床表现
四、抗烧伤感染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骨与关节的化脓性感染
一、引起骨感染的病原
二、化脓性骨组织感染的种类及其发病机制
三、化脓性骨组织感染的处理原则
第四节 麻疹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五节 水痘及带状疱疹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六节 疣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七节 流行性胸肌痛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感染
第一节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二节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三节 慢性脑膜炎
一、病原学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感染
第十三章 血液系统感染
第十四章 眼耳鼻喉感染
第十五章 先天性和围生期感染
第十六章 病毒性肝炎
第十七章 病毒性出血热
第十八章 动物疫源性疾病
第十九章 其他微生物感染
主要参考文献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微生物学》所述的“临床微生物学”是指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各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利用基础微生物学的知识及技术,研究和解决临床上与微生物感染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微生物学》共19章,其中第1-6章为总论部分,分别叙述有关微生态学、医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以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预防和治疗;第7-19章为各论部分,分别叙述临床各科常见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治原则;另外还介绍了目前临床常见的其他几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如L型细菌感染、无芽厌氧菌感染及真菌感染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微生物学》可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和临床各科医师的参考书。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临床微生物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40223354 《临床微生物学》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4.3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临床微生物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7.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37 的主题关于 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学-医学院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