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封面图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

杨晓梅,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5.0

书籍简介:

书稿比较系统地从理论上阐述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成果。阐释了社会建设的基本概念、内涵,社会建设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社会建设的目标及价值取向等;系统研究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拓宽研究内容,对社会建设各个领域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对比中西方社会建设理论及实践的差异,力图在分析中总结中国社会建设的特殊性及其优越性,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在实践方面作者主要围绕社会建设的几个主要内容,如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结构建设、社区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管理等展开,研究了这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产生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路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社会建设概念与内涵

一、社会建设的概念

(一)从“社会”范畴的角度定义社会建设

(二)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定义社会建设

(三)社会建设概念

二、相关概念辨析

(一)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二)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三)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

(四)社会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

三、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四)培育监管社会组织,增强社会协同能力

(五)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关系

(七)加强社区建设,实现城乡居民自治

第二章 社会建设理论形成的历史进程及其重大意义

一、社会建设理论形成过程

(一)毛泽东主张物质文明建设的思想

(二)邓小平倡导两个文明都要抓的建设理念

(三)江泽民提出三个文明共同建设的理念

(四)胡锦涛提出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的理念

二、社会建设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二)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的现实

(三)党的执政基础面临巨大挑战

(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

三、社会建设理论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二)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和追求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章 社会建设的目标及价值取向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目标的历史演变

(一)实现四个现代化

(二)建设小康社会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构建和谐社会

二、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

(一)共同富裕

(二)以人为本

(三)公平正义

第四章 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发展社会组织,健全社会建设主体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一)“社会组织”新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质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三)社会组织的分类

二、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建设主体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现实依据

三、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一)提供公共产品

(二)进行利益表达

(三)调整社会矛盾

(四)保护弱势群体

(五)提供就业机会

四、社会组织主体作用不明显原因分析

(一)政社不分,自治程度不高

(二)定位不明,营利化倾向明显

(三)双重体制,管理混乱现象突出

(四)法制不全,社会公信力不高

五、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社会建设主体力量

(一)政府要大力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

(三)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律体系

(四)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第五章 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民生与民生问题

(二)社会事业与民生问题

(三)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二、改革开放30年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教育事业发展成就

(二)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

(三)就业与再就业取得进展

(四)居民的住房及生活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

(五)社会保障事业进展显著

(六)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工作成绩显著

三、当前我国民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民生现状

(二)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四、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利条件

(二)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六章 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优化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关系

一、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理论

(一)马克思与韦伯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理论

(二)社会学界关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理论

(三)社会阶层理论的目的和实质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一)传统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二)新社会阶层(群体)的兴起、形成及其社会特征

三、当代社会阶层结构的特点

(一)阶层间差距拉大倾向,贫富差别悬殊

(二)底层群体弱势化、边缘化倾向

(三)中间阶层规模小,社会结构紧张显现

(四)阶层固化倾向,底层向上流动渠道日益变窄

(五)强势精英群体结盟倾向,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

四、优化社会阶层结构,理顺社会关系

(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阶层间差距

(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减少低收入群体数量

(三)建立合理流动机制,积极打造中产阶层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第七章 社会建设的基础路径:加快社区建设,实现居民自治

一、社区建设在我国的倡导与发展

(一)社区概念的引进

(二)社区内涵的延伸

(三)社区建设的倡导及发展

二、社区建设成为社会建设基础路径的历史必然性

(一)市场经济发展

(二)所有制结构变动

(三)社会流动加剧

三、社区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社区建设现状及问题

(二)对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

四、加快社区建设,实现居民自治

(一)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二)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三)拓宽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途径

(四)拓展社区服务的类型与机制

(五)完善社区相关的法律制度

(六)政府要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保证社区建设的资金

第八章 社会建设的制度保障:深化行政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一、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社会管理体制不断改革与创新

(一)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内涵

(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必然性

二、社会管理的国际经验

(一)当代西方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

(二)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社会化趋势与市场化趋势

三、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I临挑战及问题

(一)社会管理改革成效显著

(二)新世纪以来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内容

(三)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

(四)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深化行政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定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打破事业单位垄断的局面

(三)调整社会治理模式,促进公民社会协同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

(五)改革二元社会管理体制,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结语

一、社会建设实践成就显著

(一)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快速推进

(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三)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四)法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五)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

会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六)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七)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

二、进一步研究展望

(一)提高民生福祉研究应更为关注

(二)社会组织研究要突破理论层面

(三)农民工的研究需要引起重视

(四)农村社会建设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五)社会安全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六)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研究需要加紧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进入21世纪后,确立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自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的要求以来,理论界掀起了社会建设研究的热潮。 而杨晓梅的《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便是在拓展与深化社会建设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社会组织建设等的探讨,剖析了当前社会建设在这几大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解决对策提出了探索性的思考。《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的作者是杨晓梅。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围绕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展开,对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社会建设的基础路径、社会建设的制度保障等领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作者简介】杨晓梅,女,回族,1970年出生。宁夏大学政法学院教师、副教授。1996年参加工作,主要教授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课程,201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近期研究重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建设与管理等领域,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青年学术丛书
9787010104294
如需购买下载《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是人民出版社于20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1 的主题关于 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中国 的书籍。