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9.0
随着我国审计法制的不断完善、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宽、审计队伍的不断壮大,社会对高层审计人员的渴求也更加强烈,这更增强了《审计学》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专业级经济管理专业中的地位。本书共17章,内容包括审计概论、审计人员的管理、我国审计准则、审计计划、风险评估、抽样审计方法、生产循环审计等。本书按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标准》《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教材内容从概念、分类到方法的选用,进行了全面更新。同时本书结构合理,紧密结合实际,案例适量。
第1章 审计概论
1.1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1.1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1.2 西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1.3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1.1.4 现代审计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1.2 审计的含义与特征
1.2.1 审计的含义
1.2.2 审计概念的特征
1.3 审计主体与审计任务
1.3.1 审计主体与审计任务
1.3.2 政府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任务
1.3.3 内部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任务
1.3.4 民间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业务
1.4 审计客体与审计目标
1.4.1 审计客体
1.4.2 审计的基本目标
1.5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5.1 审计的职能
1.5.2 审计的作用
1.6 审计的种类
1.6.1 按审计内容分类
1.6.2 按审计对象性质分类
1.6.3 按执行审计的机构分类
1.6.4 按法律义务分类
1.6.5 按检查范围分类
1.6.6 审计的其他分类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审计人员的管理
2.1 审计人员
2.1.1 审计人员的概述
2.1.2 业务范围
2.2 会计师事务所
2.2.1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2.2.2 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与审批
2.2.3 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限制
2.3 注册会计师协会
2.3.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介
2.3.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
2.4 继续教育制度
2.4.1 继续教育制度的目的
2.4.2 继续教育制度的形式和内容
2.4.3 继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2.4.4 继续教育的考核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我国审计准则
3.1 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体系
3.1.1 业务准则体系的构成
3.1.2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3.2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
3.2.1 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3.2.2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
3.3 业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
3.3.1 业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联系
3.3.2 业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区别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4.1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4.1.1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概念及重要性
4.1.2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4.1.3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
4.2 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4.2.1 有关责任和审计的固有限制
4.2.2 导致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原因
4.2.3 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种类
4.2.4 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对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规定
4.2.5 审计人员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审计计划
5.1 初步业务活动
5.1.1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和作用
5.1.2 签约前的准备工作
5.1.3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5.2 审计计划
5.2.1 审计计划的含义和作用
5.2.2 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5.2.3 审计计划的层次和内容
5.2.4 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
5.3 重要性
5.3.1 重要性的概念
5.3.2 重要性的确定
5.3.3 何时考虑重要性
5.4 审计风险
5.4.1 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审计风险模型
5.4.2 审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5.4.3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审计证据数量之间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风险评估
6.1 风险评估概述
6.1.1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概述
6.1.2 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讨论
6.2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6.2.1 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6.2.2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6.2.3 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6.2.4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6.2.5 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3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6.3.1 内部控制概述
6.3.2 了解控制环境
6.3.3 了解信息系统与沟通
6.3.4 了解控制活动
6.3.5 了解内部控制的记录方法
6.3.6 了解对控制的监督
6.3.7 在整体层面对内部控制了解和评估的总结
6.3.8 在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估内部控制
6.4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6.4.1 识别、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6.4.2 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6.4.3 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6.4.4 对风险评估的修正
6.5 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及审计工作记录
6.5.1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6.5.2 审计工作记录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风险应对
7.1 进一步审计程序概述
7.1.1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内涵和要求
7.1.2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7.2 控制测试
7.2.1 控制测试的含义和要求
7.2.2 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7.3 实质性程序
