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进路与问题研究
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进路与问题研究封面图

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进路与问题研究

王大桥,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6.0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对文学人类学在中国语境中的理论演化和范式转换情况进行批判性研究,根据文学人类学的方法论演化,构建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知识谱系和历史谱系。随着人类学与相关理论的不断演进,文学人类学的对象领域和研究方法也几经转变,20世纪前期主要集中在神话和歌谣研究领域,新时期以来发生了三次大的转换:文学作品(专指书面作品),文学文本(包括口传的) ,文化文本(包括文字的和文字以外的,如“图像叙事”“博物馆象征”和“仪式展演”等)。在范式转换和理论推进的过程中,审美性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论题在学术史研究和反思的基础上,指出中国文学人类学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径路,对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持续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介绍:

王大桥,男,1970年11月出生,江苏沭阳人。1994、200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分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现为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文艺理论研究》、《江苏社会科学》、《文艺理论与批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艺术百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20世纪前期神话研究的人类学视野

第一节 神话研究的文学之维及人类学方法

第二节 神话作为文学之开端——以鲁迅为例

第三节 主题类型学和比较的方法——以周作人为例

第四节 原始思维与比较方法的应用——以茅盾为例

第五节 历史语境的还原与三重证据法——以闻一多为例

第二章 歌谣研究的人类学视野——以北大“歌谣运动”为中心

第一节 歌谣研究中人类学视野的发生

第二节 歌谣研究的比较研究法

第三节 母题的发生及主题学意蕴

第四节 历史演进法和孟姜女故事研究

第五节 从“歌”到“学”的歌谣研究及其方法论反思

第三章 新时期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及其实践

第一节 西方文学人类学的双重蕴涵

导言

第一章 20世纪前期神话研究的人类学视野

第一节 神话研究的文学之维及人类学方法

第二节 神话作为文学之开端——以鲁迅为例

第三节 主题类型学和比较的方法——以周作人为例

第四节 原始思维与比较方法的应用——以茅盾为例

第五节 历史语境的还原与三重证据法——以闻一多为例

第二章 歌谣研究的人类学视野——以北大“歌谣运动”为中心

第一节 歌谣研究中人类学视野的发生

第二节 歌谣研究的比较研究法

第三节 母题的发生及主题学意蕴

第四节 历史演进法和孟姜女故事研究

第五节 从“歌”到“学”的歌谣研究及其方法论反思

第三章 新时期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及其实践

第一节 西方文学人类学的双重蕴涵

第二节 新时期文学人类学的发生语境

第三节 文学人类学的实践与理论建构

第四章 神话-原型批评及其审美性缺失

第一节 神话-原型批评实践

第二节 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改造

第三节 原型批评的审美性缺失

第五章 多重证据法及其限度

第一节 多重证据法的方法论演进

第二节 “以西援中”的学术改造

第三节 跨文化视野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王大桥编著的《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进路与问题研究》对文学人类学中同化进路中的方法论演化及其限度进行研究。分20世纪前期和新时期两个历史时段,对比较研究法、历史演进法、语境主义、原型批评以及多重证据法等进行实证性考察,凸显了人类学方法切入文学研究的进展过程。作者认为文学人类学在范式转换和理论推进的过程中,“普遍性经验”和“地方性经验”得到充分强调,关注“个体性经验”敞开美学之维,成为文学人类学新的理论可能。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进路与问题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40215
如需购买下载《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进路与问题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进路与问题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