7.3.1 实质性程序的内涵和要求
7.3.2 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8.1 审计标准
8.1.1 审计标准的含义
8.1.2 审计标准的类型
8.1.3 适当的审计标准应当具备的特征
8.1.4 审计人员对审计标准适当性的评价
8.2 审计证据
8.2.1 审计证据的概念
8.2.2 审计证据的作用
8.2.3 审计证据的种类
8.2.4 审计证据的特性
8.2.5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
8.2.6 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8.2.7 审计证据的鉴定
8.3 审计工作底稿
8.3.1 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8.3.2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8.3.3 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
8.3.4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与编制要求
8.3.5 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9.1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审计的影响
9.1.1 信息技术对审计对象的影响
9.1.2 信息技术对审计工具的影响
9.1.3 信息技术对审计责任的影响
9.1.4 信息技术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9.2 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9.2.1 电子商务的含义
9.2.2 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考虑电子商务的目的
9.2.3 电子商务对审计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9.2.4 电子商务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影响
9.2.5 电子商务对审计人员识别经营风险的影响
9.2.6 电子商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9.2.7 电子记录对审计证据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 抽样审计方法
10.1 审计抽样的含义与种类
10.1.1 审计抽样的含义
10.1.2 审计抽样的种类
10.2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方法
10.2.1 样本的设计
10.2.2 样本选取的方法
10.3 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
10.3.1 控制测试中属性抽样
10.3.2 实质性测试中的变量抽样
10.3.3 对样本审查与评价时
需要注意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11.1 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
11.1.1 销售与收款中主要业务活动
11.1.2 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11.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11.2.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11.2.2 销售与收款的控制测试
11.3 营业收入审计
11.3.1 营业收入审计目标
11.3.2 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11.4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审计
11.4.1 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审计目标
11.4.2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1.4.3 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11.5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11.5.1 应收票据的审计
11.5.2 预收账款审计
11.5.3 应交税费审计
11.5.4 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
11.5.5 销售费用审计
11.5.6 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的审计
复习思考题
第12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12.1 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
12.1.1 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
12.1.2 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账户
12.2 购货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
12.2.1 了解和描述购货与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
12.2.2 初步评价购货与付款交易内部控制
12.2.3 测试和评价购货与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
12.2.4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12.3 应付账款审计
12.3.1 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12.3.2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2.4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12.4.1 固定资产审计
12.4.2 累计折旧审计
12.5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12.5.1 预付账款审计
12.5.2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
12.5.3 工程物资审计
12.5.4 在建工程审计
12.5.5 应付票据审计
复习思考题
第13章 生产循环审计
13.1 生产循环概述
13.1.1 生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13.1.2 生产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13.1.3 服务循环概述
13.2 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13.2.1 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
13.2.2 生产循环的符合性测试
13.3 存货成本审计
13.3.1 存货成本的审计目标
13.3.2 存货成本的实质性测试
13.3.3 对存货实施分析性复核
13.4 存货审计
13.4.1 存货监盘
13.4.2 存货计价测试
13.4.3 存货截止测试
13.5 相关账户的审计
13.5.1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13.5.2 存货成本的审计
13.5.3 营业成本的审计
13.5.4 存货跌价准备的审计
第14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15章 特殊交易与事项审计
第16章 货币资金审计
第17章 终结审计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审计法制的不断完善、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宽、审计队伍的不断壮大,社会对高层审计人员的渴求也更加强烈,这更增加了《审计学》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专业及经济管理专业中的地位。《审计学》共有17章,内容包括审计概论、审计人员的管理、我国审计准则、审计计划、风险评估、抽样审计方法、生产循环审计等。
《审计学》可作为高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专业的教材,也适用于经管其他专业学生,同时也可以作为在职财务、会计人员及审计人员的培训、考试的参考资料。
《审计学》面对当前教育教学规划的新形势,为了继续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更深入地解决课改与教改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精工细做的食粮。我们不仅提供优秀的纸质主教材,还提供电子教案、教学大纲、实验录像、视频演示、网络课程等教学配套资源,形成纸质出版物、电子音像与网络出版物等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解决方案。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审计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5062261 如需购买下载《审计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34 | 印数 |
审计学是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9.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39.0 的主题关于 审计学-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